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3/11 16:37:27瀏覽1692|回應0|推薦3 | |
【記者簡立欣/台北報導】 論者一致認為,大學部學生以及基礎課程不適合使用全英語;但全英語教學在某些情況下是可行也是有必要的,重點是「目的」和「對象」。 「高等教育的全英語教學,在某些條件下是可行也是必要的,重點是『某些條件』!」實施全英語教學數年之後,教授們不約而同建議應有設限,包括大學本科不宜、基礎課程不宜等;但有些學科如商學院、理工學院等,則有補強英語教學必要。 跟靈魂有關 不應全英語 台大教授廖咸浩肯定全英語能打造「國際化校園」,但他認為大學部沒必要實施全英語,即使外文系也一樣:「大學是打觀念紮根的時候,有較多理論,課程不宜全英語教學。」 廖咸浩提及,該校校長李嗣涔曾轉述去年港大校長的談話,港大校長對李表示:「跟靈魂有關的,我們不用英語教學!」廖咸浩指出,「靈魂」一詞可能被誤以為只限於文史哲;但他認為凡是涉及理論、思考、觀念的基礎學科,都不應使用全英語教學。 「像我教歐洲文學史,雖是初級課程,但有複雜的討論,須以中文讓學生理解,」不過,他上外文系研究生課程時就堅持「再怎麼難也以英語授課」:「畢竟你已經讀到外文研究所,要有這個程度,別人對你也有相同期待。」 理工商學院 英語需補強 廖咸浩補充,如果研究所的課有一位外籍生,可嘗試中英混搭教學,如英文power point,中文講課;此外須區分「觀念性」與「技術性」學科,觀念需用母語教學,且即使理工科這類「技術性」學科,也不是想當然爾用原文書,因為技術性學科也須奠定「觀念」。 對象、目標明確 可設學程 台師大教授廖柏森也贊成大學、基礎課程不宜全英語教學,但是有些系所的研究生有必要特別補強英語教學:「例如理工科系、醫學系研究生必須頻繁出國參加研討會,或是有大量書面發表英語論文的必要,另外商學院常常接觸國際會議,這時就需要補強學術相關的英語聽讀寫、口語表達。」重點是,必須釐清「日常生活使用的英語」和「學術專業的英語」:「想清楚全英語到底要用在什麼地方,而不是把大學課堂當成語言訓練所。」 廖柏森認為,可以看目的、看需求,開設特定學科的英語課程,「像政大IMBA,就是在商學院原有的MBA上,加了International(國際),成為IMBA,以培養優秀商管國際人才。」該學程有半數學生、三分之一以上師資是外籍人士,自動造就「全英語環境」。 廖咸浩也認為可以用學習對象和目標都較明確的「精英學程」、「全英語學程」等,取代「全英語教學」。 此外,全英語教學若是因外籍生而設,即犧牲其他本國學生受教權。 一位台大教授便表示,外籍生來台,如果只讀短短一學期也就罷了,「但若是長期的學位生,本該有一定中文程度;倘若外籍生真的有學習問題,老師再用英語講解也可,不必全班陪著全英語!」該教授並以台大去年畢業典禮為例,致答辭是一位伊拉克庫德族學生,「他講的是中文,這才叫做『入境隨俗』啊。」 外籍生制度 須全盤考量 上個月政大甫發生外籍生侵入女生宿舍性騷擾案,學生質疑校方輕判,「把外籍生當寶,本國生當草」,正顯示這是目前教育部政策下的校方普遍態度,顛倒了外籍/本國、少數/多數的主從關係。因此,引發「全英語教學」的「外籍生制度」,也到了需要全盤考量的時刻。 |
|
( 知識學習|語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