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柏森
博客來網頁: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87236
筆者於2013年曾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幾位博士生共同編寫英譯中的大專教科書《英中筆譯1:基礎翻譯理論與技巧》和《英中筆譯2:各類文體翻譯實務》,一基礎一進階,兩本皆受到國內師生歡迎,出版以來已多次再刷,且有多所大學翻譯課採用作為教學用書。但翻譯是兩種語言之間的互動交流,英譯中已有兩本教科書可供教學使用,而另一語言方向的中譯英書籍還是闕如,難免遺憾。過去這段期間許多老師不斷問我,何時可再編寫一本中譯英教科書以因應教學所需,尤其是英文系所開設的翻譯課更強調訓練學生以英文書寫,學習中譯英的重要性更甚於英譯中。
其實傳統翻譯論述大多主張譯者應以譯入母語為原則 (mother tongue principle),雖然身為譯者理應精通兩種語言,但事實上譯者所具兩種語言的程度很少是一致或對稱的 (symmetrical)。各國翻譯專業訓練大多以譯入母語為優先,許多學者也認為一般譯者的母語能力優於外語能力,從外語譯入母語的譯文通常較為流利自然,高於母語譯出外語的品質 (Pokorn, 2005),因而翻譯教學多以譯入母語技能為訓練專業譯者的重心,行有餘力再兼及譯出外語的技能。例如在歐盟、聯合國等國際組織或會議上,譯者大多從事譯入母語的專業工作。
但這種情況在臺灣卻有所不同,中譯英工作理想上雖是以英語母語譯者為優先,但實務上有能力從事中譯英的英語母語人士卻遠遠不足,而且他們對於臺灣的歷史文化和社會現象也不一定有深入的理解,勢必需要中文母語譯者來填補大量的市場需求。加上中譯英的譯費較高,中譯英技能較受重視,也吸引眾多譯者投入。因此國內各大學英文系和翻譯研究所也就責無旁貸,必須加強學生中譯英技能的教導學習。
中譯英課程要求學生英文寫作能力要達到一定水準,難度遠比英譯中課程高上許多,對師生而言都是種挑戰。過去的教學實證研究結果指出,如果學生英文能力較低,中譯英所犯的錯誤大多屬於英文拼寫、用字和文法等微觀層面;而英文能力較高的學生,常犯的錯誤則是文意不夠自然和語篇無法連貫等宏觀層面,可見學生英文程度影響中譯英教學成效甚鉅。此外,國內許多教師因缺乏中譯英實務經驗和翻譯教學訓練,常把中譯英教得像是在教英文寫作,將學習的焦點放在英文的用字遣詞和文法正確性上,而忽略了中譯英的觀念與技巧,包括如何譯出原文的文體風格和篇章特色等,這是非常可惜的事。
不過目前由國人編製的中譯英教科書極為稀少,大部分教師都是自行尋找報章雜誌書籍的文本,發給學生憑直覺和語感練習英譯,譯完後交由教師依英文文法批改,再於課堂上討論;這種教學方式雖可讓學生演練翻譯,但譯例來源分散凌亂,更缺乏系統性的翻譯論述和教學程序。另有部分教師使用由香港或中國大陸學者編寫的中譯英教科書,雖然可依循書中章節架構循序漸進教學,但內容和譯例與臺灣的文字使用習慣與社會生活經驗有差距,不易引起學生共鳴或興趣。
而且筆者收集國內市面上的中譯英教科書,發現這些書的編法大致上都是先講述抽象的翻譯原則,再提供一些譯例。而譯例大都引自中英對照的報章雜誌或書籍(不一定會註明出處),但卻很少就這些譯例的翻譯技巧和語言使用加以說明,這種編寫方式對同學的幫助有限。事實上,目前在市面上或網路上要找到中英對照的文本非常容易,同學可以自行研讀學習。因此本書的主要功能並不在於提供中英對譯的例句,而是就這些譯例的內容分析其翻譯的方法策略以及英文的遣詞造句,闡述中譯英過程的多元性和可能性,進而啟發同學的翻譯意識和策略應用。
有鑑於中譯英技能的重要與教科書質量不足的窘境,筆者深覺有責任為國內翻譯教育盡份心力。只是撰寫中譯英教科書比起英譯中教科書更加不易,英文譯文中某些細微語意和風格是我們非英語母語者難以精準表達的,還是需要英語母語者的潤飾校正,才可確保譯文品質能登大雅之堂。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籌畫,筆者召集的寫作夥伴除了之前合作愉快的作者群之外,此次還有兩位英語母語的博士生兼資深譯者加入,陣容更為堅強,終於在2016年啟動中譯英教科書的寫作計畫。
這本《中英筆譯》的完成有如跑了一場馬拉松,不僅期程長達兩年,過程更是一波三折。簡單來說,作者群個個身兼多職,從大學教師、博士生、口筆譯者、研究員、乃至於新手媽媽等,各種身分所肩負的重責大任糾纏一起。加上本書的寫作難度高,我們的自我期許更高,歷經數次修訂校對才完稿。編寫的過程雖然辛苦,但我們多位作者透過彼此不同專長和觀點相互學習,為本書激盪出更多更好的想法。而初稿內容也曾在某些大學的翻譯課堂教授,獲得學生相當好評。再加上本書責編的精心編排調整,使文字更為清楚易讀,現在全書總算呈獻在讀者面前。
本書與之前《英中筆譯》屬同一系列的大專教科書,在編排架構上也力求與前書一致,分為「課前暖身」、「言歸正傳」、「學以致用」、「翻譯小助教」、「翻譯鬧笑話」等多個單元。而且本書定位為中譯英大專教科書,預設讀者已具備相當程度的英文文法和寫作能力,因此內容著重中英語言和文本的對比分析、詞句和篇章的翻譯方法、以及各種文類翻譯的解說和應用。雖然本書闡述英文文法和寫作的篇幅相對較少,但相信對於同學的中譯英和英文寫作能力都有助益。本書經由作者群的精心編寫,造就出以下諸多特色:
(1) 強調中英語言結構的比較分析,透過對中英文差異的了解,便於讀者更有效率執行英譯,並能論述英譯的方法和過程。
(2) 採取多種翻譯方法作為評析譯文的基礎,使讀者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而不是只憑著個人直覺好惡來英譯。
(3) 使用大量中英譯例,語言單位從詞彙、單句、多句、段落到不同文類的篇章等,建立由簡入繁、循序漸進的系統性學習歷程。
(4) 精心挑選出版譯文作為譯例,包括許多翻譯名家的作品。這些譯文都已通過出版社編輯和審定者的檢視,具有一定的品質。再經由本書作者詳實分析解說,有時亦提出修訂原譯文的建議等,可擴大讀者從事英譯的視角。
(5) 提供各式文類翻譯的原則與策略、篇章與評析,包括有趣的影視字幕、常見的新聞報導、實用的餐旅介紹、優雅的文學散文等種類文本的翻譯。這些題材與同學生活經驗貼近,容易啟發其學習動機。
上述這些特色在翻譯教科書中較為少見,是本書作者群在多年翻譯實務與教學經驗中提煉結晶的成果,期待能與國內師生分享,提升中譯英教學的品質。但不可諱言,如果與英譯中技能的易學難精相較,中譯英技能只有難學更難精(對教師而言還可加上難教),是個終身學習的永續過程。因此本書也僅是個起點,即使內容恐有疏漏不周之處,仍希望能成為初學者起跑的助力。未來的學習雖還有迢迢長程,此書中的觀念和方法也願能帶領讀者少走曲折歧路,飽覽沿途明媚風光,在譯道上一往無前精進。是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