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7/16 17:32:59瀏覽3918|回應0|推薦0 | |
在1973年出土文獻, 湖南長沙馬王漢墓的《帛書周易》,《帛書周易》的具有重要學術價值在於自漢代以來,2,000年從未有古人見過,更與漢易、宋易無關。 經山東大學易經學者劉大鈞教授研究於2011年發表的大會論文,認為孔子確實與《周易》有密切的關係,從《帛書周易》〈要〉篇中,清楚的記錄了孔子以〈損〉、〈益〉二卦來說解「春以授夏之時,秋以授冬之時」等等的“卦氣”論說,證實損益之道足以觀天地之變而君者之事已。 “卦氣”說到二十四節氣,若有必要依據天文星象,日、月、行星在四時運行的準則,就會產生了「時間」、「空間」的真實意義。 古人言《易》,以「時間」像「空間」一樣,都以卦象之物質形式存在。 《易》就是通過“天圓地方”講解中國文化古天文學,包括有「時間」、「空間」兩層含義,「時間」、「空間」的運用單位就是天干及地支,皆取自天文星象。 十天支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香冠柏 2012/08/16
“步天歌”可找到香冠柏的布落格,“易經網路教學”洽詢中
《易經》曰: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 易經網路教學,研習天文星象, 透過觀象,用象,以確定天地自然的不變之理。 《易經》暢玄:e-mail:tsao144@yahoo.com.tw 洽詢專線:0933-711699 香冠柏
易經繫辭: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
易經繫辭: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
真實的宇宙,是質量與時間所構成的, 沒有了物質也就失去了時間的意義。 真實的生命,是生理與心理所結合的, 沒有了生理也就失去了心理的存在。 易 經:可以是以時間與空間的變異。 時 間:表達了事物出現的前後間隔,以及事物發展、變化歷程的速度緩急,是人類社會合群生活,研究自然現象及體悟天命與生命之淵源。 時 間:測量是來自天體,運行周期是自然界中最真實的觀照,也是最簡單最明顯,抬頭來即可見的規律,歷經千古不變。
所以易傳繫辭提醒後人: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 研習易經,仰觀天文是必然不可缺的觀照法則,也就是觀察天文星象而知季節變化,借天文星象變化以體會到世間萬物之變異而為世事所資鑑。 易 經,言易經以時間像空間一樣,都以卦象之物質存在的形式,研習易經,若沒有依據天文星象,日、月、行星運行的準則,也就會失去“時間、空間”的真實意義,反而落入了猜測、玄疑之學。 觀察天文星象而知曉季節變化,比運用自我創作的方法來理解,更為準確可靠。若僅 依賴人師的意識及學歷經驗判定,無法和合一實相,亦無自知之明,總是會有失錯貽誤,也是毫無依源的自私之自以為是。
“仰以觀於天文” 人類最初所見到最大的天體是“太陽”,日出、日落形成了白晝與黑夜的交替,這種自然現象,讓人類產生了“日”的時間單位。 太陽下了山,月球出現在天際上,人類從而發現月球的外相變化,「從無而缺到圓,又從圓而缺到無」 ,有一定的循環周期,長度比“日”長,於是人們借由此周期返復的自然現象,讓人類產生了“月”的較長時間單位。 隨著觀察天文上的進展,人類的長期「觀天法地」,發現用日落、日出期間,觀察前後出現的星辰位置,然後觀星辰行進相關位置點,定出了“時辰”的短時間單位。 地球繞太陽運動的回歸周期,四季寒暑變遷,以一日一夜為基礎稱為陽曆,亦稱為回歸年(參考天體時間系統)。 月球圓缺的周期變化,陰陽消長,用以記實氣候變異,萬物賴以滋生,為了適應農漁牧的需要而做基礎的稱為陰曆(農曆)。 「天體運行、日新月異」: 陰曆是“月球與太陽”之合,朔與望的時間記實。 廿四節氣是觀察太陽運行的反映。 所以陰曆也就與廿四節氣具有密切的相關聯,在古代中國民間獨特的現象,就是廿四節氣配合陰曆使用。
“俯以察於地理” 廿四節氣:四時元氣;是預告天地寒暖的變遷周期過程,屬於長江、黃河流域的天候記事。由於相關“日運行”及地球“經度、緯度”的差別,而有不同的天氣現象,無法一一適用之,也就是廿四節氣要因地適宜,不能完全照單全收,要經過"仰觀、俯察"依情況而調整出合適的特徵。 比如在台灣,因為緯度比中國長江、黃河流域低很多,又是海洋性氣候,四季如春,冬季平均氣溫高於0 °,沒有“天寒地凍”的徵象。
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天分星宿,地列山川。氣行於地,形麗於天,因形察氣,以立人際,紫微天極。 易與天文曆法有相當密切關係,日、月、星辰的運轉,以及季節的變化與萬物消長,這種種都是陰陽生剋的作用,而八卦生剋也產生了兩個相對的體係,在天體宇宙磁場對地球影響最多的,可以從北斗之觀察起。 乾:日月星辰,陽德有象,氣從八方,外氣成形,乘風則散。 坤:山川草木,陰德有位,地有四勢,內氣萌生,界水則止。 乾元生氣--萬物資始,乃統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 坤元地氣--萬物資生,乃順天,坤厚載物,德合無疆。
天地即乾、坤,天在上所以其位尊,地在下所以其位卑,卑高既分,則貴賤由此而別,天者晝夜旋轉而不停,日、月及木、火、土、金、水五星隨之(古代用肉眼所僅見之行星)。 時令順十二宮,分春夏秋冬四季節令,太陽逆行十二宮,宣八節之功,是以八卦陰陽變動,應四時八節交會於乾,坤。 雷天大壯,春分天帝臨卯,太陽到戌,雙魚星座(白羊宮) ,故卯與戌合。卯戌交會,正春之令也,萬物發生,易卦為震,甲乙輔震。 澤天夬,穀雨時令在辰,太陽到酉,故辰與酉合。辰酉交會,萬物潔齊,易卦為巽。 天天乾,小滿時令到巳,太陽在申,故巳與申合。申巳交會,辰巳輔巽,東南之卦也。 天風姤,夏至時令到午,太陽臨未,故午與未合。午未交會丙丁離,正夏之時令也,萬物皆茂盛,易卦為離。 天山遯,大暑時令在未,太陽居午,午未交會,萬物致養,易卦為坤。 天地否,處暑時令到申,太陽到巳,申巳交會,申未輔坤,西南之卦也。 風地觀,秋分時令到酉,太陽在辰,酉辰交會,正秋之令,萬物悅成,易卦為兌,庚辛輔兌。 山地剝,霜降時令到戌,太陽居卯,戌卯交會,陰陽相薄,易卦為乾。 地地坤,小雪時令在亥,太陽在寅,亥寅交會,戌亥輔乾,西北之卦也。 地雷復,冬至時令回歸北極,入於垣,太陽循環一周天,壬癸輔子,正冬之令也,萬物歸藏,易卦為坎。(北極子垣乃喻月光和日中陰影之義見入門篇259) 地澤臨,大寒時令在丑,太陽臨子,交會於子丑之間,故子與丑合,萬物成終成始,易卦為艮。 地天泰,雨水天帝到寅,太陽到亥,寅亥交會故寅亥合。丑寅輔艮,東北之卦也。
十二辟卦,又名「十二消息卦」或「月卦」。
即由六十四卦中的乾卦、坤卦揭示自然界陰陽消息的規律,與一年十二個月相配。為漢宣帝時孟喜所創。 辟為君主之義,言此十二卦分別為十二月之主,由陽之盈為息,陰之增為消,自復卦一陽爻經由臨,泰,大壯,夬,於乾卦達到六爻純陽,象徵陽氣的逐漸上升。由乾生一陰爻,自姤卦起經由遯,否,觀,剝於坤到六爻純陰,象徵陰氣的上升與陽氣的逐漸下降。六息卦與六消卦又彼此相承相續,構成一個首尾相銜循環不已的軌道, 按十二節二十四氣時令之升降,陽在初九,復卦來為十一月之時,十一月由大雪而冬至,一陽始生,天運初回,故卦象為【復】,一陽來復之象,陰極陽生也。 十二月由小寒而大寒,陽氣漸舒,生機振作,卦象為【臨】,二陽浸長也。 正月由立春而雨水,陰陽協和,草十萌動,卦象為【泰】,三陽開泰運化也。 二月由驚蟄而春分,陽德普施,物皆壯實,陽氣已長至第四爻位,卦象為【大壯】,四陽茁壯也。 三月清明而穀雨,陽氣盛長至第五位,陽過於猛,精華盡洩,卦象為【夬】,五陽決陰也。 四月由立夏而小滿,陽之運行,至此於已極,卦象為【乾】,純陽卦。 以上發展為「息」。 五月由芒種而夏至,一陰始生,物勢漸歛,卦象為【姤】,陽極陰生也。 六月由小暑而大暑,陰繼續上長,活力消退,卦象為【遯】,二陰發縱也。 七月由立秋而處暑,陰陽乖逆,萬物委縮,卦象為【否】,三陰閉塞也。 八月由白露而秋分,陰進不已,徒具形胲,卦象為【觀】,四陰乘盛也。 九月由寒露而霜降,陰過於盛,耗喪生機,卦為【剝】,五陰剝陽也。 十月由立冬而小雪,陰劫已極至,萬物閉歇,卦象為【坤】, 純陰靜。 以上循環次序為「消」。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