今年11月24日才要舉行投票的九合一地方選舉,儘管還沒到最後決戰關頭,但是民進黨在雙北市已經戰得烽火連天,不僅針對國民黨新北市長提名人侯友宜大打烏賊戰法,在台北市長選舉方面更是啟動在地方選舉中少見的統獨大戰,民進黨到底在打什麼樣的戰法,讓外人看得霧煞煞,所以有必要深入解碼民進黨的選舉戰略,才能看出個端倪。
雙北市長選舉 重砲出擊
在選情研判方面,民進黨自認雙北市長選舉是該黨氣勢最弱的地方,所以唯有挑高選舉戰火,才能吸引選民的目光,讓他們有意願把票投民進黨的候選人。這個作用就像傳播理論中的「沉默螺旋理論」一樣,如果人們覺得自己的觀點是公眾中的少數派,他們將不願意傳播自己的看法;而如果他們覺得自己的看法與多數人一致,他們會勇敢的說出來。而且媒體通常會關注多數派的觀點,輕視少數派的觀點。於是少數派的聲音越來越小,多數派的聲音越來越大,形成一種螺旋式上升的模式。
在新北市長選舉方面,由於國民黨提名人侯友宜的聲望一直高高在上,儘管早先民進黨立委吳秉叡就已經表態要參選,但是他的聲望跟侯友宜比較起來,還是有很大的差距,民進黨不得不放棄他,而由總統蔡英文等高層不斷遊說蘇貞昌出馬,認為唯有蘇貞昌才能和侯友宜有一搏的機會。
蘇貞昌是民進黨過去的四大天王之一,他曾經擔任新北市升格直轄市之前的台北縣縣長,任內對台北縣的建設頗有建樹,所以在新北市一直留有一定的聲望存在,民進黨在新北市無法培養有足夠實力跟國民黨候選人對戰的情況下,重啟老將,雖然沒有必勝的把握,但在中央執政不力之下,只要能穩住綠營的基本盤,可以不讓整個選舉崩盤。
蘇貞昌是在1997年第一次參選第13屆台北縣長。由於時任台北縣長的民進黨籍尤清,他在任內政績多有爭議,對蘇貞昌選情有不利的影響。在投票前最後一夜,當時民進黨新潮流系、癌症病危的立法委員盧修一,在造勢晚會上突然下跪求票,最終使蘇貞昌以近3萬票差距擊敗國民黨籍候選人謝深山而當選。
2001年,蘇貞昌競選連任第14屆台北縣長,擊敗由泛藍陣營(國民黨、親民黨、新黨)整合推出的候選人王建煊,以5萬多票差距連任成功。縣長任內,蘇貞昌帶領台北縣順利舉辦2003年全國運動會、2004年台灣燈會;並利用行政資源,對各村里長發放每個月5萬元的基層工作費,並廣設托兒所、縣立完全中學,積極經營民進黨在台北縣的基層組織,讓民進黨在新北市的基層實力大增。
在這些有利的因素之下,蘇貞昌又擔任過民進黨主席,也擔任過陳水扁執政時期的行政院長,他所累積的地方與中央人脈可以說相當豐厚,所以2010年他雖然主動爭取民進黨台北市長提名,最後還敗給國民黨提名的郝龍斌,但是台北市由於藍營版圖要比綠營大,所以他雖是敗北,但被認為是非戰之罪。
蘇系結盟新系 實力大增
而今年民進黨積極的遊說蘇貞昌在出馬,除了看準蘇貞昌在新北市的基層實力不弱之外,最重要的是蘇貞昌自己擁有的「蘇系」,在民進黨內雖然只是一個小小派系,但是他採取跟民進黨內最大派系新潮流系結盟,還跟「綠色友誼連線」合作,而有「蘇新連」之稱,他的角色就變得更為重要。
民進黨是一個以派系為主體結合而成的政黨,個人的角色在黨內是相當薄弱的,如果不能加入或成立一個派系,根本就不被認為有政治實力可言。所以陳水扁能夠選上台北市長和總統,主要是他自己早期有一個「正義連線」支持,現在雖然正義連線已經瓦解,但他還是可以利用「一邊一國連線」操縱民進黨內的政治。
而謝長廷早期能夠在民進黨內有一定的地位,也是因為他有一個「福利國連線」在背後支撐,後來轉化成為「謝系」,也曾經是民進黨內不容小覤的一個派系。可惜的是謝長廷在2016年蔡英文贏得總統大選之後,他選擇擔任駐日代表,遠離台北政治核心,這就注定謝系要走向沒落的命運,後來謝系的許多人馬不是被新潮流系吸收,就是浮沈於政治路上,整個派系已經形同瓦解,這也是姚文智在台北市長選情拉抬不上來最大原因。
另外一個天王游錫堃,他在台中市長林佳龍的支持下,成立一個「正國會」(正常國家促進會),派系也逐步吸納民進黨內中央和地方的一些菁英,讓正國會能快速壯大起來,正國會主要的成員除了台中市市長林佳龍之外,還有總統府副秘書長劉建忻、基隆市長林右昌、基隆立委蔡適應、新北立委高志鵬、吳琪銘、台南立委陳亭妃、雲林立委劉建國、台東立委劉櫂豪、澎湖立委楊曜、前立委周雅淑、民進黨新北市黨部現任主委余天、台南市議會副議長郭信良、新北市議會議員許昭興等10餘位派系成員或友好立委,目前也與高雄立委林岱華(原高雄縣區要角)結盟,有向民進黨第二大派系的實力挺進。
蘇貞昌的「蘇系」雖然沒有像「正國會」發展得那麼好,但是他採取與新潮流系結盟,也是他被拱出來參選新北市長的主因。尤其是蔡英文在聲望低落的情況下,她必須依靠新潮流系支撐她的政權,所以從中央的總統府秘書長陳菊,行政院長賴清德兩大新潮流系新崛起的天王支持蔡英文執政,地方若能由蘇貞昌再贏得新北市長選舉,桃園市還有一個新潮流系的市長鄭文燦力扛,那麼蔡英文政權就可以免於分崩離析的狀況,2020年蔡英文想要尋求連任,也才會有希望。
事實上,蔡英文現在面臨的處境跟陳水扁總統第一任期的困境相同,當時陳水扁也是聲望極低,特別是在國親聯合推出「連宋配」之下,陳水扁連任的壓力相當大,當時他不得不依靠新潮流系的支撐與操盤,最後在2004年總統選舉時,由於當時新系大將邱義仁在中央操控選舉,最後以兩顆子彈僥倖贏得連任。
雖然如此,但是新潮流系只要認為你不可用,一樣會棄之如敝屣,陳水扁現在一直無法特赦,其實就是新潮流系在背後力阻蔡英文對扁進行特赦,所以對扁來說,真是「成也新系、敗也新系」,現在蔡英文完全依靠新系支撐政權,也想依靠新系贏得連任,最後她的命運是否會像陳水扁一樣,恐怕命中自有定數。
所以,蘇貞昌能夠被民進黨像對待「老王爺」一樣力拱出來參選新北市長,並非他還有多大實力的問題,而是他選擇跟新系站在一塊,才有他再出馬的機會,否則他應該早就像呂秀蓮一樣,就連宣布退出民進黨,都被認為是多餘,這是民進黨政治的現實,也是沒有實力想在民進黨內混的最大悲劇,民進黨的政治人物應該多看這一面鏡子。
新北市長選舉 烏賊戰法
由於蘇貞昌的實力並不如想像中的強大,所以他的出線可說是相當勉強,就以偏綠的《美麗島電子報》6月中針對設籍新北市年滿20歲的民眾進行的民調來看,該次調查的結果國民黨參選人侯友宜以41.7%支持度,勝過民進黨參選人蘇貞昌的23.6%。所以,蘇貞昌想要翻盤,還有很大努力的空間。
當然,這個努力空間,民進黨想到的當然就是他們最擅長的烏賊戰法,於是民進黨從6月份以來,就抓住侯友宜家族所有並租給文化大學的宿舍,利用烏賊戰的方式,企圖把侯友宜打為可能涉貪的負面形象,讓侯不得翻身。
其實,早在2018年1月國民黨新北市長黨內初選,參選的前新北市議員金介壽就指控對手侯友宜是「3億探長」,侯家坐擁文化大學大群館百間套房當包租公,但買地、建屋資金來源卻不明。
而民進黨台北市議員王威中也在6月初追打侯友宜,說侯自民國100年將陽明山房產(大群館)出租給文大作為學生宿舍,且契約簽訂每年調漲5%租金,甚至還由教育部補助款支付,但其土地使用分區為「特定住宅區(二)」,只能做集合住宅、而非寄宿住宅使用。
侯友宜則回批金介壽翻舊案炒冷飯,並反問「你看我像一個貪污的人嗎」?事情發展至此,已經把侯友宜指向「貪污」的形象,不管後來的發展如何,侯友宜想完全擺脫可能「貪污」的形象,將會很吃力。這就是民進黨最典型的烏賊戰法,可以把一個事件炒作到讓對方啞口無言,最後並掉落到他們所預設的陷阱中。
台北市長選舉 統獨大戰
台北市長選舉方面,民進黨原本有意繼續禮讓代表白色力量的柯文哲,但是去年柯P在台北世大運的舉辦中拉拔了自己的聲勢,讓民進黨憂心柯P可能會是未來總統大選中的黑馬,所以民進黨開始抓住柯P曾經在上海舉辦的「雙城論壇」中,說過「兩岸一家親」這句話,發動黨機器和親綠媒體全面對柯P開戰,企圖把柯P打成「中共同路人」。
可是,柯P的聲望並沒有被民進黨打下來,反而越打越旺,讓民進黨不得不考慮跟柯P重新合作。但是,民進黨內早有謝系的姚文智表態要參選,後來又跳出呂秀蓮也說要出馬參選,在騎虎難下的情況下,民進黨只好以比對姚、呂聲望來決定提名的人選,最後是由姚文智出線,也惹得呂秀蓮不快,讓她無奈的跟民進黨說再見。
姚文智雖然出線代表民進黨出戰台北市長,但他的實力實在太弱,民進黨想拉抬都困難。民進黨只好降低標準,認為姚文智只要能獲得20%的支持度,就可以讓他繼續選下去,如果實在連20%都守不住,最後可能只有選擇在選前換將。
因為姚文智如果民調拉不上來,民進黨最擔心的是整個選舉會崩盤,而不僅是姚文智當不當選的問題。畢竟,台北市長選戰如果大崩盤,那麼選戰外溢效應,可能讓其他縣市也跟著摧枯拉朽,就像2014年國民黨在地方選舉崩盤的慘況一樣,所以民進黨的選戰戰略,背後就隱藏著一個重大的變數存在,也就是如果姚文智的支持度拉不上來,最後民進黨不是選擇「棄姚保柯」,而是換將。
只是到底又要換誰才能穩住選局呢?柯P已經言明:「小英現在是被太后、太子掌控」,他暗指「太后是陳菊、太子是新潮流和賴清德」,這雖然是玩笑話,但也顯現陳菊、賴清德與新潮流在蔡英文政府裡的份量,如果蔡英文政府崩盤,那麼不管是「太后、太子」,最後都要一起沈淪。所以為了挽救民進黨選情,如果最後決定「換智」,那麼不是陳菊出馬,就是要把行政院長賴清德推出來。
當然,不管是陳菊或賴清德出來「換智」,想必他們絕不樂意,他們都當過直轄市長的人,應該都有參選總統的份量與資格,讓他們放下身段再來選直轄市長,那早表態就好,何須要推出姚文智來當犧牲打,所以「搶救姚文智」,絕對是民進黨最重要的目標。
而「搶救姚文智」最好的打法就是祭出統獨大戰,於是姚文智6月23日晚間首次舉辦的造勢晚會,總統府秘書長陳菊在出席的演說中強調「九二無共識」,就是刻意要打出統獨大戰的旗幟。
民進黨在台北市大打統獨大戰,他們認為最大的好處是可以把綠營的基本盤穩住,而柯P接受「兩岸一家親」,早就被民進黨打成「中共同路人」,國民黨提名的丁守中因為接受「九二共識」,也是跟統派站在同一陣線,讓他們兩人去瓜分統派的選票,民進黨只要能守住綠營的基本盤,他們相信只要派一個「西瓜」出來競選,雖不贏,但也不至於會讓整個選舉大崩盤,這也是台北市長選舉民進黨要提前打出統獨大戰之因。
其他縣市 西線無戰事
民進黨在弱勢的雙北市全面燃起戰火,但是在強勢的其他縣市,則是採取西線無戰事的戰略,避免挑高選戰的氣氛,讓原本弱勢的國民黨提名人得利。畢竟,國民黨在其他縣市的提名人,大都是知名度不高的人選,他們就像是隱形人一樣,選民認識他們的並不多,在沈默螺旋的效應下,他們最終都可能被邊緣化。
國民黨應該也感受到這種危機,於是抓住今年台灣水果大豐收,而採取「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利用「果賤傷農」的訴求,希望能打破被民進黨獨佔的農民選票。所以,從香蕉、鳳梨豐收導致農民血本無歸,後來又直指火龍果也將面臨盛產價低的困境,讓農民知道民進黨的農業政策也呈現執政無能的狀況。
民進黨當然也知道國民黨的用意,所以他們謹守在農產品低價問題上的攻防,避免向政治領域擴散,不讓國民黨有得分的機會。民進黨反操作的手法,就是指向國民黨政治人物才是導致果賤傷農的幕後黑手,是國民黨政治人物惡意炒作水果價賤,所以真正傷農者是國民黨,而不是民進黨。
對民進黨來說,即使水果真正價賤,但傷害的也只是極少數的果農,政府只要拿出公款統購,就可以救果農於水火,只要不要擴散讓大眾對果農產生同情,民進黨的選票不至於會失落,但是廣大的消費者卻可能因此享受的農產豐收的甜美,這結果最終得利的還是手中掌握執政資源的民進黨。
所以,國民黨利用「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最終也沒什麼得利,在各縣市的民調方面,國民黨提名人有贏面者並不多。這也是民進黨在強勢縣市採取西線無戰事戰略的最大成果,讓國民黨找不到突破口可以瓦解民進黨的勢力。
可以說,民進黨這次地方選舉的選戰戰略,最重要的是在弱勢縣市採取強力攻擊強者的要害,找不到要害者,也要以統獨板塊進行切割,讓綠營基本盤的選票能夠鞏固住。而在強勢縣市,則是採取持盈保泰的西線無戰事的戰略,避免被對手找到突破口,即使可能被突破,也要動員全黨的力量全力圍堵,避免選情一瀉千里。
從這些選戰戰略可以看出,民進黨會選舉絕對不是假的,他們會因地制宜,也會掌握權變之術,在不同的地區打出不同的選戰,不像國民黨在弱勢地區找不到選戰的戰略,在強勢地區也守不住優勢,讓空有反民進黨的民意出現,國民黨卻無法全面接收,這是國民黨在打選戰最該檢討之處。
(本文寫給祖國文摘,2018.8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