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紡織業與全球化
2010/03/08 02:36:02瀏覽1534|回應0|推薦0

時間:200577

講師:蔡建仁 (世新大學教授)

地點:新竹小叮噹科學園區

紀錄:愛鄉協會

前言

今年2005年是紡織業全面自由化的開始,國際上有個很強的推力組織WTO(即世界貿易組織),就是要推動貿易自由化,叫做貨暢其流,是要國與國之間互相不能夠卡住關口、不能提高關稅或制訂保護關稅、不能禁止他國進口等。在歐美先進國家的主導下,全世界各國之間要打開門戶、互通有無、自由貿易,這是過去40年來的趨勢。就像台灣以前進口貨相當高貴,現在馬路邊上則到處都是。不說別的,如果大家還記得的話就說港貨,當時好像黃金一樣,肥皂、牙膏都非常貴,那現在屈臣氏賣的就都是這些東西,而且都相當便宜。

現在自由進口到處都買得到就不稀奇了,現在我們身上的東西、家裡用的或食物都是進口的,包括剛才我們吃的午餐,大概有一半是進口貨。你可能覺得奇怪,雞就是雞、魚就是魚,哪一項不是台灣出產的。抱歉!所有動物性的東西都與進口有關,怎麼說?這些動物的飼料全部都是進口的。你可知道我們的稻米一年生產120萬公噸,而我們一年進口的大宗穀物要作為飼料的超過稻米的10倍,是1400萬公噸。所有的雞、鴨、牛、豬都是到台灣加工的,包括豬種、鴨種都是進口的,到第三代就無法生殖;種豬也要不斷的進來,現在路上再也看不到牽豬哥的。如果你說肉就是肉、菜就是菜、米就是米,只要是台灣土地長出來的就是台灣食物,但並不是這樣,如果沒有農藥化肥,土地也不一定可以長出東西,每日我們所攝取的卡路里,百分之70是進口貨,我們認為是土生土長的台灣貨,百分之70是進口的。我們現在所用的都是地球各個角落製造而來,變成一件衣服、一個人三餐的食物,這是個高度流通、物質互相交換的世界。世界上各種東西都已經自由化,但是唯獨有一樣東西不行,還被侷限著,就是大家從事的「紡織業」。這是因為世界各國包括台灣在內,第一個工業就是紡織業。

紡織業是工業國家發展的第一炮

紡織品是農業社會轉型後的第一個工業,不只美國和工業革命的英國、台灣、中國大陸任何一個國家的第一個工業一定是紡織業。人生兩件事就是吃飯和穿衣,或許處在亞熱帶的台灣不覺得穿衣重要,但是出了台灣,尤其是寒帶國家穿衣服是很重要的,衣服沒穿是會凍死的。因為人是常溫動物,但是外面的溫度起起伏伏人會受不了。我們必須穿衣來維持常溫。工業革命,讓機器能夠大量生產東西,就是從紡織品開始;英國工業革命有紡織機,任何國家脫離農業開始大量生產都是紡織品,紡織業是工業國家發展的第一炮。因此,這些從事紡織業的老闆都是最早發財的,現在我們所知道的大財團幾乎都是紡織業起家的,沒有一個例外,遠東、新光、台南、統一(南紡)都是。首先發財就會錢滾錢一直得利,這在英國、美國與其他先進國家,他們所謂的大亨、財團都是紡織業起家。

所以,什麼都可以自由貿易,唯獨他們的祖傳行業、看家本領不能放棄。所以就特別立了一個MFA(多邊纖維協定),不適用於世界貿易組織所有的規定。對於紡織品,先進國家把祖傳事業單一化,這影響很多窮國,因為很多窮國只能發展紡織業,因為紡織大家都會做。台灣也是如此,民國40年我們發展紡織業,到民國50年代用人造纖維取代自然纖維才開始有化纖,為了發展化學纖維,遂開始發展輕油煉解,並發展甲苯、乙二醇、乙烯、丙烯、丁二烯到聚酯纖維來作為化纖的原物料,一直到輕油煉解可自給自足的程度時,這個時候就不只紡織了,已經擴張到各種產品領域,包括洗髮精、牙膏、汽車外殼、塑膠、人造皮種種一切,都是受惠紡織業,所以說紡織業是工業之母,有了紡織後才開始有所謂的全面工業化。

當紡織業遇到全球化

幾十年來國際上的交易一直有很大的不公平,就像台灣農產品為什麼會越來越不值錢一樣,相對於工業產品一直在掉價,以前一斗米可以換一包的新樂園,現在五斗米才能換一包新樂園,這樣的故事不斷在上演,與國際上的不公平交易有很大的關係。同樣的,第三世界國家多是在種植咖啡,現在很多人愛喝咖啡,但在國際上咖啡比砂石還便宜,一磅不到一分錢,造成第三世界國家越來越貧窮,以致不斷有政變、內亂、革命、種鴉片的事件發生,因為正常耕種會活不下去,只好鋌而走險。第三世界國家的農業越做越虧,所以就將希望放在出口工業品上,而唯一可以出口的就是紡織品,偏偏先進國家不允許,以配額來進行限制。用配額限制不讓我們的紡織產品淹沒美國的市場,這是美國鴨霸的地方,讓很多出口紡織品國家非常不滿,所以才有今年11配額限制的廢除。

這時候所謂的自由貿易,表示紡織品可以自由流通了,但,我們都大錯特錯!!!多少年來窮苦國家的夢,並未因此實現,以為如果可以不設限出口紡織品的話,國家將可以得到發展。實際上,原本窮國認為可以賣到歐美去的,結果發現任何一個國家都賣不出去;但是中國大陸的紡織品卻席捲全球,像牛仔褲的八成市場不但被中國大陸攬光,連每一個紡織品的細目也都佔了一半以上。北京政府因為擔心會引起其他國家的眾怒,所以就對自己的紡織品出口進行設限,即產品出口還要自己加稅,但就算他加上出口稅也所向無敵,所有窮國的產品價格仍舊敵不過中國大陸,窮苦國家的不滿遂轉移至中國大陸。歐美國家於是就趁機要求中國大陸設限,自今年開始,中國大陸每樣紡織品出口,都佔據世界市場的五成以上,所以中國大陸自己設限三年,所以未來的三年,中國大陸紡織品的擴張就暫時不會再成長。

為什麼台灣紡織業早在過去幾年就已發生重大的變化?這是因為早在多年前,政府就知道200511MFA(多邊纖維協定)要廢除,因此台灣紡織業在數年前就開始出走,我們可以看到桃園、各地的成衣廠紛紛在關門。因為一旦自由貿易開始,雇主就會開始挑工資便宜、環保標準低的地方生產,準備要衝向歐美市場。這並不表示台灣的紡織業沒有競爭力,大家回過頭看看,台灣生產力的增加不是呈12倍,而是35倍,但是老闆覺得賺得不夠多,雖然非常感謝大家的辛勞和貢獻,讓他一路賺錢,但因為要賺更多錢,只好拋棄大家而去,其實並不是經營不下去。對老闆來說,少賺就是虧;我們要知道,我們認為的「虧本」是賠到內褲都沒有才叫做虧,但是老闆不是喔!如果能賺100萬卻只賺到80萬就是虧,他們是這樣想的。

台灣的紡織業

台灣的紡織業不但生產力高,品質也高,而且品質高於生產力的1倍。我們生產的都是高價值的紡織品,如防汗、防火儘管用途不是全面性,甚至巴黎的高級服裝也多是我們台灣製造的,可惜大家不瞭解,只知道電子業是如何的賺錢,但這只是一場誤會;1990~2004年高科技產業沒有賺錢時,不但都沒有繳稅外,連稅後盈餘都大於稅前盈餘,這是因為有政府的退稅補助政策在背後支撐著,這種現象只有在台灣才有。從民國79年到93年,15年來總結算高科技產業的產值,並沒有替台灣賺到錢。因為他們都是進口非常高科技的設備,可能帳面上看到今年賺4千億、5千億甚至隔年賺1兆,但是他們賺4千億就得進口4千億、賺5千憶就進口5千億的設備,是大進大出;其實他們做的才叫做加工,所有的東西都是從外面進口,包括設備、技術等,然後弄了一個無塵室,好似很先進,但那是因為化學藥劑會影響到竹科的工人,其實並不是我們所想的那麼先進。而紡織業進口雖不多,但是我們會輕油煉解創造加工,我們雖是小進小出,但是卻為國家賺進不少外匯,而電子業則是光去賺那些股票的價差,並沒有替國家賺到錢。紡織業一進一出的的高獲利,高過任何一個行業,這都是靠我們這些紡織工、從業人員,以及挖空心思在背後研發的人員;所以說,我們才是國家整個經濟的大功臣。從民國五十年至今,我們仍然可以說,紡織業是台灣的第一產業,但從業人員卻逐年下降,說到賺錢的行業,還是以我們的行業最賺錢。但是賺錢都是老闆的,與我們無關。

對老闆來說,不是不能賺錢而是賺得不夠多。他們很清楚2005MFA要廢除,整個歐美市場要開大門,所以他們就趕快跑。在1997年當時,各種數據都顯示,紡織業正處在台灣的的最高潮,不論是出口金額、產值、僱傭人數等,那時候是我們歷史的最高峰,當時的紡纖工會聯合會不也浩浩蕩蕩的。但是這些老闆知道2005年要撤除所有的障礙,所以就趕快跑去東南亞、大陸、南亞、南非、墨西哥等投資,像墨西哥的產品進口到美國是不需要加稅的,因為它是北美自由貿易區的成員國(加拿大、美國、墨西哥三國合為一國),沒有國界。老闆常說:「虧本、做不下去」,實際上沒那回事,帳都是他們在做。我們的老闆有兩種人,一種是出錢的(股東董事),另一種是被僱來管工廠的(廠長)。有時候董事會接到的報表不一定是真實的,管理人員往上報也不一定是真實的,但是生產經過我們的手上,哪些是實實在在的跑不了的。在我們經歷那麼多的關廠事件,去問問工人,難到做少了嗎?做虧了嗎?沒有啊!!可是老闆對外宣稱:「不行了啦,已經忍無可忍了」,其實賺不賺錢,我們在基層的人最清楚,將來如果各位在工廠發生問題,大家都是證人。也許那些資料對社會大眾是秘密,對政府是秘密,但是對我們大家才不是。總的來核算一下子就出來,每天生產了多少都可以清清楚楚的算出來;我們的紡織業是最早起家、最有財力的,哪個老闆沒賺到、存到錢的?

南進政策失敗、中國大陸崛起

很多商人跑到南非去,因為當時和南非還有邦交,以前華航還有經新加坡到南非的班機,但現在沒有了;又南非種族衝突大,台商在那裡設工廠時,工廠裡黑人看不起白人、白人看不起黑人,所以在那邊不行。然後很多商人又到東南亞,蘇比克灣、胡志明市這是我們所謂的「南進政策」。但是在1997年發生了亞洲金融風暴,整個東南亞經濟崩盤,就是泰國幣300元兌美金1元變成3000元兌美金1元,所以台商在東南亞從印尼、馬來西亞、泰國到韓國全部屍骨無存。1997年是個里程碑,宣告東南亞的工業化是不可能的,即企圖引進外資搞工業化結果是不可能,特別是如何跟中國大陸比。

中國大陸為什麼崛起?台灣從來不正視,從1949年共產黨竊取大陸後,我們的所有訊息就被圍堵。中國人最會弄東弄西,這二、三十年來所需要的各種物品,都是他們自己埋頭硬幹製造,特別是紡織品,光是紡織大學全國就有70所,在紡織品方面,全是盲目、封鎖性的土法煉製而來,等到西方技術進去正好迎頭趕上。台灣的化纖業之所以幾乎都跑到大陸去,是因為輕油煉解本身需要很多技術,而台灣的技術幾乎都是跟西方買來的,所以難以跟西方競爭,因此,移到中國大陸後,結合他們本土發展出來的技術,加上吸收西方的技術,必可超越西方,所以台灣的化纖業都跑到大陸去。

從民國86年後,台灣的紡織業開始負成長並呈萎縮狀態,到南非、東南亞投資都失敗。1997年的金融風暴,讓印尼每天有一億人當下那餐沒著落;韓國也是相當慘,19971225金大中當選總統,韓國政府當晚宣佈總共欠外債3千多億。台灣經過50年,外匯存有2千多億,雖然其中有些是假的(外資炒股用),可是韓國竟然欠到3千多億;韓國現在有韓劇、手機,其背後都是外國資本,其實整個國家都已拍賣給外國資本了,所以說,韓國現在只剩下一個殼,背後操縱的都是白人。

我們的紡織業到處跑,事後證明也沒有一家起來,只有年興紡織到薩爾瓦多成功。斯里蘭卡、孟加拉也去了一堆,幾乎都死光光,和當時政府的南進政策目標相反。但是到中國大陸的台商都不斷的興起,美國、歐洲都在想盡辦法抵擋,但是只有三年的時光,更大的一波狂潮都開始跑往大陸。中國大陸如同一個磁鐵,因為它的利基太強,致台商的紡織紛紛西進,中國大陸磁吸的效應不在於出口強勁,而是有極大的消費力。以前台商在廣東的東筦設工廠,離香港很近以便出貨、或以便隨時逃跑,現在所有的台資工廠都遷移到上海旁邊的崑山(台灣城),以前是在大陸的大門口,現在深入內地,全都是為了大陸廣大的市場。中國大陸對台商而言,不再只是個工廠,而是個賣東西的地方。王永慶想去寧波,寧波成為台塑的根據地,不只石化業還包括他想做的汽車王國都在那邊,打算面對全中國的市場… …End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pa285&aid=3833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