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4/19 20:52:10瀏覽615|回應0|推薦2 | |
曾在網路上讀到一篇文章。 在「大災荒」時期,作者看見一個媽媽帶著女兒去領食物,媽媽拿到了食物,把孩子夾在兩腿之間,不准孩子動,也不管孩子哭著喊餓,先把食物往自己嘴裡塞,再分幾勺給孩子;一碗飯,做媽媽的吃了大半。旁邊的人都忍不住批評那位媽媽好「自私」,可是作者後來證明,那不是自私,因為別的媽媽把食物全給孩子,自己卻餓死了,孩子因為沒人管,最後也死了,反而是那對母女活了下來。 讀完這篇文章,讓我回想起在讀書會聽過老師分享的小故事。 老師說,她自大學畢業後,獨自一人從南部北上求職。臨前,爸爸告訴她:「家裡窮,沒什麼資源可以供應妳,我和媽媽在家裡會好好的照顧自己,妳可以放心無慮的在外地求發展,這就算是我們做父母的給妳最好的『財產』…」。「這份財產,不僅讓她實現工作的理想、孝順父母,更可以和家庭保持良好關係。」老師感激的說。 這兩個真實的故事,讓我有不同的省思空間。 生於五○年代,物資普遍缺乏。父母總是將好吃好用的留給孩子,自己卻縮衣節食,在經濟不富裕的時代,當然體會得到,這就是父母對孩子最大的關愛與付出。 現代的孩子,大多數生長在衣食無缺的富裕生活,每天「吃好的、穿好的」似乎已理所當然。現今的孩子,會像我們小時候深刻感念父母給予的一切嗎? 時代不同了!大環境的影響,人口結構已明顯不同。孩子的未來,可能比現今更忙碌,壓力也會更大,有可能「自顧不暇」,「養兒防老」的觀念將隨著時代改變。 做父母的在供應孩子的需求時,可別忘了先要善待自己。我深深覺得,父母將自己照顧好,讓孩子無後顧之憂,對孩子而言,未嚐不是最有價值的財產!
|
|
( 創作|另類創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