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政府囤屋、養地?
2013/12/12 20:29:19瀏覽542|回應3|推薦13

政府擬將國有地以「市價」每坪 730萬元賣給目前的承租人,引發他們不滿,指責政府「一手打房,一邊帶頭炒地皮」,這樣的指控聽來難以相信,但從合理利用公有土地、房舍讓人民都有居所這一個角度看來,政府的確有可議之處。

曾經不只一次聽到一位房地產專家在談話性節目中大聲疾呼,建議政府機關及公營事業位將當下未使用的房舍、土地拿出來,增建或修建住宅,以只租不售的方式,讓人民都有房子住;他說,只要有心為人民解決居住的問題,方法就是這麼簡單,那裡需要大張旗鼓去打房。

聽了這番話,其實很受感動,可是一個小老百姓又從何可知政府機關及公營事業單位在那裡還有空著的房舍與未加合理利用的土地? 數量究竟有多少?

儘管如此,還是有機會獲悉,的確有這位專家所說的一些現象存在;遠的地方別說,就拿台北市濟南路、泰安街來說,就有好幾棟房子被保留在那兒,有的掛上了「XXX故居」的牌子,還有的根本只有一個門牌,沒有人知道那是什麼人的住宅,但大家都看到那房子總是空關在那兒養蚊子、老鼠。

政府感念一些曾對台灣有貢獻的人,在他們身後,把他們住過的房子保留下來,列為古蹟,經過整修、佈置後,開放給國內外的訪客去參觀或追思那些名人,這樣的做法可以理解,應該尊重,但即使如此,有沒有計算過,遍布在市區各角落的名人故居,每年需要花費多少經費維護? 到底有多少人去參觀? 是不是真值得那麼做? 假如設一座名人堂紀念這些人,是否可行?

不過,真正令人難以相信的是竟然就有政府機關花了納稅人的大筆金錢,把公有房舍修繕、裝璜得美侖美奂之後,就閒置在那兒,而且一關就關了好多年。

在台北市林森北路一處巷內,有一戶兩層樓洋房,第一次看到它的時候,還以為是什麼有錢人的住宅,可能出國去了空關在那兒許多年,因為從外面望進去,可見窗外加裝的鐵欄杆都已生鏽了,滿地落葉,大門幾乎已經腐朽,可能為了防止街友侵入,釘了幾塊木板。

大約過了五年,有一天,突然來了一批工人,他們把舊的門窗全部打掉,從屋頂開始整修,油漆粉刷得煥然一新,換上全新的門窗和屋內的地磚,添裝了幾部冷氣機,最後連大門也敲掉重做,另外矗立了兩個相當氣派的門柱,以便裝置電動不銹鋼欄大門,前後大概花了有兩、三個月時光,直到全部竣工,工人關上大門就走了,這一關又關了一年,到如今都還沒看到有人搬進去住,也沒有那一個單位用作辦公處。

由於好奇,有一天,特地去看了看,這才看見大門柱子上鑲著一塊銅牌,上面寫著: 台北市環境保護局中正區清潔隊仁愛分隊。可是長久以來,從來沒見過什麼清潔工人進出。

沒有人知道台北市還有多少像這樣豪華的清潔隊分隊隊部,也沒有人曉得有多少像濟南路上那兩棟漆成全黑的住宅空關在那兒作什麼? 但住在附近的人都知道,那些房子有的是台電的產業,有的歸軍方所有。

誰能告訴民眾,這算不算政府或公營事業單位養地囤屋,待價而沽? 假如政府或公營事業的房舍或土地都應該算是國家所擁有,間接也等於全民所有,那麼政府制訂房屋政策時,為什麼不能考慮以這些房舍或土地建造公營住宅,用來照顧買不起房子的人民?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zongchuhu&aid=9888869

 回應文章

Reed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12/13 22:28

台北房價確實高得離譜!

和永康街平行的麗水街,近和平東路附近,有大片鐵路局閒置的老宿舍。

李鳳山師父承租一部分,花費大量人力物力,推廣藝文素食養生等志業,

如今想擴大承租面績,卻敗給一家整天冒出煙燻火燎肉香的牛排西餐廳。


敬請人道支援 我卓越不群的母親

八旬阿嬤
【台灣司法◎人間煉獄】部落格

好奇者jt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12/13 21:19
內湖的大湖山莊,萬年國代的社區也有不少空屋雜草叢生。

寄居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12/13 09:57
最後一句,好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