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關於愛情的恐怖真相
2010/08/27 18:09:27瀏覽447|回應0|推薦1

每段破碎的愛情都有各自的故事,但在所有圓滿的愛情背後,故事都是一樣的。

面對順利的情愛關係,我們只需要愛與熱情;但面對滯礙難行的情感關卡,我們需要一顆清楚的頭腦。

如果我們想理解悲慘愛情背後的真相,就必須捨棄好人VS壞人/加害者VS受害者這種二元對立的想像。在情愛關係裡,「好與壞」的界線是模糊不清的,加害者可能並沒有想像中壞,而受害者之所以「願意」受害,是因為總有「好處」可拿

個案:

A男和B女是相交多年的男女朋友,兩人分手後(分手是由B女提出的)B女很快地搭上了新男友C。但不知何故,B女很愛向前男友A報告她和現任男友的交往狀況,遇到問題也喜歡向A求助。A男雖有求必應,但心理仍忍不住埋怨,責怪B女「怎麼可以對自己這麼殘忍,找我討論這種問題」。由於不好直接跟B女說,A男只得私下找朋友抱怨B女的總總(這些朋友是A男和B女所共有的),希望朋友主持公道。

 在上面這個例子中,有兩個問題非常值得探討。其一為「B女為何總找前男友(A)討論現任男友的林林總總,難道她不知道這樣會造成傷害?」;其二為「A男既然如此痛苦,為何不脫離這種狀況,反而一邊受傷,一邊抱怨?」。

由於分析者手邊只有A男的自述資料,故以下分析只針對第二個問題作答,這並不代表B女的行為本身是沒有問題或全然中性的,請特別留意!

 針對第二個問題,A男的回答是「關心B女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畢竟交往了這麼久還是希望她和新對象可以過得很好」。換句話說,A男之所以無法脫離這種狀態是因為對B女還有放不下的情意,循此,A行為邏輯很容易解釋--A男之所以無法和B女成功切割,是因為他想在B女面前扮好人

當我們欣賞/喜歡/掛念一個人的時候,會希望在對方面前擺出最好的姿態,AB雖然已經分手,但AB的執著還沒有斷(或斷乾淨),以致在心理上A男會希望自己對B女是有用的/重要的/形象美好的,基於此,A男不可能直接把心理話對B女說,否則就會傷害B女同時也傷到自己(的形象)。

然而A男並非聖人,當他聽到B女分享現任男友的林林總總時不可能無動於衷,又因為無法向B女爆發(扮好人)A男只得把不平衡的情緒轉嫁給周遭人。循此,A男選擇向熟識B女的朋友抱怨B女的不是,在潛意識上(也就是說不是故意的)是別有用心的。這樣的抱怨有兩個效果,一方面A男希望透過抱怨讓他人知道自己心理的苦痛,以尋求一種情感上的慰藉(我對B女真的是有情有意,是她負我,她是錯誤的那一方);二方面透過這種抱怨,A男希望周遭友人代替自己制裁B,以達成心理上的復仇及平衡。

直言之,A男對B女的所作所為在理智上十分不滿(且心懷怨懟),深深覺得自己是吃虧的那方(當然,這可能是事實),但因為情感上的依戀,A男必須在B女面前扮好人,以致遲遲無法向B女攤牌,表達心中想法;這種「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的狀況將加深A男心中的憤恨,故其在潛意識裡,希望朋友能扮演「正義使者」,代替自己向B女復仇,以宣洩心理上的不滿

 可惜的是,A男的心願不大可能實現,因為只有A男自己B女行為下的「受害人」,A男不出面,要求別人主持正義,是沒有道理的(對其它人而言,B女的行為沒有帶來任何傷害,同時B女的行為也不涉及公義,因為沒有人脅迫A男持續受苦)

對A男來說,要接受上面這種論點是很困難的,在他看來,「難道我心軟、我人好、我重感情就注定要吃虧嗎?」

要分析這種心情,我們必須觸及人類心理中最赤裸的部份。

一般而言,人之所以傾向陷溺某種己所不欲的狀況,找不到出路(我不想要這樣但無力改變),正是因為深感自己所做的事是「對的」(真、善、美的)。

A男的狀況來說,由於他預先肯認了自己的行為是出於愛,自己是受苦、受害、良善的一方,當她不斷受B所傷,潛意識裡反而會獲得一種優越及滿足感:「我是好男人,B是壞女人/我是正義的一方、有原則的一方,B女相反」。這種想法會令其枉顧事實及結果(自己的心理受折磨且對B女的憤恨感加重),義無反顧的將錯就錯下去(一直處於被B女傷害的地位)。所以在潛意識中,A男透過被B女所傷,得到了某種心理上的滿足,肯定了自己的正面價值,同時也滿足了自我定義下何謂正義、何謂堅貞、何謂真實情感的想像(至於這些價值本身是否為真事實上並不是重點);至於心理上的怨恨,A則透過「從日常生活周遭的人際關係裡減低大家對B女的好感度」這種方式來宣洩(必須強調A男這樣做不是故意的,而是受傷之後的心理反應)

所以心理分析理論始終認為,「好人沒好報」比「好人有好報」 (在潛意識裡)易於讓人上癮

據此,A男對於自己的處境不是沒有能力改變,只是(潛意識上)不願意改變;面對這種心理情結,自我在意識上是很難承認的,所以只得把一切過錯丟給對方,抱怨「她為什麼不放過我」。事實上,B女絕不是神力女超人,有能力狹持A男令其無力招架 (當然B女有可能利用「情感綁架」威赫A男,但由於資料不足,分析者無法進行這方面的推論),故A男該問的核心問題應是「自己為什麼不肯放過自己」。

上述分析雖然殘忍,但比較接近精神分析以為的真實(reality)(這並不是說精神分析以為的真實就一定是真的,其目的只是在提供一種解決問題的辦法)。在我看來,A男和B女遇到的真實困境不是「誰是好人,誰是壞人」,而是「劃定邊界」(define the boundary)的兩難:意即兩造從情人變回朋友時,怎樣的人際距離才是合宜的。過去的情侶關係讓兩人的人際邊界一直處於模糊狀態(blurred)(你的就是我的),現在要重新作回朋友,必須有人願意扮黑臉,去執行劃定邊界的任務

其實,要從任何一種情感狀態中脫離出來,都必須要有一定程度的殘忍心,並背負著某些歉疚。如果我們想從母親的懷抱中脫離,就必須先背叛母親,在情感上對不起母親,甚至一定程度的傷害母親(情感上),唯有如此,自我才能以一個獨立個體的姿態與母親建立關係,過程中,自我必須背負著非常強烈的歉疚感(因為我們終究是愛著母親的),但如果我們不願忍受歉負,我們就會成為Mommy Boy,永遠無法長大。

分手亦復如此,如果兩造都想當好人,不願面對傷害別人同時傷害自己的歉疚感,那麼形式上的分手是無法輾斷心理上的依附關係的(易言之,正面健康的互動模式也就永無重啟的一天)

綜上所述,分析者並不認為分手後的情侶一定要惡言相向或不相往來,只是想強調:適度地重劃邊界是必要的,而這個過程勢必將佈滿淚痕。

由於本人並非專業的精神分析師,故上述分析只是一種嘗試(有可能是很出格的),歡迎提出不同意見與看法。

最後祝福你,能在愛情領域裡勇敢地冒險犯難,但在放膽去愛的同時,別忘了培養一顆慎思明辨、耳聰目明的心,以防「傷人亦被人所傷」。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vigor314&aid=4359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