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視覺藝術人才培育的當務之急(轉引)
2012/08/13 23:34:05瀏覽114|回應0|推薦1

 

視覺藝術人才培育的當務之急

引言人/吳達坤 (藝術家、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首席策展人)

吳達坤



經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複合媒體組
第十屆台新藝術獎評審團特別獎《後民國─沒人共和國》策展人
紐約456畫廊《替身術-台式錄像展》策展人
Blue Dot Asia 韓國首爾藝術中心《幻影劇場—台灣當代新藝術》策展人
La Vie雜誌專欄作家
檢驗過去臺灣的視覺藝術人才培育,直至目前成效較彰的是藝術家的教育、養成等機制的建立證明過去多所藝術高等院校累積的教育成果已達一定功效,而國藝會、文化局、藝術村等各項長期持續的補助與專案也有不小的成效;也證明在藝術人才的培育上,過去的從根扎起、求真務實的教育確是建立臺灣現今藝術人才的根本方針。

但,今日視覺藝術界在面臨全球化、國際化、多元化的新時代挑戰時,單用過去的單兵突圍方式早已不合時宜。過去數十年來只培養創作人才的教育方式,並無法健全整體藝術環境。今天我們看到策展人、藝術行政人員的斷層其實僅是表象。好比一個球團老闆在經營球隊時,只知道培養球員而忽視教練、球隊經理的管理,今日人才缺乏危機就就像是要上場比賽了,才發現沒有教練能帶兵的窘境。

當全球藝術生態已走向雙年展、三年展、藝博會…等大型國際性的展示舞台,而臺灣政府還停留在過去的邏輯思考,維持著不合時宜的政策法規,補助也不敷使用。疏不知視覺藝術全球化的戰國時期已來到,匱乏不足的人才受到中國廣大市場的磁吸效應而急遽流失。筆者認為當中重要的核心問題是臺灣缺乏給與年輕人的舞台。缺乏符合最新展示需求的當代藝術場館、研究中心、藝術家工作室聚落。臺灣十幾年來不變的低薪資結構與低迷的就業環境也不斷侵蝕藝術人的熱情,就算對臺灣這塊土地有再多的熱情也抵不過對岸的頻頻招手…。

事實上,臺灣的藝術生態產業鏈目前所面臨的問題遠比政府想像的更加龐雜錯綜,還要環環相扣、瞬息萬變,藝術環境的造就絕非一朝一夕。過去的錯誤決策卻會造成無可挽救的損失,今日演變成臺灣在亞洲藝術版圖上逐漸被邊緣化的事實。這一切看在身為球員的藝術家們眼中可說是著急又擔憂…。

愛之深,責之切。該是決策的時候!

「聆聽,分享資源以及接受批評,如此而已。」
(Listening carefully , share the public resources and accept the criticism, nothing more.)

這句話是筆者見過的一位德國文化部長告訴我他的處事祕訣,也送給我們剛升格的文化部。

臺灣土地雖小,卻一向自豪自己具有堅強厚實的文化底藴。文化部該自許成為社會向上提升的力量,擁有卓越的高度和視野的才能成就臺灣成為一個真正的文化國度。別再文化藝術拿來為政治力服務,以實施「新自由主義」作為鞏固政治力的方式。再者,娛樂產業本身就有廣大的市場支持動能,而不是像企業為了拼造數字業績讓先降低自己的文化高度,吸收原先存在的產業經濟來創造數字迎合政治壓力,文化部做到這樣豈不成經濟部?

亡羊補牢其猷未晚,真心期盼文化部能在當下的時間點深切思考,建立長久合宜的文化政策。從建立公民的美學素養開始做起,為藝術人才的扎根培育投注更多資源。希望有這麼一天,當我們中、小學的美術、音樂課不會因為考試而被其他課程借用時。「以文化立國」才不是政治人物掛嘴邊喊爽的口號而已。

最後拋出六點建議作為視覺藝術人才培育上的當務之急。盼文化部能深入瞭解,為台灣培育更多視覺藝術人才,健全整體藝文生態。:

1. 各級學校在藝術人文課程的課程上,增加非藝術科系(理工、科學、生化、農、工…)在藝術必修通識課程比例。

2. 建立藝術家、策展人、專業藝文人士的資料庫與研究單位,作為學生、藝術研究人員、國際人士研究之用。

3. 藝術鴻雁部隊: 持續性透過官方、民間的機構的力量將年輕策展人、藝術家送到各類型國際美術館、學術機構、雙年展辦公室等駐村、實習。或補助現有機構作對等交流,交換彼此經驗。

4. 數位學習、實用的藝術雲端。

5. 學術場館:設立國家級的當代藝術中心、未來媒體實驗中心、等兼具展示與研究、訓練能力的機構。

EX: ZKM、ICC、Palais de Tokyo

6. 藝術家工作室聚落:輔導藝術家進入閒置工業區、校舍,達成聚落的群聚效應。給與優惠的租金、法規使用限制條件開放,借助藝術家的創意來活化各地蚊子館舍空間。

( 在地生活大台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riangle409&aid=67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