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WTO對台灣的影響(下)
2011/03/16 19:22:02瀏覽646|回應0|推薦0

資訊科技協定(ITA)的意圖

那美國在這裡提出的這個ITA是什麼東西?就是所有的資訊科技產品,把規格都統一起來,以美國為主。即使是這種高科技的產品,重要的仍不在於你技術的多尖端,而是在乎你的規格,現代科技中最重要的就是規格!光有技術有什麼用?因此規格的制訂是極其重要的,直接牽涉到以後的整個資訊業,包括未來的「3C」產業,及電視、電腦、電話三位一體的新產業,這是全世界資訊業擺在眼前的最大趨勢,而美國以它現下的絕對優勢,不但要市場佔有,而且規格也要由它來設定。這就是所謂的ITA

在這樣的一個情況底下,怎麼有可能來發展民族工業?最近在有一本美國很著名的外交季刊,1996年最後一期,裡面有一篇主題文章就是”American Information Age”美國在資訊業的優勢,由前任的一個美國國防部助理部長所發表,其中很清楚的表明美國在資訊業中佔有什麼樣的優勢。大家都知道這種季刊的稿子都要在半年前就送到的,所以事實上是美國早就完成了內部作業,然後忽然間由柯林頓在坎培拉把它給拋出來,那我們這些小跟班就趕快跑出去接球,接到球以後就往前衝,一直衝進到WTO的大門去。

資訊工業即將全部的美國化,這是沒辦法的事情,西歐和日本當然都會全力去抵抗,但是抵抗不了。美國現在是號稱美、加、西歐、日本等世界四強都同意了,但事實上到了WTO新加坡會議之前夕,日本和歐盟就知道不對了,一下子都翻臉不幹了,那所以就讓西歐和日本它們所發展的這幾樣東西暫時可以豁免,但是基本上的整個方向要在公元2000年,所有的資訊科技產品,除了40幾樣以外,全部無關稅。這是很快,很兇悍的哪!

人類其實有很多東西是很緊急的嘛!好比說全世界有四分之一的人類沒有飯吃,那你美國就是糧食大國啊!如果他們買不起就大家不要有關稅,人命關天哪,政府再從其中賺一手就不道德了嘛!如果說要廢除關稅、推廣自由貿易,澤及蒼生的話,怎麼也應該是糧食啊!?就算是有幾千種都應該就地無關稅,讓這些消費者都能趕快買到最便宜的糧食。但它卻搞了一個最高尖端的資訊科技。

如果我們回顧一下歷史,十九世紀是英國的世紀,英國是工業革命的起源地,那時英國是一支獨秀,稱霸全球,就是因為他們掌握了製造業。蒸汽機、發電機都是他們發明的,所有的工廠都是開在英國,所以它就主導了全世界。然後等到西歐各國、德國、日本起來以後,英國的絕對優勢就相對化了,甚至於就不見了,可是英國在二十世紀仍是一個強國,不再是靠它的製造業,而是另外靠所謂的金融業了。英國你不要看它一切都很破落,但是它還是維持一個樣子,不失為一個強國。主要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靠的就是這個金融業,我們在街上看到的那些保險公司,到最後再保險的都是英國倫敦,保險公司到最後都要再保險,最後通通都是保到倫敦去了,我們看到的富邦產物、新光等簡直都是英國保險公司的在台分公司哪!我們每天看到的金價,一盎司多少錢也都是在英國倫敦決定的,英國就靠這個金融業,一直還可以撐到一個世紀。同樣的,美國也知道自己大勢已去,如果要跟人家拼這種製造業,它會輸給人家,人家都是不怕死的,要在人工上去跟人家拼便宜,它沒有辦法,所以就乾脆,你們愛做工,給你們去做,我來做那種騰雲駕霧的,叫做資訊業,它想要去抓住那個戰略高地,這就是我們未來可以看到的狀況。

全球化的影響

整個情況大致上是這樣,那這當然會對大家有很大的影響,資訊業只是其中很小的一樣,重要的是說,它們在主張提倡的四大流通,就是商品(commodity)的流通、資本(capital)的流通、勞工(labor)的流通、人員(profession)的流通,稱為貿易無障礙。為什麼說這會和大家有關係?比方說profession就是專業人員,美國說專業人員要流通,其實就是美國的律師、會計師、管理人員可以到全世界去就業,到處去流動,不會受到國籍的限制。以台灣來說,一直到今天仍不允許國外的律師、會計師登陸,那美國正是要把這個給打破,這就是人員的流動。以台灣的律師、會計師來說,如果到時美國的大軍團壓境,簡直就像麥當勞要打死你小吃店一樣地不堪一擊。以前我們對此還會有許多的限制,透過各種的行政措施,不是以數量,而是以限質的方式,以資格的限制來加以綁標。這就是非關稅障礙,然而這些都要被打破了,美國認為它在這方面佔有絕對的優勢,它的子民可以到全世界各國去佔領各個戰略高地,這是一個變化,而我不是在說什麼遙遠的未來,這一切很快的,馬上就要到來!

另外一個變化就是關稅壁壘正在清除中,我們台灣在2010年關稅就必須全部撤除,距今只剩下13年的時間;這是台灣在APEC中所做出的承諾。2010年台灣無關稅,聽起來好像不錯,以後在台灣買蜜絲佛陀的價格就和紐約是一樣的了,那時別說是用抹的了,直接拿起來用喝的都不嫌貴;美國就是用這一點來拐大家的。

但這個關稅壁壘其實還不是最大的問題,最麻煩的其實是在進行自由化的過程中,所謂非關稅壁壘的問題。就是在八○年代新貿易政策中所使用的非關稅壁壘,好比說像配額限制、資格限制等非關稅壁壘。最近有一個例子,大家聽了會笑死:就是美國提了一個訴狀到WTO的貿易法庭去控告日本。控告什麼呢?就是在日本有一些像我們一般所看到的傳統雜貨店,那種一對老夫婦在開的那種公公婆婆店嘛!專門是賣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那美國就說了,那是一種不公平交易,因為你給了他若干法令上的保護,好比說稅率比較低,這就是不公平,像我辛辛苦苦的在佛羅里達種柳橙,收成後榨汁,千里迢迢地送到日本去,好不容易過了關,既沒有關稅,也沒有配額等限制了,但是一路送,送到那個公公婆婆店去,卻被擋在門口進不去,因為她說不賣我的這個香吉士!所以美國它就勃然大怒,一狀告到國際法庭去,說這是不公平交易,要求日本政府要取消對這些傳統雜貨店在稅法上的好處,就是要讓它的香吉士也能放進公公婆婆店去賣,要這樣才算數。這就是要進行擴散積累,要讓它的商品行銷能夠無遠弗屆,那它就必須把一些社會上、文化上的特殊性給取消掉,這才是最重要的!

它不允許你有所謂的文化特色,不允許你有任何社會、社區的特殊性,因為這些都會妨礙它的商品流通!

然而,即使你看到了攻擊方是這樣在進行它的壓迫,但同樣的,守衛方也有它自己的辦法。好比說你現在所看到的一些國內財團,如裕隆、台塑每一個都是在進口取代的政策底下,接受了大量的國家津貼與保護所培養長大的,沒有一個例外,講什麼經營之神之類的都是騙人的,世界各國的企業界誕生的背景都是如此,所以它們跟政府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當這些政府開始對所謂的國際規範,慢慢地開始低頭讓步了,不再給予保護了,那這些國內企業還要生存怎麼辦呢?所以它們就會鑽到這些國際規範都追不到的,所謂的文化特色這些社會的死角中,號稱這是我們民族的特殊性。好比說近年來在我們台灣大為流行的飲料,就是古道烏龍茶,什麼辦桌、請客的都要去喝它,於是什麼可口可樂、百事的就完蛋了。這就是所謂的民族資本,它可能在市場上沒辦法進行大規模的對抗戰,但它會化整為零,鑽進社會的各個死角去,以民族、文化作為它的掩護,作為它的城堡。就是要煽起你的民族意識。然後國際資本又會再殺進來,像是那個百事就會去向古道買它的世界專利。就這樣一直殺進來,有攻擊方,也有守衛方,形成一個很有趣的現象。

所以在所謂的全球化的過程中,另一方面民族主義也會在同一時間浮現出來,這看起來好像很矛盾、很詭異,但事實上,它是互相搭配地在進行的,也就是說你國際資本要跟人家進行掃蕩戰,要想殲滅所有民族資本的時候,本土資本會化身為各種文化的特色,各種地方性的東西以作為掩護,然後它就會很強調民族主義式的發言,那彼此的消長之勢,則取決於這場追逐戰進行的如何。好比說中東地區,國際資本就很難進得去,因為回教勢力非常壯大,本地資本正是靠回教來作為掩蔽的。他們可以說:根據我們讀可蘭經的結果,你這個百事可樂的某一種成分,與可蘭經第三章第四節的第五、六個字相牴觸,吃了你們百世就會不得超生就像這樣的攻防很多,並不只是挨打,只來不去的,而是有攻有守的,這就變成了一場戰爭。

同樣的,對我們升斗小民而言,當它開始全球化、國際化的時候,很清楚的,第一個倒楣的,就是工人、受雇者!因為整個勞動條件即將往下看齊,而不是往上看齊。因為所謂的競爭力競爭到最後,唯一可調整的就是工資了,你即使是原料也需要有人來開採,所以工資就是經濟學裡頭最重要的一個決定性因素,所有的萬事萬物歸結到最後就是工資。大家要自由貿易就得自由競爭,自由競爭就是要比價廉物美,那價錢要便宜工資就一定要降低。所以我們台灣現在有很多的工廠在外移,因為都是勞力密集的產業,移到馬來西亞、泰國、大陸去人工較便宜,如果再不行就往印度或中國內陸,如果工資、勞動力再繼續降低,再過去還有個非洲。非洲再不行,不然乾脆就叫狒狒、大猩猩也一起上陣所以人類的勞動條件即將往下看齊,比照狒狒和大猩猩!這可不是開玩笑的喔!我們要知道,在泰國產的椰子,去採耶子時,使用的是猴子而不是人,我們也都知道,狒狒至少具有人類五歲的智能,只是不會講話而已,人類有的東西,牠差不多都有嘛!所以,我們即將把狒狒與大猩猩的繁殖,當成是人類經濟發展中很重要的指標!至此,生態保育與經濟成長是吻合而不衝突的,我們就大量地繁殖牠,以備將來當人類不行的時候,我們的狒狒表弟、大猩猩表弟就可以從容上陣!

反正我們都知道的,這年頭我們在工廠門口所看到的貼的字條都是錯誤的,它上面寫說"急徵作業員若干名"有沒有?這個講法是錯誤的,我們只要一到工廠裡面去看一下就知道,不是工人在操作機器,而是機器在操人,所以是"被操作員",它應該寫作 "急徵被作業員"才對啊!所以就讓猴子、狒狒、大猩猩去讓機器操也沒差!這是沒問題的,理論上行得通,技術上也絕對是可以克服的;所以關於世界的經濟成長,我們是無比的樂觀,對於人類的前途,我們則是無比的悲觀!

另外也許有人也會關心環保問題,環保問題或許會比勞工問題要好一點點,因為所謂的先進國家,它們經歷了工業化的過程,它們現在不想跟你搞所謂的製造業,改行去搞服務業、資訊業去了,所以他們現在非常強調生態的可愛、環保的重要。在過去,整個西歐可多是原始森林,只是被這些日耳曼蠻族所砍掉了,然後它們現在穿起西裝,說它們愛好自然,然後極力說服亞馬遜人,要它們光著屁股,不要穿上西裝,因為你們居住地是我們地球的肺,如果你們穿上了西裝而沒有了原始森林,我們都即將完蛋,所以這些先進國家在論述上,在宣傳上極力地強調生態,極力的維護環境,這是毫無問題的。只是儘管這麼說,它們能夠制止那些貧窮國家來破壞環境嗎?因為在這種市場競爭之下,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窮到最後你要說森林有多可愛,河流有多重要,事實上都顧不了了。但是在短期內相較於勞工問題,環保問題是可以得到一些維護的,但在全球化的趨勢中長期來看,仍然是不樂觀的。

在進行全球化的過程中,首先受到挑戰的可不是環境或勞工,在進行整地的前置作業中,首先必須剷除的障礙就是民族資本家,同時民族的文化特色會受到挑戰,等到這些都被剷除了,全球化的工程正式開動了,勞工與環保才會跟著受災殃。關於這點其實很少人這樣提,一般人都是直接說,這東西這樣運轉下去的話,可能勞工、環保會受災殃,但我的看法是,根本一切還沒開動,它就必須先要整平土地,它不允許有任何障礙,那些攔在自由貿易之前的民族資本家,以及那些具有民族特色的社會組織、文化特點,第一個要被摧毀!

全球化衝擊下的失業問題

在西歐,整個失業的人口超過台灣的總人口數兩千萬;美國的孩子則有40%營養不良,今天的人類處境確實比狒狒、大猩猩還不如,狒狒和大猩猩還有保護區,將來還可望大量繁殖,但是如果人類失去了工作被丟出去,全成為人渣,不如死了算了,今天我們社會就是這樣來看待失業人口的。這邊所講的就是今天,此時此刻,而不是在講過去或未來;這也不是在講天方夜譚,這完全都是事實,只是因為我們都故意裝作不知道,是故意的!我們自己不斷地從我們的整個教養過程中讓自己看不見、故意的漠視這些人。但問題是失業在我們的人生當中已成為一種必然,尤其是當我們超過了40歲,從資方的角度看來,正是整個體力、創造力都在走下坡的時候,但是很不巧的,40歲又正是薪水領最高的時候,所以裁員一定是從40歲這邊給切下去的。

凡是從美國回來的人,都知道失業有多可怕,然而你看那些大學裡面的教授,就在校園裡面築起了一道圍牆,在那裡面旁觀自清,耀武揚威,這是什麼道理?我是覺得這個社會中每個人雖然是社會分工,各人有各人的位置,但至少互相要偷看一下,互相要體會一下,這是做一個人最基本的。

對於失業,長久以來我們都認為應該要去輔導就業,要有所謂的第二專長,給予職業的再訓練以輔導就業。但這其實是一個笑話。因為一般人也從來不是平白無故地就業的,可能他18歲時聽說電腦業不錯,所以他就趕快來學做電腦技工,可是到了他25歲的時候就完蛋了,那你要輔導他25歲去學做麵包師,等他做麵包學會了麵包業也蕭條了。因為這些狀況根本不是由你來決定的,也不是由政府決定的,而是由資本來決定的,而資本是在全世界在流通的,而不是被侷促於桃園縣、台北縣或台灣省的,全世界哪裏有賺頭就流通到哪裡去。所以說什麼就業輔導根本是個笑話、天大的笑話,因為整個市場都是自發性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既不是計畫性的,也不具有可預測性,而是哪邊有賺頭就往哪邊去,全球被當成是一個大市場了,這是一種高度的流動,市場不是一個抽象的字眼,市場競爭到最後的那種不確定性,是由當事人,是由我們這些受雇勞動者來承擔啊!市場、市場,那些人每天在歌頌市場有多美妙、多麼自由,搞到最後這個自由是要由你來承擔的啊!你有那麼自由嗎?你明天一大早去到公司,老闆說他早上已經花了一秒鐘的時間,用電匯的方式把資金抽到瑞典去,問你能不能馬上到瑞典去上班,這就是自由,後天又叫你去加勒比海,大後天叫你去做潛水夫,這都是自由啊!

所以我們光是從理論上就能知道,所謂的職業訓練根本是瞎說,職業訓練局即使開了一百個熱門項目,也不能保證有一個人能順利就業,那如果要學還是加減去學,但不要真的太過於執著相信,太執著相信只會使你再一次的被玩弄,感情受傷更深。

另一方面,我們也很難確實地了解台灣的失業問題,因為台灣的失業統計根本是毫無根據。失業的統計必須是來自於失業保險,我失業了就去請領保險金,那當然也有可能遇到很多人來胡領冒領,那就要進行審核,這樣一來一往就可以確定確實的失業人口,因為沒有那種失了業就回家去吃自己的人嘛,我既然有鈔票可以領為什麼不要?那當然也不會是說我隨便去領就有,還是要經過審核,既然申請時不會漏掉一個,審核又能通過的話,這個數目就是斬釘截鐵的在那了。

既然台灣沒有失業保險,我們怎知道什麼叫失業,誰失業,我們的失業統計又是從何而來?就是發一些問卷下去啊,那我一拿到問卷,就要趕緊看一下,四顧無人,我填了失業才不會丟臉,因為失業在台灣是很難看的嘛,是件很不好意思的事。另外還有很多的朋友是非正式部門的,擺攤子、駛計程車,幫忙人家做一些有的沒的,他們都拒絕承認失業,絕口不提自己失業,失業是件很沒面子的事,不是男子漢該有的行為,再怎麼樣也要跟人家說自己有頭路,輸人不輸陣,逢人就要跟他說我是蔡董。

所以台灣的失業統計是毫無根據的。但是這個統計如果有意義,不是因為它所指稱的現實,而是在於它的前後對比,也就是說它這個問卷發出去,然後估計說我們民眾的觀念什麼都不變,都是一個常數,而統計結果卻上升了一倍,或增加了3%、20,這個就有意義;但如果它說台灣失業人口20萬,這就沒有意義。這個有意義是說,起碼還有一點參考價值,相對的參考價值,沒有絕對意義,是要這樣子來看失業統計的。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pa285&aid=4986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