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戲劇味十足的《最後的王爺》
2010/12/26 17:34:06瀏覽775|回應0|推薦10


1987(88),成功大學的電影社團邀請影評人王菲林演講,演講的題目已然不記得,只記得王菲林講到了《茶館》電影版,放了錄影帶的片段。



王菲林一直盛讚英若誠的演技,特別是那句台詞:「(懷錶) 搭登搭登的響,」那節奏、那抑揚頓挫,讓王菲林神往不已。



聽過演講沒多久,找到《茶館》錄影帶,獨自一個人看完,感覺和王菲林大不相同。



我感受不到片中演員演技的優異,只覺得那是齣高呼口號的舞台劇,編劇老舍不斷描繪舊時代舊社會的惡,滿清末年的積弱不振,民初軍閥的漁肉百姓,日本侵華的囂張狂妄,國民黨軍的欺凌蒼生。



中國人數十載的悲哀,濃縮為四幕劇,用誇張的舞台念白、誇張的肢體動作,表演訴說。



《茶館》演到北京解放前夕,沒演八路軍進城。但是老舍背後那歌頌共產主義美好的意圖,昭然若揭呼之欲出。



 



後來,陳凱歌拍了《霸王別姬》,張藝謀拍了《活著》,我覺得這兩部都可視為《茶館》的下集續篇。



《霸王》中,葛優演的那個愛票戲的世家子弟袁四爺,在解放後被人民公審,拖出去斃了。



《霸王》中,京劇名伶段小樓、程蝶衣於文革中,在孔廟慘遭紅衛兵批鬥羞辱。(老舍就是在孔廟遭鬥,其後自殺。)



《活著》中,地主龍四也是被公審,插箭遊街,砰砰斃了。



……





201012月,因為看《萬曆首輔張居正》,發現了馮遠征這位優秀的演員。



然後找到了馮遠征主演的大陸電視劇《最後的王爺》。



看完此劇,覺得它的故事結構與《茶館》非常類似。從宣統元年開始,而後武昌起義,而後袁世凱稱帝,而後軍閥割據,而後八年抗戰,而後國共內戰,終於1949年北京解放,全體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38集的連續劇,劇本寫來相當緊湊精彩,幾個主角的個性塑造得鮮活有趣



優點我想放到後面講,我先講缺點。



《最後的王爺》最大的缺點是,最後一集的共軍首長彭醒獅的頌揚共產主義,大吹大捧,看得我雞皮疙瘩止不住,胃部有點翻騰。完完全全令我想起《茶館》。



彭醒獅是劇中最正派的角色,是留日的革命黨,是武昌起義的革命軍,是廣州黃埔軍校的支持者,是抗戰的八路軍,是反對腐敗國民黨的解放軍。



這個角色簡直是集天地正氣於一身的完人。



只是螢光幕上彭醒獅這個完人,怎麼看怎麼討厭。飾演彭醒獅的徐豐年,那長相活脫脫是個逼良為娼、無惡不做的混蛋敗類再世,完全是昔年(5060年代) 台灣拍反共影片裡的「共匪」典型。這樣外形的演員來演完人,真是十足的反效果,完完全全的完蛋!



我懷疑製片導演是故意的,讓徐豐年以土匪的模樣,對著鏡頭唸忠孝節義共產黨好的八股對白,故意倒觀眾的胃口。



老舍寫《茶館》,有其時代背景意義。《最後的王爺》卻是中共建國近60年後拍的,此時中國已經躋身世界強國,即將舉辦舉世驚豔的奧運,已經有了強烈的國家/民族自信心,需要如此唱八股炒冷飯罵國民黨贊共產黨嗎?需要嗎?



以上是我對《最後的王爺》最大的不滿。



 



數落完缺點,該說說優點。



《最後的王爺》編劇用心,特別是將大量的北京俚語俗語,寫入對白之中,鮮活生動有力。



幾位主角歷經數十年的時光,每有大事發生總會聚在一起,故事又大部份發生在壽王府。這樣的敘事方式,充滿了舞台劇的戲劇感,使得《王爺》不那麼寫實,在戲劇元素人物時間地點集中的趣味處理下,我們看到現代中國的歷史變幻,看到大時代兒女的悲歡離合,隨著劇中人的悲情際遇而傷心感嘆,隨著劇中人的歡欣遭逢而興奮鼓舞。



此劇的服裝道具是我看過最考據講究的。王府富麗堂皇的擺設,貴族豪門的錦衣玉食,市井街坊的擬真……是我看過的大歷史劇中最好的,數一不數二,即便是《大宅門》、《雍正王朝》、《萬曆首輔張居正》這幾部一流製作連續劇都瞠乎其後。



 



演員們的精湛演出,最值得稱道。



男主角壽王爺耿直卻有點短路,馮遠征詮釋得相當出色,撐足了場面。



徐帆演出潑辣而直爽的福晉,可圈可點,令人拍案。



馮與徐兩人演對手戲時,互飆演技擦出的火花,更是全劇最有看頭的段落。



丫鬟銀杏、王爺的太福晉、保皇派翰林萬年青、梨園武生名伶于子龍、勢利眼的奎家父子、巡街捕頭、管家徐二這些配角的演出亦極為到位,讓全劇總是讓人觀之津津有味。



看到這些優異的綠葉配角,我不禁感嘆:大陸的好演員真是多如滿天繁星。



儘管有那無聊的歌功頌德段落,畢竟瑕不掩瑜,《最後的王爺》自有其可觀之處。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ufat0500&aid=4734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