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4/27 13:05:41瀏覽1238|回應3|推薦27 | |
佛教跟猶太教、基督教,天主教、回教、印度教等,都崇尚有個上帝或造物主,有著根本上的區別。簡單地,可以從以下四點來認識: 首先,上帝是非人格的,而佛是具人格的。上帝是一種抽象的、精神的東西,佛是具體的、非抽象的。 其次,上帝創造人類、創造萬物,佛教則反對這種觀點,認為是業創造世界。眾生的共業創造共同的世界。佛不是創造萬物的,佛只是指明、解釋萬物,指示人們認識萬物的本性。 第三,上帝是唯一的,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個上帝,而佛是無數的,佛與眾生都是無量的。 第四,上帝是神,是造物的最大的神,它和眾生的關係是主僕的關係。上帝是眾生的主人,眾生僕人要聽從他的命令,受他的支配、指揮。佛不是這樣的,佛和眾生是平等的,佛與眾生的不同是:佛是覺悟了的眾生,眾生是沒有覺悟的佛。 上帝掌握著眾生生殺欲奪之權,最後的審判權掌握在上帝手中。每一個人死了之後都要接受最後的審判,今生做了什麼壞事,最後都要算總帳。誰來審判呢?是上帝,上帝是審判長。 佛不是這樣的角色,他不是審判官,不掌握生死大權,也沒有審判眾生的權力。佛只是一個教師、一個引路人,只能起到教化人的作用。這是佛教和其他外道、其他宗教最大的不同點。(摘自網路) 我是無神論,對於宗教所抱持的觀點,就是盡可能吸收很棒的觀點,吸收、消化成為自己的觀點,所以我也看《聖經》、《六祖壇經》、《禪說》、《道德經》或《塔木德經》、勵志經典,對我來說這些都是好書,都能夠從中獲取智慧,這就是我的想法與觀點。 所以東方的如來佛與西方的上帝,到底誰才是神。坦白說,我並不瞭解也不關心。因為對於「無神論」的我來說,我追求的是智慧的啟發,而不是誰的宗教教義才是對的。所以我去參加王母娘娘進香團,也去參加教友的聚會。去廟裡我會拜拜,去教會我會朗誦聖經。但我不覺得有什麼突兀之處。 在我的認知裡,我認為不管是《聖經》、《佛經》或是《塔木德經》都是集合當時世上最有知識及智慧的人,為了推廣宗教,讓信徒有所依循,所編撰的書籍。再加上經過後人的修改與加註,成為經書。必有其可讀之處。但因為沒有「宗教信仰」,所以我不會跟信徒辯解到底世上有沒有神或那種宗教才是世上最好的宗教。對我來說,這並不重要。 如果真的要信教,我可能會是彼得.杜拉克的信徒。可惜的是杜拉克沒有開宗立教,否則我現在也是杜拉克教的一員,推廣杜拉克宗教。我對彼得.杜拉克有「難以言喻」的偶像情結,他寫的書籍我是一看再看。也因為如此,我才會對他越來越欣賞及佩服。 「什麼才是對的而不是誰才是對的」,「要做對的事情而不是把事情做對」,「要找出正確的問題再來試圖解決問題、而不是從錯誤的問題找出正確的解答。」這些都是杜拉克生前所提出的觀點,也是我一再提及的論點。對我來說,杜拉克不僅是企管大師,還是最優秀的哲學家。他提出的「知識是拿來使用的,而不是拿來炫耀的」、「只有行銷及創新才是利潤,其餘都是成本」如今都已經朗朗上口成為一般用語。所以我才跟朋友提及《杜拉克最後一堂課》的作者答應杜拉克的要求,幫他寫書,是她一輩子作出的最明智的抉擇。作者坦承跟杜拉克對她的啟發遠遠超過學校所學。而作者的博士學位是在麻省理工學院念經營研究。 杜拉克之所以如此有智慧的原因,就在於20歲的時候攻讀哲學博士學位期間,每天晚上都到圖書館讀書,因為他精通德文、法文、英文,所以兩年半在圖書館讀書期間,已經讀了許多西方的經典名著。22歲到當地最大的報社當編輯,每天要寫1~3篇600~900個字的報導或專欄。也就在這段記者生涯,讓他覺得自己的知識還無法應付記者工作的挑戰。所以從20幾歲開始每三年學習一門學科,例如哲學、歷史、經濟、政治、藝術、科技、心理等等,所以他看事情是「見樹又見林」,就在於他懂得聯貫知識。所以才能夠見人所未見,提出獨到及創新的看法與見解。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