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3/24 10:47:52瀏覽1214|回應0|推薦2 | |
廖柏森 2. 學生組成 臺灣的大學英語授課課堂中,學生的組成相當多元複雜,組合的方式有:(1)全班都是母語中文的臺灣學生;(2)母語同為中文,但有臺灣、中國、港澳學生和各國僑生;(3)單一國籍的外籍學生,如印尼、菲律賓等學生專班;(4)各種國籍的外籍生,如國際專班;(5)臺灣學生和多個不同國家的外籍學生。當不同文化社會和母語背景的學生共處一堂,說起英語來南腔北調、寫出的英文亦是五花八門。而且學生的英語程度落差極大,在英語聽說讀寫的四種能力上也不太一致,在接受英語授課的立足點上就不盡公平。英語能力好的學生不需投入太多的時間資源,就可超越英語能力不好卻努力學習的同學。另外,這些不同學生族群和英語程度的組合,對教師來說也構成很大的教學挑戰,在教材教法上都要作調整因應。 3. 教師組成 臺灣的大學中有外籍教師可以嫻熟使用全英語上課,但大多數的英語授課是由本國教師擔任。這些教師具備豐富的專業學養,但英語能力卻不一定能夠勝任教學所需。不過大學行政當局常有個迷思,認為只要是在英語系國家取得博碩士學位的教師,就應該有能力用英語教導其專業領域的課程。而沒有出國進修的教師只要經過工作坊的訓練,也應該能用英語教學。其實英語對國內教師而言是種外語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他們在使用英語經驗的上不平衡常會導致在聽說讀寫四種能力上的不一致。也就是說,能讀懂英文論文的人不見得會寫得很正確,而能聽懂英語演講的人也不一定就會說得很流利。加上教師本身通常難以坦承自己的英語能力有限,只好硬著頭皮上陣,造成許多不足為外人道的教學方式。例如宣讀英文教科書給學生聽、製作英文投影片逐字照唸、或多讓學生上台作報告,以減少自己教課講英語的負擔等。最後還有個迷思需要破除,那就是即使教師會說英語也不代表就會以英語教授專業課程,還需要經過訓練和累積經驗才能教好。有了事前的篩選訓練和事後的評鑑改善,長期下來才能確保教師英語授課的品質。 本國教師在英語授課上雖不及英語母語教師那樣輕鬆自若,但其實也有一些優勢。因為臺灣的教師是經過後天努力才學好英語,他們了解本地學生的學習背景和需求,包括文化和語言的因素都有清楚認識,也比較能以同理心體察學生的學習困難和心路歷程,更可提供貼近學生英語學習經驗的教學內容。加上本國教師生長在臺灣接受本地文化的薰陶,而在學術專業上則是接受西方文化和語言的訓練,他們的文化和語言身分可說是雙重或多元的。由這種兼具本土背景和西方視野的教師來從事英語授課,應該更符合臺灣學子的需求,教師的成就也可成為學生的學習典範。
|
|
( 知識學習|語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