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正覺同修會的知見立見
2009/09/18 17:31:50瀏覽1465|回應0|推薦2

月溪大師之見解:(以下從正覺網站下載保持原文不動。)

<楞嚴經>:「知見立知,即無明本」。是說我們未明心見性,一切都是見聞覺知作主,一切知見建立皆是無明根本。

知見無見,斯即涅槃」。是明心見性後佛性作主,則將見聞覺知一切皆變為佛性。》(5-14210-138)

蕭平實批判月溪大師,如下

第一、因為這個能知的心是無明的根本,是輪迴生死的根本。所以能知能聽能見的一念心不是真如,是這個意思,而不是「我們末見性前,由見聞覺知作主。」見聞覺知從來不作主,而是我們能知能識的六、七二識在作主,不可錯解經文。

第二、「知見無見,斯即涅槃」,這意思是說,我們如果很清楚的知道,而且看見了那個看不見的,那就是涅槃本心,而不是說「見性以後由佛性作主」在悟前是染汙末那以及染汙意識。見性以後轉依--是清淨末那及清淨意識。也就是下品轉識成智的平等性智的本體--清淨末那在作主,清淨意識配合祂,佛性是從來不作主的。也不可說「見性以後,把見聞覺知一切知見都變為佛性」,佛性是本來具足,不是變來的,只是功夫不夠的人看不見,慧力不夠的人看不見而已,佛性一向都在,不是從見聞覺知變來的。

第三、上面所講的那兩句經文,講的是真如,不是佛性。如果把這兩句經文當作是在講佛性,如此一直參下去,無量無數劫之後還是不能悟。因為這兩句是講真如,是說五陰之中有真,真妄和合,不即不離

「知見立知,即無明本。」是說我們能知能見的一念心,是無明的根本。我們知道這是無明的根本,知道他是虛妄以後,我們才會以「知見立知」的這個妄心去尋找真如。真如不在能聽能知能看的心中,若人想要從能聽能知能看的心裡面去找真如,他永遠找不到。

我們有一天知道了、悟了,也看見了這個不見不知的心,那我們就找到真如了但是我們找到了真如真心之後,這個能知能見的妄心還是繼續存在,並不因此消失掉。這能知的六七二識因此產生了妙觀察智和平等性智,但這只是下品的轉識成智而已。所以說,只有體用不分的人,才會說「這兩句經文是在講佛性」,真悟的人不會體用不分。

話說回來,佛性是真知之用--真如為體,佛性為用。在見性以後,佛性不論做什麼,都是由清淨末那透過阿賴耶識的識種來運作,佛性向來不作主。佛子萬勿因為體用不分,猶如此師產生這種嚴重的錯誤。

(以上從正覺網站下載請自行求證)

【佛性究竟是什麼樣子?佛性叫做本來面目,又叫做法身,又叫真如。】

有一個共同點:「真如是佛性的體,佛性是真如的用,非一非異,無有不同。

第一點知見立知,即無明本」,

蕭平實認為:能知的心是無明的根本,是輪迴生死的根本。所以能知能聽能見的一念心不是真如,是這個意思,,而不是「我們末見性前,由見聞覺知作主。

蕭平實若不是說真如體”,那是在說“佛自性”。不用形骸、相體就能知、能見,這就很有意思了

蕭平實重要的佛自性已經無形骸相體,修行就會渙散無可住於體,就這樣斷了佛種關係,突然又跑進來二個不相干,蕭平實說:是我們能知能識的六、七二識在作主“無明”向外攀緣六識、七識,而且蕭平實的如來藏(第八識因地名為阿賴耶識)應該也還在才對,跑來那麼多的“識”都可以作蕭平實主,“無明”不知該聽那一個?蕭平實不瘋了才怪!

無形骸的眾生,是【靈界】的生靈,這是蕭平實人身受到“靈附身”的把持,成了多重性格,蕭平實只是通靈者,一旦失“靈”了,腦筋就會白痴!這一時,倒底誰是誰?各有什麼關係?簡單的意義,搞的複雜而又不清不楚?被蕭平實這樣解說的不清不白,抄來抄去好像經文大燴飯,大吹大擂,蕭平實好像是一隻鸚鵡學人語,卻說是能正法傳世?

第二點「知見無見,斯即涅槃」,

蕭平實說:我們如果很清楚的知道,而且看見了那個看不見的?那就是涅槃本心。

蕭平實一付神秘兮兮的,然後說佛子眾生功夫不夠,慧力不夠的人看不見。

沒關係,保證讓大家都看得懂。

原來七識叫末那識(潛意識),六識叫意識,悟前、見性都是同樣的一個識,看見了那個看不見的差別只在清淨與染汙的。原來是七識成平等性智作主,六識成妙觀察智要配合(這還只是下品)。說了老半天,霧煞煞,卻還沒說到重點,真以為大家的慧力不夠?

看官且不要管誰看到誰、誰作主、未那識、意識、能知、不能知、妙觀察智、平等性智、清淨的、染汙的………..。原來都是一堆文字名相在作遂,都不要理會,蕭平實八成是莫明其妙的瞎猜一頓,只要還記得,蕭平實說過:佛性一向都在只是從來不作主體用一分開,本具的佛性不起作用,通靈的蕭平實若只用六識、七識看來看去,就是沒有了佛性作用,根本就是斷了佛種!

建築物的地基一向都在,而不能作主,蓋房子用外來的建築材料,不以地基為主,想搭建幽靈屋?

第三點蕭平實強調:因為這兩句是講真如,是說五陰之中有真,真妄和合,不即不離

只講真如而不說佛性?講真如(體)。蕭平實說的真如是不具備“見聞覺知”,就不會有任何的演化功能,只是一個清靜體,不生知見性,這就是「斷滅相」,所以成了正覺同修會「解脫道」!

蕭平實說:我們有一天知道了、悟了?也看見了這個不見不知的心,那我們就找到真如了。

蕭平實突然通靈,那是“靈”找到了真如(人體附身)!靈與蕭平實各有分野,所以又說:五陰之中有真,真妄和合,不即不離?這就是靈附人體】的現象。

由無明緣起才會有那五陰的知見性,若是真如會跑出真如,五陰有真如才是真奇怪!五陰若有“真如”,那五陰就會有“形骸相體”,也就會作用產生無明緣起的有情種體相,想問蕭平實,五陰生長的體相是如何?又為何真妄和合?真妄和合是用五陰的真如?那一定有“妄如”,就是“無形骸的靈眾生”,又譬喻如自然界的“火、風”,這都是需要假借形體促成因緣而顯現的“妄如”。五陰的真如、妄如和合,就是說:蕭平實的真如身相、形體被“靈”的無相妄如附合,真妄和合體,成了通靈現象!

總之跟上面所講的那兩句經文又有何相關?

按照蕭平實的參法才是真正沒完沒了!

這就是「執著相」,正覺同修會的無相「佛菩提道」!

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

經文繼續為無漏真淨,云何是中,更容他物。』。

※前二句月溪大師說的簡單清楚。

咱們個人認為經中文字解:

眾生所起的一切知見,建立在識心之見聞覺知所起的作用,這是無法明瞭“諸法實相”之本質。若是眾生所起的一切知見,離開了識心,自性本具有的見聞覺知逐漸的領會出能涵蘊及包含有無情與有情之一切真實相,而不再只是識心知見性,這就是正本清源,清淨無染的無餘涅槃顯現之境。

※後續句子才是真正重點:

無漏清淨無染的涅槃現境時,為何都在說是“中道”?這也是識心之知見,即使是蕭平實“「本來而有、常住不壞」之阿賴耶識心體。”同樣也是只用有情眾生之識心作遂下的產物。以“中道”而容許依持其他另一個「真如佛性」的“似因非因”論,這不是「明心見性」,這種“中道”法義依然無法容納“森羅萬象”!

 

( 興趣嗜好星座命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sao144&aid=3298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