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是為孩子好?還是在強迫孩子喜歡自己的夢想呢?
2009/12/03 10:08:24瀏覽1530|回應3|推薦18
今天收到好友作家傑維恩的一篇文章,標題是「父母如何在寫作路上陪伴孩子?」‏看完之後,我雙手抱胸呆坐在椅上,腦海中浮現出許多的畫面,但可惜的是,浮現的都不是一些好畫面,而是小朋友們不開心的畫面。

我周遭的朋友們大部份都已經有了孩子,年齡則從7歲到15歲不等,雖然他們的年紀有所不同,但有件事卻是相同的,那就是每天有補不完的「補習」,從英語、日語到作文、繪畫,甚至舞蹈及游泳等,每個小朋友的行程排得比我還多及滿。

說實在的,我一直以來都對「補習」或「才藝教室」這件事很是好奇?因為台灣的小朋友們不是功課壓力很大了嗎?學校的功課都已經忙不完了,為什麼還要在課外安排這麼多的額外學習呢?如果說是小朋友們自己有興趣學習,我覺得那很好,而且樂觀其成。然而偏偏我私底下偷問小朋友的結果,答案卻大都是搖搖頭,而且小小聲的說,「是爸爸媽媽安排的!」

我也曾和幾位朋友們討論過這事,無論每個人的回答如何,我彷彿依稀在他們的理由中,看見他們美其言是為孩子好,不讓他們輸在起跑點上,但骨子裡卻是在強迫孩子從事或喜歡自己的夢想!

傑維恩的這篇文章,雖然從作文班的寫作教學觀點出發,但是道理是一樣的,我真的相信讓孩子們的天賦自由,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及想像的能力,遠比硬塞東西或夢想給他們來得更重要。

親愛的朋友們,推薦您這一篇值得深思的好文章。如果您家裡也有小朋友,更希望您先看完這篇文章,再好好的和您的寶貝們聊聊。

祝福大家一切平安、順心

Danny



父母如何在寫作路上陪伴孩子?‏
文:傑維恩

我遇過很多家長,他們手捧著厚重的國語辭典,推著老學究的鏡框。趁著帶孩子到作文班之前,撥空與我攀談,他們說,「我從小就讀張愛玲的小說,為卡夫卡而著迷不已,青少年時期就想當一個小說家,只是後來上了班,就離夢想愈來愈遠......,希望孩子們可以達成我少年時,沒有達成的夢想。」

他們眼光燦燦,多麼希望我感同身受。

我是完完全全明白的,曾經我的父親也希望我成為一個出色的水電工人(很明顯,他應該是失望了)。

但是我始終認為,期待孩子成為一個出色的小說家,進而強迫孩子喜歡文字。這樣的父母非但不能把孩子變成小說家,反而把孩子推向相反的方向,讓孩子背離你的期待。

父母處心積慮的規劃,即便說破了嘴,可能也比不上同儕的一句話。

我們必須承認,「父母親在孩子生涯規劃上的影響,會比父母本身預期的更有限。」

我一直所做的事情,是讓孩子真心的去喜歡文字,不強迫,不設限,選擇當孩子寫作時的同儕。當他遇上挫折時,鼓勵他寫下來;遇上開心的事情,讓他記錄當下的喜悅。時間一久,孩子下筆的文句逐漸能夠拼湊出自己的情緒,就會衷心的喜歡文字及閱讀。

父母會問我,那我能做些什麼?

父母能做的不多!唯一能做的,就是不強迫,不影響,多留點時間陪伴孩子,參與他的生長過程。

如果他興高采烈地把文學大作端到你面前,你能夠給予正面的肯定,那就很足夠了。

※下列網站可找到傑維恩的創意作文相關文章:

綠竹學堂創意作文:http://www.greenbamboo.com.tw/index.html
天下親子部落格:http://parenting.cw.com.tw/blog/blogDocDetail.do?blogDocId=218
日光溫暖文學報:http://www.novel.idv.tw/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raveldanny&aid=3554237

 回應文章

隨寫人◆ 致命的吸引力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捫心自問
2009/12/04 08:40

很多家長看到別人這麼做

心想跟著做就對了

那是一種自我心裡補償的作用

也許真該捫心自問

小孩快樂嗎


不是蝴蝶 - 只是會飛的毛毛蟲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倖免於難~
2009/12/03 12:04

不僅是台灣, 就連在美國的東方孩子們的遭遇也都差不多~

我認為大部份的父母本來都是滿理性的~

但一旦知道別人家的孩子拜師習藝各項 "武功" 時~

又怕自己的孩子輸給別人~

只好有樣學樣, 最終就是苦了孩子~

我孩子還小的時候, 我們住的地方東方人不多~

毛蟲沒樣可學, 所以大人小孩大部份的時候就在家 "吃喝玩樂"~

孩子也 "倖免" 於難~ 


NJ過客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留點空給孩子發呆吧
2009/12/03 11:45

真的  台灣的孩子幾乎沒自我    十八般舞藝都在補   

不要說親子關係   連好好的吃頓飯 發個呆  有好些父母都嫌浪費

很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