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知識多一點 結果可能就不一樣。
2009/03/28 14:17:23瀏覽1477|回應1|推薦13

知識多一點 結果可能就不一樣。不單科學,世事皆然,在知識的道路上多邁幾步,回頭望向來時路,才知自己原先錯得多離譜。這是台大物理系教授教授孫維新發表的「白象與男孫」的部分文章內容。讀完之後「心有戚戚焉」。

我一直認為人的資質之所以有極大的差異,完全是在於後天的環境與努力。如果一個人不努力學習,就算是資質再好,也不會有所成就。但如果一個人肯不斷的努力學習,就算是剛開始條件比別人差,也會因為不斷的努力,逐漸的提升自己的知識與能力。如果人生的歷程,知識多一點 結果可能就不一樣。

記得要邁入30歲大關之時,內心相當的不安,總覺得邁入30歲就不能算是年輕人,而是中老年人。而且外面的工作,很多註明30歲以下,就算是想去找工作,也因為年齡限制,根本就資格應聘,更不用說錄取。

但邁入40歲大關之後,我卻不覺得年齡增長,有什麼好恐懼與不安的。因為每個人都會變老。關鍵在於智慧有沒有隨著年齡增長。如果活了一大把年紀,但心智年齡還是跟20幾歲的年輕人的思想差不多,年紀大不但不是正數,反而變成負數。動不動就訓斥「年輕人,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要長;我吃過的鹽巴,比你吃過的米飯還要多!」試問年紀大如果沒有增長知識與經驗,年紀大又代表什麼意義呢?

人的智慧隨著年齡不斷的增長,年齡就不會成為問題。但如果沒有不斷的學習,想法與觀念跟年輕人差不多,試問年齡增長又有何意義呢?如果以部落客的年紀來說,我算是年齡層比較大的部落客。但電腦知識與技能方面的專業,我又不輸給年輕人。再加上數十年大量的閱讀,有自己的看法與見解,不容易「人云亦云」所以不太容易受到「社會輿論」的影響。關鍵在於唯有透過自己的「觀察」、「分析」、「思考」、「判斷」所得出的結論,才能夠看清楚事情的端倪,不容易被政客或有心人士誤導或影響自己的判斷。

知識之所以重要,原因在於資訊社會有太多的騙局或陷阱。如果沒有思考、判斷能力,就很容易被人所矇騙,做出錯誤的抉擇與判斷。例如常有銀行貸款人員打電話告訴信用卡持卡人,借款不用付利息,但卻必須支付高額的手續費,試問手續費跟貸款利息又有什麼不同之處。只是「換湯不換藥」的說法。

為什麼政府要限制自動櫃員機一天只能轉帳三萬元,原因在於詐騙集團利用民眾不懂英文,不熟悉自動櫃員機的操作流程,才能詐領金錢。但自動櫃員機一天只能轉帳三萬元,對於常常要轉帳交易的工商界人士卻極不方便。原因在於工商界人士熟悉自然櫃員機的操作流程,不容易被騙,所以詐騙集團騙不到這些人的錢。

以前的我,很容易被騙。原因在於沒有思考判斷的能力。但現在要騙我,卻相當困難,原因在於思考判斷能力的提升。歸根究底的原因在於大量閱讀,腦中儲存大量的資料庫,所以很容易就能看出問題的端倪。如果不是十幾年來,大量的閱讀,我的腦子不可能如此清晰。

原因在於人腦對不了解的知識或資訊,必須經過重複的輸入,才能夠逐漸的清晰。為什麼有些人一通百通,很快的就懂得問題的所在。有些人卻必須不斷的舉例、分析、解釋,但還是聽得「迷迷糊糊」、「似懂非懂」。因為這些資訊對於這些人來說是第一次接觸,所以大腦還要開通一個通道,放置這些資訊,所以人對於沒有接觸過的資訊,無法作出正確的判斷,必須經過一而再的輸入,才會逐漸的瞭解與明白。

懂得越多知識,就越能夠吸收新知,再加上知識的「聯貫」。產生知識「乘數效應」,自然就能夠看得到別人看不到的層面。而這就是一般所謂的智慧。為何有些人總是能夠「未卜先知」看到問題的結果是什麼?但有些人卻非要自己親身經歷,碰得「鼻青臉腫」、「挫敗連連」才能夠領悟一些事情。

一個有智慧的人做任何事情之前,一定要把所有的假設狀況都預先設想。如果最後的狀況真的發生,我是否能夠承受,有沒有解決的方案。如果答案是無法承受最壞的狀況,行動之前就要「三思而後行」因為莫非定律說:「你認為不可能會發生的事情,到頭來一定會發生」

大多數人在行動之前都是設想最好的狀況,卻沒有思考如果事情不如預期,最壞的狀況產生,自己又該如何應對處理。就是因為沒有思考最壞的狀況,所以融資買股票、標會買房子。但股票狂跌,融資斷頭。房價不漲反跌,最後因付不出貸款,賠本賣出。這都是因為沒有設想最壞的狀況發生讓如何應對處理。

知識多一點,結果可能就不一樣。在人生的路上,很多人之所以不斷的犯錯,可能是因為價值觀偏差、錯誤的資訊、背景知識不足、不正確觀念所導致的結果。如果在人生歷程不斷的作出錯誤的判斷,該檢討的人不是國家、社會或別人,而是自己。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uankochin&aid=2791211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比較厭煩這類的人
2009/03/29 01:26
因為接收錯誤的知識與當下環境及背景的因素下,人必定會做出錯誤的判斷。因而人難免犯錯,這情有可原。但有一種我比較難以原諒(自己人或員工),就是「屢犯」或是「知錯不改」硬要狡辯,卻又說不出個所以然。尤其是年紀比我大的,我會更生氣。因為怎會到了這把年紀,還重複犯這種錯誤而不知要修正。對方又礙於面子,怕被說。更再度做出錯誤的決定,導致負面的效應持續揮發,所以我很厭煩這類的人。
段譽(tuankochin) 於 2009-03-29 07:47 回覆:

「屢犯」或是「知錯不改」硬要狡辯,卻又說不出個所以然。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專業知識不足、判斷力不夠,才不斷的犯錯。其實犯錯並不可恥,最主要的是所持的理由為何?也許當初的想法並沒有錯,只是事情的發生並不如自己原先所預期的結果。一些傑出、優秀的生意人也會犯錯,但他們卻能從每一次的犯錯過程之中,學到經驗與教訓。

但一般人卻是沒有學習,憑直覺做事。但因為專業知識不足,想法錯誤。所以不斷重複犯不應該犯的過錯,有些事情憑常理即可判斷,但有些人就是無法看清楚問題點是什麼?都是以自己的想法或判斷犯了不應該犯的過錯。所以為什麼人應該不斷的學習、成長,就是為了避免犯了不應該犯的過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