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盲棒大賽
2008/08/19 22:15:42瀏覽1059|回應1|推薦2

2005 年世界盃盲人棒球賽於7月下旬在休士頓北郊春市的麥耶公園(The Meyer Park at Spring)舉行,經過三天的比賽,來自台灣的﹂紅不讓隊」(HomeRun) 又一次贏得冠軍。

當球賽裁判宣布﹂紅不讓」衛冕成功時,在球場邊的所有台灣鄉親都感到十分興奮,有人還激動地掉下淚來;還有一些美國孩子帶著崇拜英雄的喜悅,圍繞著滿臉汗水的﹂紅不讓」隊員,揮舞著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

那剎時,彷如置身在早年的威廉波特棒球場中,享受中華民國少年棒球隊贏得世界少棒賽冠軍的榮耀,不過同樣的興奮卻有不同的感受,主要是少棒小將個個都很健康,但﹂紅不讓」隊員若非全盲就是弱視,他們竟能在屬於正常視力的棒球場上,展現了人的 潛能。

顧名思義,盲棒大賽靠的是球員利用武俠小說裡那種"聽音辨位"的功夫去擊球、接球;攻方上場時,是由同一隊的明眼教練擔任投手與捕手,投出的球理論上都該是"好球",沒有強勁球或變化球,其目的就是要讓打擊球員能打到球,這與一般棒球的打法完全不同。

球員揮棒擊出球後,他必須循著能不斷發出高頻率"嗶"聲的"壘柱"跑壘,只要他能在守方球員接到同樣會發聲的球之前,跑到分立在本壘左、右方的壘柱,也就是一般棒球賽的一壘和三壘,用手或身體觸壘,就算得分,不必像一般棒球比賽時必須從一壘跑三壘才能得分。

守方隊員在兩隊交鋒時,全數在場上作外野防守,該隊的明眼教練也會在場上作適時的指揮,教全盲或弱視球員利用四肢或身體擋下球,並高高舉起,高呼 ball,才算把攻方打擊球員﹂封殺出局」。

弱視球員依規定還須戴上眼罩,以防他們﹂偷看」,因此所有參賽球員都是如同在黑暗中摸索,他們無論在接球或跑壘時臉上那種焦急、茫然的神情常使觀賽者為之落淚。

﹂紅不讓」隊員接球之精準數度使裁判起了疑心,曾一再檢查﹂紅不讓」隊員,確定他們真的是全盲或確實戴好了眼罩。

讓這些全盲或弱視年經人有機會證明殘而不廢、重新燃起生命希望的是主辦這場球賽的美國盲人棒球協會(The National Beep Baseball Association) 。回溯到 30多年以前,有一位電話公司的工程師費爾班(Charley Fairbank)有感於盲人無緣玩棒球的遺憾,設計了一個發聲器,植入一枚普通棒球,而另一群屬於﹂美國電話先鋒」(The Telephone Pioneers of America)這個組織的技術人員則設計了一個高約及膝、內裝電子發聲器的橡膠圓形﹂壘柱」代替一般棒球賽使用的壘包。

許多盲人學校於是開始試著以這種方法教盲生玩棒球,但盲生在玩球時,常難以分辨球或壘柱發出的聲音,加以當時的規則較為嚴格,球員既須戴護面罩、穿護胸,又不准跑壘,揮棒擊中球的機率又小,激不起多少玩球的樂趣。

一直到了1975年春天,布萊利體育基金會會長羅斯(John Ross, director of the Brailic Sports Foundation) 設計了一個16吋的球,改善了球被擊中後發出的聲響,先讓聖保羅的一群盲人運動員試玩,到了那年夏末,他和聖保羅的休柏提 (Dennis Huberty)寫下了後來被稱為﹂明尼蘇達規則」的盲棒遊戲規則。

接著在布萊利體育基金會發行的﹂觸感運動」(The Feeling Sports)刊物鼓吹下,從1975 年晚秋開始,一連串盲棒賽次第舉行。次年春天,一場討論盲棒前途的研討會在芝加哥舉行,當時只有12人出席,所幸他們的熱情確定了盲棒展的方向,接著在鳳凰城一位律師吉布尼(bill Gibney)的提議下,成立了美國盲人棒球協會,他被推選為會長後,積極推廣盲棒,於1976年 9月在聖保羅舉辦了第一屆世界盲棒大賽。

當時有1500多位球迷擠在鄧肯球場的露天看台上觀賞聖保羅﹂人猿隊」和鳳凰城﹂雷霆隊」的比賽,這場球賽確定了盲棒的前途。在未來三年內,曾參與這項比賽的盲棒隊從八隊增為50多隊。

台灣愛盲教育基金會於1996年成立了第一支盲人棒球隊,次年就組隊來美參加美國棒球協會在堪薩斯州舉辦的第22屆世界盲棒大賽,獲得精神錦標,此後每年都派隊參加世界盲棒大賽。台北市還曾主辦過2000年世界盲棒大賽。

據﹂紅不讓」隊總教練陳吉堂說,台灣現有六支盲棒隊,台北有三支,台中兩支,宜蘭一支,都相當有水準。他不但花了許多歲月陪這些殘障青年玩棒球,還常帶他們去醫院替植物人按摩,讓他們曉得這世界上還有比他們更不幸的人,同時也讓他們明白,他們並不需要憐憫和同情,他們像明眼人一樣有用、有自尊。

透過這些盲生球員,也讓一些學校的中綴生或自暴自棄的年輕人自省,重新振作起來,做一個有尊嚴的人。

﹂紅不讓」盲棒隊於2004年在俄亥俄州哥倫布市舉辦的世界盲棒大賽中首度奪得冠軍,成為世界盲棒大賽舉辦以來第一支贏得冠軍的外國球隊。在2005 年世界盲棒大中,﹂台中縣隊」也獲得第四名。

在比賽進行中,許多去﹂聽球賽」的盲人及他們的家人都替台灣隊喊加油,瞭解美國人辦這類活動的人士都清楚,他們是﹂玩球」、﹂推廣運動」、﹂切磋球藝」,而不是﹂拚冠軍」,是基於友善替﹂紅不讓隊」叫陣助威,也希望球賽進行得更緊張、熱鬧而已。當國人總把出國賽球取得冠軍視同﹂為國爭光」時,實應深思這個問題。

許多人也許還記得,當台灣從世界少棒一直打到青少棒、青棒,勇奪﹂三冠王」榮銜後,在舉國同歡的那時,隔著太平洋傳來的訊息是﹂我們不玩了」,贏了球賽卻輸了友誼,難道就是我們追求的結果嗎?

2008 年世界盲棒大賽又將在休士頓舉行,據說台灣還會組隊來參加,真希望這些盲棒球員玩得開心,回到台灣後,對人生更有信心。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zongchuhu&aid=2143268

 回應文章

ellen chou 雨僧 雲自在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激動﹐來自鄉愁
2008/08/20 00:23

記得早年帶著讀小學的孩子到支加哥附近的蓋瑞去看小棒球﹐

大會禁止觀眾揮舞青天白日國旗﹑見證父母的激動﹐孩子們那能體會?

他們說:"Dad, Mom, It's just a g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