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3/19 22:09:48瀏覽689|回應0|推薦5 | |
作者簡介 余德慧 台灣屏東人,一九五一年生。曾任台灣大學心理研究所副教授、張老師文化公司總顧問現任東華大學族群與文化關係研究所教授、諮商與輔導心理學系主任,教學內容包括:文化心理學、宗教人類學、文化諮詢等。他也是心靈工坊文化公司諮詢顧問總召集人。 余德慧早年從事臨床心理學,之後因覺人的世界跟文化、經濟、生活等息息相關,在加加州柏克萊大學開始埋首於心理、醫療人類學,同時也浸淫在詮釋現象心理學、宗教與臨終照顧等研究領域。著作有:《生死學十四講》、《詮釋現象心理學》、《生命史學》、(心靈工坊出版)、《中國人的寬心之道》、《中國人的自我蛻變》、《中國人的生命轉化》、《孤獨其實是壞事》等(張老師文化出版) 《抹消生死的界線》 真正孤獨的感覺是在最快樂的時候,尤其當著自己最喜歡的人眼前,一抹孤獨的疑雲在閃爍之間隱約浮現,我知道人生福華是生命的滋養,但是朝著凋謝的生命怎能永遠巴著滋養?我們總要準備著凋謝的心情‧ 原本我們與最親密的人說要一生一世在一起的,而這樣的心願恰好是一生最無法達成的心願‧ 我們不願意對生命說謊,所以我們必須用一種本真的態度對待自己的活著‧ 最本真的態度是把「活著」當作問題,而不是理所當然‧ 時間就是活著,生命是以「我們」做為起點,而不是「我」,我們相互取樂或結怨,我們互相滋養,我們建立起一個看得見的世界‧ 《一切俱足大自在》 自然給了一切的俱足‧ 自然給人的幸福,是某種無名的顫慄,身體承應了自然,卻說不出話語‧ 能安靜下來的人,生命一定有某種盤石般的力量‧ 有靈魂的人總是有著深邃安詳的眼睛不會閃爍‧ 人的意識猶如風中燭火,在龐大的黑暗裡顯得渺小脆弱,我們卻須辛辛苦苦地維護著它,它是我們維一的光‧─榮格 難道是沒有目的的行走才給出安詳嗎? 老人家的安詳難到是因「暮年」的「沒有目的」才出現的嗎? 我的時光最寶貝的時刻是「不值錢」地過‧ 「值錢」的做事時光給我許多迷惑,閒閒的時光給了我某種明白‧ 《從生死無盡之處走來》 人必須在孤寂的裂隙裡頭修行,看看死的究竟‧ 人活著有兩個領悟,求生的文化與求死的解脫‧ 萬物之間的交互闗係非常深遠...我們就像量子力學所說的「因子」,每一個「個體」的存在,其實就是其他不同粒子(個體)的組合‧ 故區分你我不但沒有意義,而且還是對生命最大的誤解‧ 如此觀想,含有無限慈悲,當我今世的現身,不管如何亮麗或悲苦,都是從我與他人相互依存的關係裡映照出來的... 活著就充滿感恩,感恩於我們彼此說明、彼此界定、彼此共業、彼此成就‧ 人在生死之間有種個人的旋律,在有生之年,我們要演奏它,雖然總有一天曲終人散,餘韻猶存‧ 很少人在完全滿溢的地方(縱欲)獲得完全的豐盈,對生命有深刻體驗的人來說,清風明月的「缺乏熱鬧」之處,恰好是生命鬧趣的地方‧ 《生死相通‧有漏人生》 人在事情裡頭有了「悅」即是生命的滋養‧ 人活著所做的一切事物都成為他的生命滋味‧ 人的貪生怕死也是在這滋味當中(貪生命的滋味不放)‧ 感通生死不但是怯除對於死亡的焦慮,更是「活在死亡當中」,這並不是意味著人必須放棄人間的關係或事情,而是一種活著的「了然」,也就是做個明白人‧ 瀕臨的生命感就是把時間無限地縮短,而得到瞬間的輕安‧ 如果想在有限的生命時光過日子,就不能是捕捉時光而是品嘗,歲月能有所謂「無盡時」,乃在時光的點滴之間品嘗時光,而不是對時間作鯨吞,不是拉拉雜雜做許多事,而是時光的微米之際作無窮之思‧ 「放下」是生命的動詞,不是口號‧ 要像個從容的人慢條斯理在事情裡流動,做事情有水流的聲音,洗衣的時候有歌唱的聲音,做事抬起頭來有璀璨的笑容,做事猶若沒事‧ 事情之間隨時都有空隙,人在空隙之間反而進入實相,在忙碌之間停歇而看到花華‧ 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