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天星學理應「以天求天」
2022/03/31 11:12:22瀏覽1315|回應0|推薦0

風水堪輿術數的天星學理論,若是和實際觀測天星不一致時,就一定要找出其原因!

天文星象學理應以天求天而不應「以人驗天」「以定法驗天」

關於天星學理,刻用在「堪輿羅盤」的天星盤線度,是代表「天地合」的工具。

所以說:「地理不發,就沒有地理。地理會發,就沒有天理。」。

風水勘輿若沒有天理依憑,大家都說: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

因為,富貴鴻通就在行善積德

有用到天星學、擇日學等等之術數方面,有些術士學天星學理是依據古籍記載〈河圖洛書〉的數術訣竅、口語相傳,卻藐視天星觀測。

這種把天文星象的觀測實驗當成是一件看做簡單容易的術士學人,只是一知半解,而且面對於這門天星觀測,總是感到難以理解,造成望而卻步的虛偽態度,理虧行事。

「以古誤今」是堪輿命理天星學的通病,堪輿術數即使與古籍記載書訣相符,除了是學習自古籍記載訣竅、語言、文字之外,所學的系出同門也還須確認是否只是一種取巧?

若真實觀測天文星象,從而進一步檢驗,在古籍記載相傳的資料、堪輿學理上的論述。五術堪輿學者若要真正的認識宇宙之間,論述人、事、物的本質和評析客觀的規律,就必須付出艱苦的辛勞體驗,不可能單單依靠勤演算、熟讀書的照本宣科方式來獲取(以現代電腦科技,人人都可從模擬天文星象程式中,列印出天星運行。),也不可能自以為「明學理」,然後以為「真理」是從天上掉下來的禮物!

在人們未了解「歲差」之前,「北極星」長期被認為是固定不動的定點,因此,人們在習慣上接受「北極星」不動的觀念。如今,明知天星曆法、天星擇日,已經受到「歲差現象」的影響,己證實古今不同文化時期,「北極星」有異動,千百年來己出現有三顆不同。(開禧度」的「帝星」、「時憲度」的「天樞」、現代的「勾陳一」。)

歷代五術堪輿大師的中心思想論述,依然脫離不出「北極星」為中宮立極的理論,若不回溯《易經》五術堪輿之淵源,則歷代堪輿大師發展的光輝燦爛有餘,其使用「堪輿羅盤」所指向「北極星」的「」、「天樞」,根本與現代羅盤磁針的指向「勾陳一」是不相符合的。

何況數千百年來,二十八宿距星有了西移,二分、二至的太陽躔宮宿古今大有不同,導致古籍傳承記載天星學的「中宮立極」不再和現代是同一個中心點,羅盤天星盤線度的方位也完全位移了,堪輿學者大師未知或已知而不論,是謂:理虧行事。

相關於千百年以來,堪與命理數術的天星學理大多空談玄理或是一昧墨守陳規、古籍記載訣竅、口語相傳的錯誤傾向。有些從事堪輿命理術數,自命為天星學大師的是學習自古籍記載訣竅、語言文字,在主觀上陷入了〈河洛易數〉架構上的錯誤引導,原因在於其天星學理「不能以天求天」,而只有「以人驗天」或則〈河圖洛書〉為由,而「以定法驗天」

就此,認為「測驗乖合,則非口舌所能爭辨可勝」,亦才要尋求「以天求天」而已。

從實際天文觀測的體驗中認識到,天文科學是不斷發展的,人類的認知也要不斷的深入的,主張實際觀測天文星象的變化規律,才是檢驗人類對宇宙之間,認識人、事、物的唯一客觀標準。

《易經並無星圖的流傳,然而所言確實可依據天文星象的驗證。

漢代以前沒天文圖留下來,歷代「律曆志」記載北極星是「帝星」,只有從唐、宋以來,所現存的古天星圖,都已在博物館收藏中:敦煌出土唐代星圖(在英國)、新儀象法要星圖(欽定四庫全書之蘇頌渾象天星圖)、南宋淳祐天文圖碑(蘇州石刻天文圖)、天象列次分野圖(在朝鮮)、紫微垣星圖(靈台秘苑步天歌、清抄本星圖步天歌、天文類抄、朝鮮奎章閣木刻本步天歌)、...等等,從唐、宋、元、明、清時代以來所發現而留傳下來的天文星圖,都稱呼為"四輔抱極",以"天樞"為北極星,是堪輿羅盤上用於「時憲度」的北極星,並不是現代的北極星「勾陳一」。

計算預測是只能服從實測,預測不可改變實測。)

( 興趣嗜好星座命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sao144&aid=172741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