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0/23 15:52:24瀏覽536|回應0|推薦11 | |
八十七年十月三十一日晚上,我參加了匯泉同學 民國三十三年十月,時值抗戰後期,蔣委員長為了培養國軍戰力,提升官兵素質,儘早結束戰爭,乃發表文告,提出了:"青年創造時代,時代創造青年。"以及"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偉大號召,發起知識青年從軍運動,一時風起雲湧,引起了熱烈回響,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即成立了二○一至二○九的九個青年軍師,總人數超過預期的十萬人。三十四年秋,抗戰勝利了,當局為了實現諾言,於是在三十五年春展開青年軍復員工作,有的回學校繼續升學,自行選擇學校,一律公費,有的安排就業,有的績留軍中服務,並以每年 由於局勢急遽惡化,為了因應國家需要,政府又在民國三十六年春,再度號召知識青年從軍,這也是第二期青年軍的由來,番號不變,仍然編制九個師,是為第二期青年軍的第一批。三十七年元月又分別在全國各地招考在學青年從軍,筆者當時正寄居新浦,看到了青年軍二○八師第九團以黃紙紅字書寫的招考公告,於是也去報名,報名地點是新浦新市街東海縣黨部,考場設在新化國民小學,考試科目有:國文、英文、數學、史地四科,考生個個正襟危坐,埋首作答,翌日放榜後,被錄取的學員立即報到,記得當時負責試務的為上尉袁殿發,中尉趙篤誠,其他人員姓名不詳,他們的年齡大都是二三十歲左右,頭戴大盤帽,身著黃呢軍常服、穿馬褲,腰束寬皮帶,足登馬靴,(上尉以上長統及膝,中少尉短統。)個個都是英俊瀟灑,白面書生,溫文儒雅,謙恭有禮,套句現代年青人的口頭禪:"真是帥呆了,酷斃了。"就憑這種氣勢,對當時的青年學子,已成為致命的吸引力。 報到後領到第一樣東西,就是"符號",白底黃邊,中間是"青年軍"三個紅字,背面是編號及姓名,雖然還未發軍服,但是僅憑符號也滿神氣了,因為按照當時的規定:士兵的符號是黑邊的,尉官是藍邊的,校官是黃邊的,將官是紅邊的,所以這些標準"菜鳥",居然佩的是相當於校官的符號,怎不令他們歡喜若狂呢! 二月初的一個夜晚,月黑風高,寒氣襲人。我們第一批六十餘人,在新浦後潮河登上一艘名叫"酉壬"的小輪船,直駛青島,大家都抱著,"男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功誓不還,埋骨何須歸鄉土,人間到處有青山。"的心情,挺胸闊步,踏進了青島匯泉"青年之家"的大門,開始了新的人生,在短短的十天之間,青年軍第二○八師第九團完成了編隊,全團成員經由空運來的是在山東濰縣招考的,由海運來的,分別是由山東煙台及江蘇海州招考的,海州學員約二百五十餘人,都編入第三營第七和第九兩連,另有雖年青但考試未錄取的,列為普通兵編入搜索連,擔任全團外圍警衛。 脫下了便服,換上了軍裝,從此走上了人生另一條路,每天的作息時間是這樣的:早上五點四十分,聽起來床號起床,整理內務、漱洗,著裝,六點集合、點名、早操;單槓,木馬(即今之跳箱),平台,天橋,體操。七點早餐,餐廳入口處設有單槓,每人進入餐廳都必須拉一次,然後才能進餐,早餐是饅頭,稀飯,小菜,午晚餐是四菜一湯。每周一次加菜打牙祭。 入伍前三個月是徒手訓練,由立正稍息、齊步、正步、跑步等基本動作開始,其中以四字正步分解動作最為累人。而器械操是單槓先從曲肘、懸垂、掛腿上開始,直至掛肘上(又分單掛肘、雙掛肘),立臂上(又分單立臂、雙立臂)舉腿上,正面上,大車輪等。而木馬則分為:開腿跳,並腿跳,超越跳,轉身跳等,青年軍最值得驕傲的就是器械操高人一等,個個都是高手,凡未達要求進度的,晚餐後自習時間,還要個別練習,也等於出小操。當時有一位從山東煙台來的姓孫的同學(姑隱其名此人現在台灣),經過三個月的訓練,單槓尚不能曲肘,木馬也不能開腿跳,因此連長令其退訓,他說:"俺是你們招考通過考試考進來的,又是你們用飛機把俺從煙台載來的。今天叫俺走,行!你們發給俺一年的賠償金,再用飛機把俺送回去。"連長無奈何,就要把他調連部作普通兵管理被服裝具,可是他又說話了:"俺是高中生,俺是青年兵,憑什麽降俺的級,俺死也不做普通兵。"最後還是連長"投降了"。由此可見青年軍對於器械操是如何的重視。三個月後舉行授槍典禮,由時任青島第十一綏靖區司令丁治磐將軍主持授槍儀式。 第九團的駐地營房,原本是匯泉公園, 待續 |
|
( 心情隨筆|男女話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