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易經以「天道示形」--既是河圖洛書圖諱學之發端淵源
2014/10/25 22:25:59瀏覽1202|回應0|推薦0

中華文化「易經」以「天道示形」為發端,就是「河圖、洛書」圖諱學之淵源。

中國文化之起源,在遠古時代就是以觀察「天文星象」作為預測吉凶、福禍的起源和主要途徑,而「天文星象」的觀察方法及起始淵源,卻是賦於極其神秘的類型,被稱作為「天道示形而流傳下來。

據此,中國古典文獻記載,龍馬背負星象圖啟示錄,伏羲氏而晝夜仰觀天象方悟透河圖的玄機,大禹治水而有神龜背負著天書在洛水出現。
對於「河圖、洛書」出現後,所有中國古代預測學都是其神秘圖象的研究發展出來,預測學就日益形成一種系統綸,從事典籍的研究「河圖、洛書」而成為專門的圖緯之學,在西漢又稱為讖諱之學。對於「河圖,洛書」的研究著作,古人認為與世俗之經典之學交織即可以形成治世學問,所以稱之「緯書」。

然而,從「河圖,洛書」其起源的神秘「天道示形」,「天文星象成為所有圖緯之學的鼻祖,也就是古人對於「天文星象」的星象觀測研究結果而發現了「河圖、洛書」。


天道示形」即天體運行之空間轉化受時間影響,天北極點之北極星變遷如圖示:

 

所謂「天道」,主要是指「日、月、星辰及氣象」的變化,通過星象觀測法觀察其常態與異常形態而預測其運行變化。

 

中國古代,星象觀測法是作為登堂入室的理論基礎及預測吉凶的福禍對待,星象觀測法要熟悉「天文星象」之常態運行,並經常在黑夜中觀察。各種正史對於星象觀測法皆有正式記載,專門研究「天文星象」的儒子學士更是不可勝數,而這種知識的呈現,巳經自從近代科學倡明以來而被日漸湮滅了。

星象觀測法曾經在歷史上的記錄光華卻不會消逝的,中國古人將「天文星象」和人間世界對應,以星象變遷之「天道示形」來預測吉凶福禍,此即「天機」。


《易經》-繫辭:「日月運行,一寒一暑。」。


《易經》-繫辭:「一陰一陽之謂道。」。


一陽生:

天道示形論及冬至太陽所在,經歷數千年,歷代之位置遷移如下圖示:

 

《易經》-繫辭: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懸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古人研《易》,觀天、法象以示人,星象觀測法永遠都是一門觀測之學。

古人仰觀天文,「天道示形」以日、月、五行星二十八星宿的運行為基礎,逐漸形成了陰陽、五行思想。

 

 


天文星象」的星象觀測法如同任何的事情一樣,必要具備了星、人對應的知識和基本方法,主要是憑藉「悟性」,更要綜合匯聚更多知識與才能。


但有一點區別的:

星象觀測法,絕對不可能是從「河圖,洛書」發端的偽天星學玄空九星(貪狼星、巨門星、祿存星、文曲星、貞星、武曲星、破軍星、左輔星、右弼星)。


「河圖、洛書」之術數非天象,如何言仰觀?如何言垂象?


古人仰觀所察,在天地之間,月為太陰之極象,日為太陽之極象。

日、月之簡單象形,但其重要性等同星象觀察法,經由陰陽兩極「天道示形」交會,日月往來,四時變遷。從預期運行中,影響著人類在生活中具足重大事件的發生。


觀星望斗」:

《易經》是文化五術之淵源,不是「河洛易數」:e-mailtsao144@yahoo.com.tw

《易經》應以天文星象為淵源,「仰以觀於天文」課程洽詢專線:0933-711699

   臺灣 臺北市星相卜卦堪輿業職業工會 理事會員 曹盛健

   中國內地聯絡人 簡凌飛:手機8615013519911。香港手機:85251351359

 

請參考捨棄「河圖洛書」之數術,《易經》依然存在:http://blog.udn.com/tsao144/8649034

( 興趣嗜好星座命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sao144&aid=18443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