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0/17 01:44:12瀏覽962|回應0|推薦4 | |
我在引用文章:「占領華爾街」運動應該推動稅制改革 說過,『這占領華爾街運動,空有理想,也有自省,但是缺乏主軸,更沒有行動方案。建議他們將主軸定調為改革美國社會的貧富不均,進行賦稅與健保的改革。建議他們推動以巴菲特法則為首的賦稅改革方案與歐巴馬之健保改革方案,讓富人多納稅,而窮人也能享有健保。 富人們要知道,公平納稅其實是對他們好的政策。多得者應適用較高的稅率,等於是貼補低收入者,就是透過政府的手來做「劫富濟貧」的財富重分配,避免貧富差距過大,這有繳付「保護費」以維持社會穩定,有利於富人繼續保有其財富的效果。』 租稅制度要公平合理,適當地讓社會財富達成重分配,以避免貧富差距擴大,以維持社會穩定,這是很淺顯的道理。我國之全民健保,是強制全民都要加入之「社會保險」,其填補健康損害與醫療費用給付的保險費率,也不是如一般商業保險般純依保險事故發生率精算分攤,而是由健保費率審議委員會,按照所納入保險之疾病種類(很多罕見疾病,醫療費用龐大,又無治癒可能,受益人與風險分攤人數又太少,是不能納入健保的,否則會拖垮整個健保的財務)與其醫療費用支出概算(此應另由健保支出審議委員會來監督,但現在都歸同一監理委員會監督)來審議與核可。 若照英國的公醫制度(我國制憲時就想效法,所以將其寫入憲法本文裡),是由全體納稅人多繳付稅捐來支應,由國家直接支付醫療院所之開支,等於提供免費醫療。看起來很理想,不過,免費資源就會被濫用,早就破產過好多次,都是用再提高費率來解決。醫生與藥商賺到翻過去,而病患排隊掛號的人數,平均掛號後三個月,才能等到醫生有空來看病,因此連急診室也是整天爆滿,若非真正緊急有生命危險,在急診室等一天還是沒人理,也是常態,而外國人在英國接受醫療,並非其國民,就要自己支付醫療費用,等你拿到帳單時,沒被嚇昏的,也是很少。 而若照美國的純粹商業保險制度,自由選擇參加何種健保保險人與特約機構之保險,有錢人自然自己結合成一小群利益共同團體,利用保費自然排除繳不起的人,因為若有選擇的話,有錢人是絕對不會去替沒錢人繳付保費的。結果是,各大企業的雇主都要替員工投保高額的健康保險(納保疾病種類較多,幾乎所有的醫療機構都納入),變成薪資結構的一部分,不然員工會跑掉,會去提供健保津貼的企業就職,因為員工自己是絕對付不起這麼高額的健保費用的。而中小企業的員工與一般人,都只能投保也仍然是很高貴的一般健康保險,其納保之疾病種類很少,且限制於特定醫療院所就醫,所以永遠是大排長龍,跟英國的情況一模一樣。醫生與藥商還是賺到翻過去,年薪最高的CEO,都屬於醫藥或醫療仲介集團,最高的那個醫療保代集團執行長,其年薪竟高達一億三千餘萬美元(各位同胞,一個月拿超過四億元新台幣的薪水,等於保證每個月中兩次威力彩,連中一年,還不包括其他獎金與紅利,令人乍舌)。更慘的是,竟然仍有高達近七千萬的美國人,近1/4的美國人,是沒有任何健保的保障的,他們生不起病,只能自行到藥房買點成藥吃,不然就是等死。這跟我們全民健保開辦前,一人生病,全家遭殃,需要賣屋籌款來治病的慘狀,有何不同? 全民健保不是萬能,但它千萬不能倒,所以我們把它寫入憲法增修條文裡,以取代憲法本文的公醫制度。既然大家都認為它的費率不公平,藥價也有黑洞,醫院不應該變成營利事業,醫生的給付不應同一,應照科別與職位分級等,那就改革呀。如楊志良所說的,我們應該要推定費率改革等作為,讓它不會倒才是,而不是放任讓它財務結構賠到爛,到宣告破產。不願意參加改革的官員,至少不要公然抵制呀! 我很早在引用文章:二代健保應改為開徵國民健康捐就說過,健保費的費率級距與收費架構不合理,不應都由中低受薪者與其雇主來支撐,正如同我在引用文章:你說全民健保好不好? 中說過的,『1)現行健保的財務結構先天不公平,只對受薪階級開刀,而真正的有錢人卻可適用無雇主勞工的較低費率,2)加上醫院與藥商聯手吃健保,3)民眾濫用藥物,甚至轉賣,4)幾個地方政府拒絕替中央所訂立的政府提撥部分的分攤費率買單,這些因素,才會造成健保連年虧損。衛生署與健保局要針對這些問題,依序處理,才有機會讓健保轉虧為盈。』 現在實行的所謂1.5代健保改革方案,我在引用文章:擴大健保投保薪資級距計畫,更不公平! 批評說,「這個擴大薪資級距計畫,其實就是對於原先本來就是支撐健保費用主力的所有薪資所得者,再對其中擁有較高薪資收入的受薪階級增收健保費,而雇主的相對提撥費用,也必然會跟著提高。」 我在引用文章:二代健保應改為開徵國民健康捐就建議,「健保費應該改為國民健康捐,由國稅局照現在的納稅義務人總家戶所得,按分級費率制度來徵收。健保局應該做好健保管理與核銷的部分就好,收費部分本來就是國稅局的業務。這個國民健康捐,是附加捐,就跟所得 這是量能課稅與社會保險的體現,多得者應適用較高的費率,以幫助無收入或低收入的人分攤保費,跟家戶總所得之個人所得稅與營利事業所得稅一起開徵與連動。所得在低收入線以下或無盈利之事業單位,就不用繳。 而所有營利事業、財團法人、社團法人、非法人團體、合夥事業、獨資商號與個人雇主,都應另攤提按其僱用人數與總薪資須另繳納之僱用人健康捐,其應該是『人頭稅』的性質,無論雇主有無盈利,都要按其僱用人數與總薪資,預先繳納,然後核實退稅。重要的是那些外籍勞工與由非事業單位(個人與獨資商號等)之受雇人,既然也是受雇人,在台灣生活,有雇主,會用到健保資源,自然也都要納入健保,並且應該由雇主預繳國民健康捐之應攤提部分(僱用人健康捐:有雇人就要繳,沒雇人,就不用繳),才能被主管機關所允許。 我在引用文章:二代健保應改為開徵國民健康捐裡也說過,『國稅局現在有高達五千個人的稅務稽徵人員,李述德竟說他們人力不足開徵不了資本利得所得稅,也做不好土地交易查核,更拒絕替衛生署收取以稅捐稽徵機關取得的[家戶所得]為基準的二代健保費,太也誇張。乾脆裁撤掉算了,替國庫省點錢,叫健保局來作,人家現在用一千人就可以把健保費收得好好的,再給它一千人,一定也可以把稅捐稽徵一併搞好,什麼資本利得所得稅,土地交易稅改為現值征收,通通可以一併開徵。不要忘了,國稅局的稅,都是一年才申報與繳納稽徵一次,而健保費可是每個月就要查核收取一次,還有每個月都有預繳、核銷、撥補、退費等問題重複發生,難易相差至少十倍。』 至於稅制的不公平,我們可能比美國人還糟,國家負債以鉅額公債方式不斷累積,而我們這邊最賺錢的企業,不但不用繳稅,還可以退稅,還有一大堆投資抵減,與一大堆給富人逃漏稅的方法,這樣的不公不義的稅制,當然要改。 我在引用文章:量能課稅」才是公平與正義! 裡就多次強調,『如該篇中時社論文末所指摘的,"行政院對最關鍵、最能影響所得重分配的稅制結構不敢聞問,放任財政部的無所作為,卻期待衛生署在如此崎嶇顛簸的基礎上做所謂公平保費的健保改革。這樣子捨本逐末的做法,一則無法挽回選票、二則沒有觸及社會公平的問題核心,三則也縱容財政主管單位冷眼旁觀、伺機放箭的墮落。』 把這些問題,都讓李述德來扛,當然是不對,不過,他任內除了不斷減稅外,他到底做了什麼,還真的看不太出來。 引用文章: 楊志良:李述德是最爛的官員 前衛生署長楊志良與財政部長李述德早在推動二代健保時就結下樑子,如今為了國內稅制遲遲未見改革,恢復「平民」身分的楊志良炮火全開,昨天他公開批評,「財政部是最爛的政府部門,李述德則是最爛的官員!」 楊志良昨天以「醫療體系改革的挑戰」為題,在衛生署主辦的「建國百年─國民健康回顧與前瞻」研討會中發表專題演講,除了對醫療體系的腐敗不滿,更對國內稅制拖累健保改革大為光火。 楊志良說,台灣稅收只佔GDP(國民生產毛額)的十二%,比例還不到韓國的一半,是所有進步國家中最低的。而政府掌握資源太少的結果,就是拚命發行公債,如今中央負債已達到五兆,全民要不吃不喝三年才還得完,在在凸顯財政部門的無能。 他說,就是因為國內的稅制不公平,徵不到有錢人的稅,衛生署推動以家戶總所得為費基的二代健保,才會功敗垂成,「李述德身為全國最高財長,到現在竟然還在說健保改革與租稅改革是兩回事,表現根本不及格。」 楊志良強調,一個進步的國家應該要讓人民樂於繳很多的稅,何謂進步的國家呢?除了稅制公平、政府廉能,還須讓民眾感覺到繳交的每一分錢,就算不能物超所值,至少也要達到值回票價的水準。 他認為,台灣稅收佔GDP比例至少應調高至廿%,這樣政府每年就可多收一兆,否則,不但政府沒辦法做事,面對倒金字塔的人口結構,健保最多再撐廿年就會壽終正寢,整個國家就沒救了。 99%的可憐蟲/中產階級醒醒吧 台灣的民眾似乎不贊成這場反貪汙集團的抗議運動,抑或是說台灣的中產階級還活在泡沫經濟般的幻想中,似乎中產階級不認為自己是那百分之九十九被剝削的可憐蟲。 或許現在許多中產階級還無感台灣社會經濟正面臨快速衰退中,許多人甚至認為年輕人只要好好打拚就能爭下一片天,但是我們真的該叫醒這些中產階級了,整天看著垃圾財經節目,在股市殺進殺出,賺那些金融集團們不知百分之零點幾的零頭,這就是未來台灣人想要的生活嗎? 台灣若不能靠這股運動風潮讓那些富豪和政治人物反思,終有一日會到美國這般田地而一蹶不振。因此,我們不只是要響應美國的占領華爾街,並非只是像追偶像般的追趕世界流行,應該將這場運動融入台灣的在地問題,深思農民的困頓、健保破產、房價高漲、貧富差距加大等問題。此時正逢總統大選,正是政治人物最卑微的時刻,讓政治人物能藉由這場運動拿出誠心面對選民。 【2011/10/17 聯合報】 李國鼎防堵減稅漏洞 李述德… 財政部是我踏出校門後,唯一服務公職的機關,在十二年期間,有我懷念的長官與同事,雖未曾跟李述德共事,但也深知他從基層做起,憑著全力以赴的使命感,終獲得馬總統賞識,而賦予國家財政重責大任。但在他主政三年多期間的決策方針,的確跟我最敬仰的長官李國鼎有著截然不同的風格。 民國六十年代,第一次能源危機爆發,全球經濟陷入高通膨與低成長的「停滯性膨脹」困境。為了支援國家十項重大建設的龐大經費,李國鼎在堅持不舉債的前提下,嚴密防堵企業租稅減免漏洞,稅基得以擴大,稅源豐沛,稅收滾滾而來。不但充裕支援各項建設,每年仍有歲計剩餘。在他主持財政大計將近十年期間,促使財政健全,更是列入施政最優先任務。 反觀李述德主政的三年多期間,根據統計,企業租稅減免金額,九十七年為一五一三億元、九十八年為一九六七億元,九十九年為二六五三億元,逐年大幅增加;減免金額占全國賦稅收入比重,從八‧六%、十二‧九%上升至十六‧四%;歲計差絀,從一一二O億元,跳升至五五七二億元,九十九年降低至四五一二億元。而租稅負擔率更從十三‧九%、十二‧六%降至十一‧九%。 而讓人更憂慮的,莫過於所得稅「兩稅合一」制,使得營利事業所得稅僅是股東綜合所得稅的先行扣繳稅款而已,實際上已名存實亡。企業經營者的大股東,年收入百分之八十均來自企業發放的股利所得,名目上適用綜合所得稅最高稅率百分之四十,但因其來自股利所得部分,所含的百分之廿五營利事業所得稅,准予抵繳,其實質稅率已降低至百分之十五,僅薪資所得者平均有效稅率百分之三十的一半。這種對富人輕稅的稅制,自不符合稅負公平原則。一九九○年歐盟廢止「兩稅合一」制,如今世界各國已無採行如台灣「兩稅合一」制者,可見此制已不符合國際稅制規範。 希臘債務危機,已引發歐盟國家經濟動盪不安。而貧富懸殊,反企業貪婪的抗議風潮,正在全球蔓延,甚至已燃燒至台北一○一。究其因,乃是富人租稅減免漏洞太多,導致貧富差距擴大與政府財政短絀所引發的社會動亂。削減企業免稅條款,擴大稅基,全面降低薪資階層的稅負,讓稅制公平合理化,理應是今日主持財政大計者刻不容緩的課題。 【2011/10/17 聯合報】 社論-建立合理稅制 維護社會正義 前衛生署長楊志良日前炮火全開,抨擊現行稅制不公,課不到有錢人的稅,還拖累健保改革,甚至指財長李述德是「最爛的官員」;李述德則強調健保、租稅改革是兩回事。直言不諱的楊志良碰上「謝謝指教」的李述德,兩人有如雞同鴨講,完全沒有交集。不過,國內富人最大所得來源不動產與股票等資本利得稅負微乎其微,三年來稅改有如打迷糊仗,卻是不爭的事實。 楊志良在「建國百年︱國民健康回顧與前瞻」研討會中發表專題演講,批評現行稅制課不到有錢人的稅,使得二代健保以家戶總所得為費基的改革功敗垂成;更嚴重的是,再拖二十年,全民健保將壽終正寢,國家就沒救了。大力推動二代健保改革的楊志良最了解健保的財務危機,他也說出了真話。 我國租稅負擔率降至十一.九%的新低,早已不是新聞。政府債務餘額逼近法定上限,兩黨又拚命開出社福支票,再怎麼「不懂財政」的人都知道,這樣的財政無法永續。財政吃緊加上人口老化與少子化的衝擊,楊志良已預見二十年後全民健保無以為繼的危機。健保一旦出現財務危機,政府可以袖手嗎?還能說「健保、稅改是兩回事」? 為何現行稅制課不到有錢人的稅?我國綜所稅稅基不包含土地、上市股票等資本利得,這些都是高所得者最主要的收入來源。當初衛生署研擬二代健保的保費基礎擬與綜合所得稅稅基連結,由薪資所得擴大到家戶總所得,此案未獲得財政部支持,最後在立法院闖關失敗。由於綜所稅稅基的不完整,當時有學者即指出,二代健保保費基礎若與綜所稅稅基連結,不僅難以達到高所得者多付費的理想,也將產生新的不公平。 現行稅制下,富人的兩大所得來源股票、不動產等依法享有免稅或低稅優惠,但薪資所得卻分毫都逃不掉,使得綜合所得稅基中七成五來自薪資所得。以不動產稅制為例,最大的問題是課稅基礎與市價嚴重脫鉤,提供富人極大炒作空間,助長了房地產飆漲,更擴大了貧富差距。這個現象存在多年,執政當局始終缺乏魄力進行改革。 因應明年總統大選,朝野均高喊社會正義。民進黨在「十年政綱」中宣示針對非自用住宅分階段實價課稅,推動土地及房屋交易所得合一之不動產交易所得稅。國民黨在「黃金十年」願景中提出不動產交易實價登錄,並將逐步推動實價課稅。儘管兩黨都做了宣示,但這項改革能否順利推動,端視執政者的決心與魄力。 對於民進黨實價課稅的主張,李部長八月初曾說:「這些早就在做,有些人了解不夠深入。」財政部次長張盛和說:「早就在做,只是沒有落實,未來也沒有時間表。」九月下旬,財長在立法院更指出,「實價登錄與實價課稅是兩回事,沒修法的打算。」這些說法有如在打迷糊仗。在這樣情況下,究竟如何達到租稅公平、社會正義的理想真的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面對社會貧富懸殊,從美國紐約發起的「占領華爾街」運動風起雲湧。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日前表示,「這二十年來美國中產階級收入增加很慢,金字塔頂端一%的富豪收入卻增加非常快,這是需要正視的問題。」事實上,近二十年來台灣的貧富差距問題亦持續惡化,屬於九九%的多數民眾對亮麗的經濟成長普遍「無感」,使得賦稅改革更加迫切。 針對租稅不公的問題,股神巴菲特投書《紐約時報》呼籲富人應多繳稅,法國、德國等地的富豪也接連響應。為改善龐大財政赤字與貧富差距問題,美國總統歐巴馬上月提案開徵「富人稅」。在這股要求富人多繳稅的風潮下,為何台灣課不到有錢人的稅?兩黨總統參選人都有義務向民眾說清楚,講明白。我們並不主張開徵新的富人稅,老百姓最卑微的要求是建立最基本且合理的稅負機制。畢竟大家最不希望看到,二十年後,楊志良的預言實現了。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