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6/18 14:08:16瀏覽874|回應0|推薦1 | |
《易經》真學、河洛易理術數,應「以天求天」,而不應「以人驗天」、「以定法驗天」。 王錫闡(西元1628~1682年),字寅旭,號曉菴,江蘇吳江人。一生從事天文研究工作,考證古法之誤而存其是,擇取西法之長而去其短。親自仰觀天文星象,孜孜不倦的觀測星辰,利用自製的儀器,用以驗證自己花了二十多年心血、刻苦鑽研當時的中西天文曆法,吸收中西曆法之精華,去其不符天象之糟粕,而創立了《曉菴新法》。在辛勤進行天象觀測的基礎上才撰寫成功的《曉菴新法》,被採入《四庫全書》中,在當時明末清初的天文科學史,確實是一部重要著作。 由於王錫闡的刻苦鑽研和辛勤觀測,在天文學上的造詣和成就,已經大大的超越了當時清初官方國家天文機關欽天監的水準,也穫得了清代著名學者給予一致的高度評價,亦被贊賞比喻為自古以來如同落下閎、張衡、一行等級的天文學大師。 王錫闡從事天文曆法研究,重視實際觀測,並且把觀測實驗當做建立起天星學理論和檢驗天星學理論的依據,一輩子堅持觀測記錄,踏實、認真以及競競業業的驗證工作態度,一貫重視著天文星象的觀測,每逢天氣晴朗的夜晚,王錫闡就在室外之處,仰觀星象,乃至徹夜不眠。 《易經》有發展出五術,關於天星學理用到天星學、擇日學等等之術數方面,有些術士學天星學理是依據古籍記載〈洛圖洛書〉的訣竅、口語相傳,卻藐視天象觀測,認為是一件枯躁乏味的事。王錫闡非常反對這種術士學者不學無術的錯誤觀點,這種把天文星象的觀測實驗當成是一件看做簡單容易的術士學人,只是一知半解,面對於這門天星觀測,是感到難以理解,造成望而卻步的虛偽態度。學者若要真正的認識宇宙之間,人、事、物的本質,和評析客觀的規律,就必須付出艱苦的辛勞體驗,不可能單單依靠勤演算、熟讀書的照本宣科方式來獲取(現代科技,人人都可從電腦模擬天文星象程式中列印出天星運行。),也不可能以為明學理,然後「真理」是從天上掉下來的禮物。 王錫闡從實際天文觀測的體驗中認識到,天文科學是不斷發展的,人類的認知也要不斷的深入的,所以王錫闡一再的強調了實踐天文觀測的重要性。 王錫闡從實踐天文觀測的體驗中提到:「人智淺末,學之愈久而愈知其不及;入之彌深而彌知其難窮。」,王錫闡深深的體會到:「測愈久則數愈密,思愈精則理愈出。」。 《易經》發展五術,堪輿術數的天星學理論若是和實際觀測天星不一致時,就一定要找出其原因。 「以古誤今」是堪輿命理天星學的通病,堪輿術數即使與古籍記載書訣相符,除了是學習自古籍記載訣竅、語言、文字之外,所學的系出同門也還須確認是否只是一種取巧? 若真實觀測天文星象,從而進一步檢驗,在古籍記載相傳的資料、堪輿學理上的論述,就可明知天星曆法、天星擇日,已經受到〝歲差現象〞的影響,己證實古今不同的文化時期,北極星出現有三顆(孔子曰:為政以德,比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而且二十八宿距星西移,二分、二至的太陽躔宮宿古今略有不同,導致古籍傳承記載天星學的「中宮立極」不再和現代是同一個中心點,羅盤盤線度天星方位也完全位移了。 王錫闡總結了自己的實踐經驗:「人明於理而不習於測,猶之未明也;器精於制而不善於用,猶之未精也。」。 相關於幾千年以來,堪與命理數術的天星學理大多空談玄理或是一昧墨守陳規、古籍記載訣竅、口語相傳的錯誤傾向,王錫闡非常的蔑視與厭惡,王錫闡曾言:「每見天星術士、擇日術士言及,『日月亂行,當有何事應!』,『五行違次,當主何徵!』,余竊笑之,此皆推步之舛,而即附以徵應,則殃、應、禎、異,唯曆師之所為矣。」,王錫闡以為天象與預報不符乃是計算錯誤造成的,決不是預示著什麼災禍的到來。 王錫闡指出:「至宋曆分兩途,有儒家曆,有曆家之曆。儒者不知曆數而援虛理以立說,術士不知曆理而為定法以驗天。天經地緯,纏離違合之源,概未有得也。」。 有些從事堪輿命理術數,自命為天星學大師的是學習自古籍記載訣竅、語言文字,在主觀上陷入了〈河洛易數〉架構上的錯誤引導,其原因在於天星學理「不能以天求天而必以人驗天」,或則〈洛圖洛書〉為由而「以定法驗天」,有此,王錫闡提出了「以天求天」的主張,認為「測驗乖合則非口舌所能爭辨可勝」,亦因此曰「以天求天」而已。 王錫闡主張實際觀測天文星象的變化規律,才是檢驗人類對宇宙之間,認識人、事、物的唯一客觀標準。 王錫闡是熱心探索真理的天文科學家,力圖運用中西結合,取長補短的方法來發展中國的天文曆法,對於西方科學知識加以去蕪存菁、去偽存真,有選擇的吸收再加以發展。古籍記載方法加以必要的肯定,而創始之功不可泯也,若有不適應須要,就必須加以改良,在刻苦學習鑽研西法的同時,非常注意與中國古天文曆法進行對照,並且親自觀測天文星象,加以驗證,使以更符合客觀天象,因此以撰寫了具有獨創精神的《曉菴新法》。
《易經》之淵源來自於天文星象,被義理學派遺忘了二千年? 請參考:http://blog.udn.com/tsao144/7956352
《易經》是文化五術之淵源,不是「河洛易數」:e-mail:tsao144@yahoo.com.tw
《易經》應以天文星象為淵源,「仰以觀於天文」課程洽詢專線:0933-711699
臺灣 臺北市星相卜卦堪輿業職業工會 理事會員 曹盛健
中國內地聯絡人 簡凌飛:手機8615013519911。香港手機:85251351359。
|
|
( 興趣嗜好|星座命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