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英語授課的定義和類型
2021/03/15 20:14:03瀏覽2758|回應0|推薦11

廖柏森

一般人對英語授課有很多不同的理解,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誤會。例如授課英語的定位是母語 (native language)、第二語言 (second language)、或外語 (foreign language),在教學上就有不同的理論義涵和教材教法。我們可以簡單分類如下:

1.    英語為母語 (ENL, English as a Native Language):在英語系國家的課堂,師生都是英語母語人士的教學情境。

2.    英語為第二語言 (ESL,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於英美社會中,外籍移民在語言學校裡所學的英語。學生來自各國使用不同的母語,而教師則為英語母語人士。學生希望透過學習英語早日融入當地社會,成為該文化的一分子。

3.    英語為外語 (EFL,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在非英語系國家中所學習的英語。例如在臺灣,英語作為教育體制內的一個學科,師生皆是本國人。但英語在國內日常生活中缺乏實用功能,於政經和社會等層面也未扮演重要的溝通角色。且因缺乏使用英語的環境,一般人的英語能力普遍欠佳,常需仰賴英語母語者提供英語使用的規範。 

但由於全球化的快速進展,以上分類已不足以說明英語在全世界使用分布的複雜情況。目前在臺灣的大學所實施的英語授課就與上述三種英語教學情境都不盡相同。學界對於在非英語系國家的英語授課通稱為English as Medium of Instruction(以英語作為教學語言,以下簡稱EMI),而英國文化協會 (British Council) EMI提出的定義如下:

The use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to teach academic subjects in countries or jurisdictions where the first language (L1) of the majority of the population is not English. (Dearden, 2014, p.2)

(在英語非多數人母語之國家或屬地,使用英語教授學術科目。) 

從以上定義出發,EMI就是在非英語系的國家,針對母語非英語的學生,以英語作為課堂主要的語言,教授學術專業科目(而非僅限於英語語言課程)。在EMI的理念下,我們不宜將英美等國的英語授課方式(如ENL)直接移植到臺灣的學校,因為老師和學生的母語都不是英語,校園制度和社會文化也大不相同。其次,我們也不能用教英語的方式(如ESLEFL)來教專業學科,畢竟學生要學習的主要是科系專業知識,英語只是媒介或工具,而不是目的。因此EMI的理念和教法特別適用在臺灣的大學情境,也多在中國大陸、日本、韓國等非英語系國家實施,其目標都在於提升國際化與競爭力程度,培育更多跨國移動的全球性人才。另外,目前在英語授課上還有另一種模式稱為「內容與語言整合學習法 」(CLIL, 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它將學科內容與英語技能視為同等重要的地位,兩者整合起來一起學習。但這種教學模式比較適合已有相當程度英語能力的學生,而且教師除了英語能力之外,還須具備專業學科的知識和教學能力,並非一般英文老師可以勝任。 

而依據政府規劃的「2030雙語國家政策發展藍圖」,英語授課在不久也要向下延伸至中小學的教學現場。國內目前有許多雙語中小學或國際學校已經從事英語授課多年,高中畢業後直接到國外留學的學生人數愈來愈多。未來英語授課在我國教育界的發展將會產生許多重大變化,各級教師不得不加以因應規劃。

( 知識學習語言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rjason&aid=157651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