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5/05 13:15:09瀏覽648|回應0|推薦1 | |
《易經》是中國文化之起源,天文星象是《易經》的淵源, 所以,我學《易經》是從天文星象入門。(2012/08;10) 《易經》有四道:象、數、理、氣, 儒學家依義理之外,術數家都依《河圖洛書,九宮八卦》發展出的五術(山醫命相卜),與易理相融,用此研習堪輿,命理,術數等等。 其實,《易經》之導論是可以探尋天星唯一實相,尋求真理,體解大道。 《帛書周易》〈要〉篇所言:「易,我後其祝卜矣,我觀其德義耳也。」。 這是孔子學習《易經》後,通過內心修養而主張《易經》及易占者的境界,就是研習《易經》義理,卜筮以外求其德義,而達致順於天地之心,這種論見,我是十分的贊賞及贊同。 孔子主張:「敬鬼神而遠之。」,《易經》的象數是可以暢玄的,所以孔子在易傳中,不斷的談到象數部份,完全是要主張依據『天文星象』。 然後,就會發現《易經》並不是跼限在五術家所倡導的,只用《河圖洛書,九宮八卦》。 我認為天星學理是提供讓我們在學習參考,尤其是當代的天文學理的發達精準更盛於古代天文學,更應該學習古人用直觀,直接仰觀天星,體會「天行健,自強以不息」的實證法則。(不是果老星宗,也不是占星術及天星擇日學等等無關天文星象的論述。) 《易經》以日、月、五行星和二十八宿的運行為基礎,逐漸形成了陰陽、五行思想。 認為在陰陽、五行思想的指引下,模擬日、月、五行星、二十八宿的運行和八風的旋轉以四方、四隅、四時、天干、地支、九野為支柱,構築起《易經》。 觀天星(現代天文學),用指北針找到北方,面對北方,仰頭是可以找到北極星。 先找北斗七星,現在晚上應該在左天空上方,有七顆像杓子一排列著,杓口兩星之間距的五倍遠長,就是北極星。(如先前附檔案,夜考極星圖的簡圖), 可以用現代天文星圖,直接用指北針定出南方,向南天空觀察,有天蠍座,射手座(人馬),摩羯座,水瓶座(寶瓶),飛馬座等等由西向東排列著,找到後,再參考北玄武天星圖的:心、尾、箕、斗、牛、女、虛、危、室、壁。是這夏季三個月可以在黃昏後,可觀察到的星宿。 《易》就是通過“天圓地方”講解古代天文學,若有必要依據歲差,天文星象,日、月、行星在四時運行的準則,包括有兩層含義,就會產生了「時間」、「空間」的真實意義。 風水地理,就是時間與空間的運用,而命理亦是,但命理時間經常被扭曲而不知。 時間與空間的計量,古人用的單位就是天干地支,請參考「天干地支源自天文星象」,十干、十二辰的運用很廣泛,但基本觀(古代和現代)要實用,而才不會落入空談。 《易經》:易經教學,研習天文星象,洽詢專線:0933-711699 香冠柏 |
|
( 興趣嗜好|星座命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