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21/07/25 09:54:31瀏覽344|回應0|推薦3 | |
【0718-7】苦暑。 今年的土用丑日是28日,不過今天是愛子哥哥的生日,加上我想吃鰻魚飯,所以以慶祝生日為由吃鰻魚飯。之前吃過彌生軒的鰻魚三吃,彌生軒的鰻魚三吃發源自名古屋,大疫下,望名生情,此物最相思!且在高島屋前有店,預訂後,我們在Jason採購完就可順道取貨。疫情期間限定的鰻魚飯是「鰻2倍.名古屋特選鰻櫃定食」。加了回憶添味的鰻飯,滿足~ 關於鰻魚飯的回憶,最多的是「ひつまぶし備長」和「あつた蓬萊軒」的鰻魚三吃,最特別的是在福岡「柳川屋鰻魚飯」吃的鰻魚蒸飯、九州「田舍庵」的蒸籠鰻魚飯和在大阪「Uya」吃的桶裝鰻魚飯,在先斗町「いづもや」臨鴨川吃鰻魚飯也很特別,雖然鰻魚飯普普,但美景佐餐,空氣感就是不一樣。「田舍庵」在台北的分店店名稱「小倉屋」,吃過卻頗為失望。鰻魚還是日本料理的好吃,而且低溫酥炸的鰻魚骨和鰻魚肝吸物也令人回味啊。 另外,今天在高島屋「一〇八抹茶茶廊」買了抹茶、黃豆粉綜合蕨餅當午茶點心,算還可以。或許往年常去京都,每去必吃「本家月餅家 直正」的蕨餅,月餅家的わらびもち是用本蕨粉去製作,裹上就在狹長町家(「鰻魚的寢床」)後面煎炒過的黃豆粉的本蕨餅,口感柔軟不黏口、香氣清雅。吃過這種用蕨菜根提煉出的蕨粉製成的蕨餅後,摻了甘藷澱粉或蓮藕粉做的蕨餅都不是味道了。月餅家的粟餅「十六夜」也是我的最愛。 【0719-1】炎蒸。 Blue Monday,還是繼續寫回憶文。今天來回憶一下此物最相思“紅豆”的美食吧! 據傳紅豆是從中國傳到日本的作物,但從遺址出土發現,日本彌生時代初期就開始栽種,最早的文字紀錄出現在奈良時代的「古事記」。現在日本使用的紅豆有九成來自北海道十勝平原,十勝幾乎就是紅豆的代名詞,不過以品質而言,最好的紅豆是京都北部所產的丹波大納言,因為丹波大納言久煮不破,且紅近乎紫的榮華光澤極美,所以京都和菓子老舖幾乎都會嚴選丹波大納言紅豆作為和菓子的原料。據說大納言紅豆的名稱由來是「紅豆之紅近似於紅色以上之官服服色,故稱為大納言」。 “紅豆餡” 大約出現在鎌倉時代(1185-1333年),當時是一種高級食材,而且因為缺乏砂糖(那時被當作感冒藥使用),所以用鹽巴來製作餡,一直到1603-1868年江戶時代,日本各地開始大規模栽種甘蔗推廣製糖技術,砂糖漸漸普及後才有甜口味的紅豆餡。 紅豆餡依製作工序不同分為,「粒あん」(粒餡)、「漉あん」(泥餡)和「小倉あん」(小倉餡) 三種。粒餡顧名思義就是不煮到軟爛,入口吃得出一粒一粒的紅豆,保持了原始口感和風味。泥餡則是將紅豆去皮煮到軟爛,口感上沒有粒餡的顆粒狀,但質地細緻口感滑順。小倉餡就比較特別了,混和了兩者,既有泥餡的柔順口感也吃得到紅豆顆粒。我愛的大福、鯛魚燒大多是粒餡;我更愛的櫻餅、赤福是泥餡,不怎麼愛的「小倉吐司」是小倉餡。 上星期提到的「善哉」,其實就是將湯圓放入紅豆湯的一種甜品,善哉的記載可追溯至室町時代,傳說一休禪師第一次吃到這種甜湯後,覺得太過美味,不禁脫口而出「善哉」,從此紅豆湯就有了佛性名稱「善哉」。不過善哉與紅豆湯還是不太一樣,傳統的善哉湯汁濃稠且維持顆粒狀,而讓湯汁呈現黏稠感的作法是加入黑糖後用小火慢慢熬,熬不煮至稀爛,大致保留豆狀。特別的是,上桌時會配上鹹昆布和綠茶(或煎茶)來中和紅豆湯的甜味。 「抹茶善哉」,就是抹茶味的紅豆湯。通常加了「白玉」(麻糬)的善哉,有一個典雅的名稱,即「白玉善哉」。加了「白玉」的抹茶善哉,更是高顏質啊~ 「白玉あんみつ」,這是京都有名甜點店「茶寮都路里」的甜品。如圖所示,紅豆餡是有顆粒的粒餡。 提到「茶寮都路里」,當然也要順帶一提很受歡迎的「抹茶蛋糕芭菲」!parfait也是招牌,配料相當豐富,每一層口感都不同! 【0720-2】夜難眠。 向內走就到了空氣稀薄的世界,但就像我很確定在爸爸生命最後的時期,他在那裡,現在我也確定,他已經去了另一個世界,少了他,這裡冷冷清清的,但這裡也是最靠近他去的世界的地方,我只是想朝霧靄氤氳裡大聲呼喊「爸爸你現在好嗎?」,也想問,在最後一次的床邊下午茶,為什麼你突然對我說「要忍耐啊!」我不瞭解這句的意思,我的人生,從寬認定,大家都說好命,但嚴格來說,還是有些不圓滿吧!不過月有陰晴圓缺,人生就是這樣,很多事忍忍就過去了,或許,爸爸的「要忍耐啊!」就是「忍忍就過去了吧!」的意思。 有些話題一開始,回憶畫面就會持續跑出來,例如上星期說「納涼床」。在鴨川星巴克,一杯咖啡的價錢就可以感受到納涼床的氛圍,我和小花君在這裡度過多次的夏日午後。 還有次,我們在位於四条大橋西側的先斗町「いづもや」用餐時,坐的是靠落地窗的一面,既可眺望鴨川,也可俯望納涼床,也是特別。 當在一排突出去的露台納涼床看到凹進去的「Bar Bacchus」露台,這種視覺差也是很特別的。每次去京都,一日生活的最後一站,多在Bar Bacchus或Hello Dolly夜微醺,Hello Dolly的爵士可以融化鴨川夜色,在Bar Bacchus則就涼安坐,享受習習晚風和俯瞰鴨川夜色。這些在地人平凡不過的日常,入了旅人的眼都是詩的存在。 既然追記了「納涼床」,也再追記上星期的拉麵。除了每去必吃的一蘭或偶爾換換口味的一風堂,印象極好的還有祇園附近的「無双心」,那次也是亂走亂逛時經過,直覺好吃就進去嚐鮮,我和小花君各點了以8種蔬菜和豚骨熬製湯頭的招牌「無双心拉麵」,和「唐揚げ定食」拉麵,吃完後露出滿足味蕾的笑容,然後繼續“小花君的正直散步”。後來才知道這家拉麵店是在地人都愛的拉麵店。 【0721-3】受烟花颱風影響,夜雨。 記憶旅行是生活救贖,還是繼續寫回憶文吧! 說到鴨川,最著名的一段是三条到四条大橋之間,不過往二条大橋方向(鴨川納涼床最北端的位置),在木屋町「二条苑」的地方(角倉的別邸),有一個「高瀨川取水口」,與鴨川並行的禊川就從這裡流入「二条苑源流庭苑」,成為高瀨川的源頭。 二条苑庭苑是庭院造景名師七代目小川治兵衛設計的一座池泉回遊式庭園,出了別邸庭園,川水就稱為高瀨川。小川治兵衛的作品還有平安神宮的庭園、圓山公園、京都博物館等。 三条高瀨川旁有一間“Pizza Salvatore Cuomo & Grill”,這間店有戶外靠河的位置,晚上燈光亮起後,浪漫氣氛滿分!每此經過我們都說下次來浪漫一下,但趴趴走了一天後,回到Solaria Nishitetsu Hotel Kyoto Premier就不想出來,拖了幾年,直到2019年底才突然興之所至,說走就去!那天冷到極點,我們為一償宿願,抖抖地咬牙苦撐在室外,雖然店家提供有電熱器和毛毯蓋腳,但和想像中靠著高瀨川聽潺潺流水、飲酒作樂享受美食的粉紅泡泡感還是差很大啊!那晚我們只點幾樣,調酒不怎麼樣、串燒普普,不過現做的窯烤pizza不錯吃! 【0722-4】大暑。 白天生活就是工作,本質扭曲的世界也是職場世界,明白對上位的事情稍微多言批評,這種情緒就會繼續膨脹下去沒完沒了,然後人生就會流向無益的方向,照這樣發展下去,我也算是庸俗的人了,還是收斂這種情緒,輕輕走回另一個世界去。 數位世界,科技日新月異,爸爸還在的時候,對這種種變化瞠目結舌,覺得不可思議。凌晨醒轉,天馬行空地想,我們是不是都被默默地設定自動更新up grade?集體的思考模式快速被轉變,不然對那些扭曲、明明有問題的事,都彷彿有種模糊的共識般,默默地接受。曾讀過一句話,「偏離本質的事、扭曲的事,今後肯定會不斷增加,到底該以什麼態度生存?”」或許是這樣,最近一直回想京都月餅家,想念的不只是像藝術品般的和菓子,老舖老職人那種快消失的做生意方式,和即使被淘汰也無妨的淡然神情令人懷念! 六月黃澄澄的阿勃勒,讓我想起有「防火樹」之稱的銀杏,回憶旅行中的銀杏,印象最深刻的是「御金神社」本殿左後方的御神木銀杏樹,當這棵樹齡200年以上,樹形像升天飛龍的銀杏葉變成金黃色時,相映金光閃閃的神社,會有種Money, money, money always sunny的感覺~ 其次是在金戒光明寺,在一片楓紅中,看到被視為佛樹的銀杏與佛像、古剎,組合出的意象就如,「古木參天閱滄桑,舉步佛國覺奇香。抬眼欲覓長壽果,滿枝霜葉賽菊黃。」 而本能寺的防火銀杏,就有段傳奇故事。市役所前站的這個本能寺不是1582年「本能寺の変」的本能寺,是豐臣秀吉奪得天下後,在京都進行大改造時遷移過來的。而這株防火銀杏,相傳是本能寺之變後移植到這裡的,1788年「天明の大火」時,當時銀杏樹前聚集了無處可逃、在樹下避難的的數十位民眾,就在火燄即將吞噬這些人時,銀杏突然噴出水拯救了這些人,因此這棵銀杏樹也稱「火伏せの銀杏」。 還有一棵“我覺得是銀杏的樹“。前年訪南禪寺,登上藤田高虎建造的三門,遠眺看到這棵有點橙、有點褐,不確定、又認為是的銀杏(開始語無倫次,該睡覺去了)。 【0723-5】受烟花颱風影響,天氣時晴時雨。 又多了一種班別,「支援防疫班」。現在上班會有種“擔心忘記今天是什麼班的焦慮感”~忙到什麼程度呢?小記2種好笑的情狀,first round時,那幾天忙到沒時間喝水,一天只上2次廁所(差點變成尿道炎,幸好有感,趕緊喝稀釋過了的蔓越莓汁),就在這種“忙到沒時間喝水吃飯”、“明天中午前給我”的強勢指令氛圍下,辦公室也在進行空間更動,當其他同仁的桌子、雜物都移出或靠邊放,整間辦公室就留我一桌正猛敲鍵盤,在工班進來前一刻,她們都等在我背後,一等我send出最後一封mail和關機,所有人一擁而上,拔電腦線、拆電話、抽屜雜物全丟進紙箱、搬移桌子…那情狀是氣急敗壞又感謝又好笑!!! 第2種好笑情狀是進行third round的今天,桌子又要移動,於是利用我去前面支援防疫班的2個小時來搬動,這次搬動輕簡許多,因為我的文件雜物等都還在紙箱內未拆封,而且忙到沒時間討論桌子擺放,一字型、ㄇ字型都行,只要我坐下來有電腦用、有電話撥打就好。其實面對近日職場氛圍,我的想法是,紙箱內的物件也不用放進抽屜了,或許再過幾個月就直接處理,看是丟棄或帶回去。
昨天是「大暑」,這個節氣是一年中最最酷熱的時候,俗話「小暑大暑無君子」,連人都熱到不顧面子把衣服脫掉,突然想起多年前,也是大暑日,河邊散步時意外捕捉到汪星人泡腳降溫的有趣畫面。 【0724-6】烟花颱風,有風有雨的一天。因為有樹,風可以被看見;因為有樹,雨可以被聽見。 Third round結束。我的白日生活是黑白的,寫多了就變成牢騷文,還是繼續寫彩色的回憶文吧。
第一次吃章魚燒是在京都。有次走逛先斗町,看到隔著木頭小窗賣章魚燒的「ぽんたこ佐倉」,覺得有意思,就買了當消夜。第一次買時,一口咬下,熱乎乎的內餡燙口得很,再買就知道帶回Solaria吃,口感軟嫩的章魚燒和啤酒,真是完美的結合啊~ 有了「ぽんたこ佐倉」的takoyaki美味經驗,有回走逛大阪,看到「たこ八TAKO八章魚燒」(道頓堀總店),渾圓飽滿的章魚燒在冬夜裡特別誘惑人,而且攤車後方的一樓店面提供食客坐著吃,於是買了人生第一份大阪章魚燒,京都和大阪的takoyaki有什麼差別?最明顯的是前者外皮酥脆、後者較為軟爛,但都很美味~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