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9/26 22:21:42瀏覽3635|回應0|推薦8 | |
來源: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534423&kdid=AR10&r=5 【作者/廖柏森,本文選自眾文圖書之《新聞英文閱讀與翻譯技巧[增訂版]》】 比喻的修辭手法 比喻是新聞英文普遍使用的修辭手法,是以較具體的字眼來取代原本較抽象的概念,可讓文字表達更加生動準確或激發讀者的想像。讀者在閱讀時必須要超越字面的涵義 (literal meaning),透過聯想才可理解其真正的意義 (intended meaning)。 像是臺灣的新聞媒體時常形容馬英九為「不沾鍋」,一方面表現出他面對外界質疑的免疫力,另一方面也透露出他在政壇上不擅廣結人脈的特質。這就是新聞常用的一種比喻修辭技巧,讓讀者對於不沾鍋的功能和馬英九的政治風格產生直接類比的印象,非常具有新聞效果。 但可能很少人知道「不沾鍋」的原文是 Teflon(鐵氟龍),是由美國杜邦公司 (DuPont) 所發明的物質,常塗抹在廚具上,具有抗氧化、防黏、防銹等功能,現在 Teflon 已成為「不沾鍋」的代名詞。另一例是《時代雜誌》(Time) 在描述聯合國祕書長 (Secretary-General of the United Nations) 潘基文 (Ban Ki-moon) 時曾使用的標題:「The Teflon Diplomat (Time) 不沾鍋的外交家」。 【換喻】 這個用法在新聞英文中相當常見,著名的例子還有以下用換喻名稱來稱呼著名機構或事業的說法,例如: ◆ Broadway(百老匯) ◆ Hollywood(好萊塢) 【例句】 If they were willing to cut those economic ties, it would be a heavy blow to Iran’s economy. (Reader’s Digest) 【說明】 句中 ties 的字面意義是「繩索」,可以比喻為兩者之間的「關係」,而 cut ties(割斷繩索)就可視為「斷絕關係」,讀者很容易就可以把這個敘述視覺化。 【練習】 比喻的修辭手法在新聞文章中是很常見的,我們再一起來猜猜看以下幾個換喻名稱的廬山真面目吧: 1. City of Light 【解答】 1. City of Light:巴黎(光之城) |
|
( 知識學習|語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