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妹妹
2010/03/07 15:39:34瀏覽317|回應0|推薦1

妹妹出生時,我已十七好幾。第一次見著,是在姑姑的臂灣裡。還記得,姑姑打啞迷似地問我「可不可愛阿」,「想不想抱抱她」,但就是不肯告訴我這「來路不名」的嬰兒是誰。其實打心眼底,我早知道,這孩子是我同父異母的妹妹。

爸和媽離婚後,就和樓下的阿姨同住;之所以管「阿姨」叫,不稱「後媽」,是因為他倆並未成婚,名不正,言不順。母親離婚後,逕自離了家,自此人間蒸發,我當時還小,是姑姑和奶奶協力把我帶大的。

阿姨懷胎的十個月,全程保密;家裡的人說,怕我沒法接受,出於保護,才不跟我說。我心裡著實好笑,一個十七歲的大人,難道還會跟肚裡的娃兒過不去?再者,我和父親的感情並不好,何來「無法接受」之有?現在孩子都生了再來問我認妹妹,難道真得比較好?

當時的我並沒有把這些話說出口;因為我知道,有些話一旦出了口,就會顯得自己心裡有鬼。就算我沒有那樣的意圖,但在別人眼裡,我的身份(單親家庭裡一個即將「失去」父親的孩子)很可能代替本人發言。或許是很早感受到這種現象的悲哀,我在家裡很少說話。

孩子滿月時,家人在外面請了一桌酒,雖說是喜宴,但氣氛詭譎。阿姨和爸爸的兄弟姐妹們處得不好,表面上一團合氣,私下則互有齷齪。席間,姑姑婆婆們不時探問我的想法,但經驗告訴我,對於這種動輒得咎的問題,最好不要回答。因此,我只是微笑。後來鄰桌的叔叔拱我和強褓中的嬰兒合照,我強打起精神把這事當成是我自個兒的,笑地開心。當然,笑容是裝的,希望表情生動自然。

我並不討厭妹妹,但也沒有特別喜歡她;妹妹對我來說,只是個陌生人。我從小沒跟父親和阿姨長大,父親對我負了一切責任,只是父子間情感稀薄;阿姨就更不用說了,她自個兒還有三個孩子要養。因此,「同父異母的妹妹」對我來說只是標籤,沒什麼感情基礎。

晚上睡前,聽到牆外姑姑的耳語:他能這麼快接受這個妹妹,真令人驚訝….。我沒有聽下去,只覺得好氣又好笑。

那天夜裡,我試圖悲傷、試圖哭泣;想像自己是個與父親相依為命的小孩,而現在父親的愛將被妹妹瓜分云云;只是眼睛眨阿眨的,淚卻流不出來。

後來我離家北上念書,一年看不到妹妹兩次。再加上年齡差距,我和妹妹的互動並不多。

家裡的人雖然不喜歡阿姨,但對妹妹的照顧卻可說無微不至;吃的、穿的、玩的,樣樣不缺。然而恃寵而驕的孩子總有些壞習慣,加上妹妹生得機伶,大人們表面不動聲色,背地裡什麼難聽的話都說得出來。

每次返家,家人們總七嘴八舌的告訴我她的劣跡,我如果幫她說話,就會遭來一頓排頭,「你這麼老實怎麼鬥得過那對母女」;但如果我洋裝氣憤,義奮填膺地跟著詆毀他,他們反而要倒過來勸我了。久而久之,我便不再對這些事發表意見。

妹妹年紀小,不懂人情意理,我每次回家,總沖著我「大哥哥」、「大哥哥」的喊;大人們一方面愛看這種兄妹溫情的戲碼,背地裡想的卻又不是這麼回事。當然,這些行為並非出自惡意,因為人的愛就是這樣,除了面向太陽的那面,還有底下潛藏的陰影,那些陰影像是利爪,待你懈下心防時陡然地伸出來咬你一口。

因此,我雖不討厭妹妹,卻討厭和妹妹相處。

我對妹妹沒有感情,但每次面對她,卻得表現出一副兄長如父的樣子(不然就會直接被解讀為討厭妹妹)。心裡雖百般不願,但又得顧及旁人眼光。我天生反骨,面對陌生的妹妹卻要作戲,總覺分外彆扭。

有時也覺得,面對妹妹,更像面對自己,面對自己對父親及妹妹沒有牽掛的事實,這樣的欠疚感或許又比作戲更令人不悅。

一開始,我只替自己感到悲哀;後來,想到年幼無知的她一副天真爛漫的我行我素,更覺一陣寒冷,百般無奈。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vigor314&aid=3832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