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1/16 15:03:47瀏覽5845|回應0|推薦31 | |
106.1124日清晨告別老姆登,我們將繼續逆怒江上行,到達此次雲南行最北方的目的地:雲南與西藏交界處,怒江峽谷最北端的丙中洛。 從老姆登盤旋下山之後來到怒江邊,沿著怒江狹小的河谷一路北上到丙中洛有213公里的山路,道路本來就狹窄,再加上沿路都在施工,使這一段路程行來特別的艱辛。 原本預期黃昏前就可到達,沿路還可以下車觀賞幾個景點的,到最後只觀賞了一個「石月亮」,其他的時間都塞在路上。 在怒江上游高高的山嶺之上,出現了一個圓形的透空山洞,彷彿是月亮出現在山頂之上。 峽谷中的怒江 石月亮停車場旁的商家裡,掛著整排的民族服裝,五顏六色的,也弄不清楚是哪一個族群的。 因為道路越變越狹窄,到達距離丙中洛80公里左右的一處林木產品管制站時,還必須換成五人座的小車才能進入。 一路停停塞塞,到達丙中洛時已經是入夜後的下午七點鐘,這一天的崎嶇山路行弄得人疲馬困、苦不堪言。 第二天一早起床之後,先去村莊外的桃花島觀景台,關賞丙中洛的日出霧景,摸黑沿著公路向外走了10分鐘來到昨天經過時沒有停車的觀景台。回望丙中洛鎮所在的台地,燈火還亮著。 丙中洛後方的山頭,昨夜下了一場雪後已經白了頭。 因為身在峽谷之中,日出的時間會很晚,所以主要的是觀賞怒江峽谷上的晨霧,觀景台對面的台地是怒江第二灣以及桃花島。 桃花島其實並不一座島,而是怒江在此受山勢的阻隔而形成 一個大灣頭,灣頭上因為地形相對平坦而有村民開墾居住,名為紮那桶村。之所以被稱為桃花島是因為每年三、四月時,這裡滿山滿坡的桃花盛放。因為早年交通不便時,雨季村民橫渡怒江經常發生事故,村民們每年農曆二月初十桃花盛放時,都會過「桃花節」,這天村民們用蕎面、稻草和竹子做成一個桃花神,念經儀式後,和祭品一起投入江中,祈求洪水不再肆虐。現在因為興建了吊橋居民往來兩岸已不再危險,但這個傳統仍被保持下來。 當天日出的雲霧並不大 空拍丙中洛的梯田 早餐之後驅車參觀第一個景點「秋那桶村」,路過怒江對岸的霧裡村。 秋那桶村是一個以優美的田園風光著稱的小小村落,位在丙中洛的最北端,秋那桶寨,是怒江大峽谷北端的最後一個村子,與西藏交界,再往北走就只馬幫的小徑了,可以直接通往西藏察隅。秋那桶寨是一個尚未被開發的原始小村,它座落在群山環抱之中,四周山坡樹木茂盛,鬱鬱蔥蔥,一座座小木屋順坡而建,周圍環繞著綠色的麥田,石片瓦頂在陽光下折射出銀光。 村落中最明顯的標誌就是那座教堂 秋那桶寨有40多戶人家,大都以豢養性畜和種植玉米小麥為生。村民就地取材,整個村子的房屋都以木質結構為主,屋頂則鋪上薄石板當瓦片。這些木屋面積都不大,分上下兩層,上層住人,下層作為豬圈、牛圈,或堆放乾草糧食雜物。 晨起耕種的村民以婦孺為主 有藏族建築風味的民居 屋頂的石板瓦是其特色之一 午餐之後我們去走一段茶馬古道,這是一段號稱到現在還在使用的古道,從朝紅橋到霧裡村往返步行需時約3小時。 茶馬古道,是古代雲南、四川與西藏之間的貿易通道。由於是用川、滇的茶葉與西藏的馬匹、藥材交易,以馬幫運輸,因而得名。其分佈較絲綢之路更為繁密,是目前已知亞洲大陸最龐大複雜的商業道路。而馬幫,是中國大西南茶馬古道上特有的一種徒步運輸隊伍,主要是因應當地山高水急的地理形勢。馬幫的首領稱為「馬鍋頭」,而「趕馬人」則是由鍋頭所雇請的夥計,人稱「馬腳子」,運貨的並非馬匹而是由負重力強、耐力足的騾子居多。近代由於各式各樣的運輸交通工具逐漸發達,公路網逐一完成,如今,像馬幫這種辛苦吃力的運輸方式已經式微衰落了,但聽說丙中洛通往藏東南地區的馬幫隊今天仍在古道上穿梭。這條至今依舊活著的茶馬古道,始於丙中洛,沿峽谷溯怒江北上,通往西藏林芝地區察隅縣察瓦龍鄉政府所在地紮那,全長70公里。這條路既是滇藏古驛道,也是今天察瓦龍溝通外界唯一常年通行無阻的道路,該鄉物資進出主要以來此路。 這一段路試鑿山壁而成,斷崖下方就是滾滾的怒江。 通往霧裡村的古道 霧裡村的石板屋頂建築 吊橋下的水磨坊 回程,古道大致平坦好走,怒江沿岸的風光秀麗,是一趟愉快的賞景路程。 返回丙中洛鎮時路過怒江邊上氣勢雄壯的石門關。石門關位在丙中落臺地的北端,怒江由北邊蜿蜒而來,來到此處高黎貢山和碧羅雪山兩座山間的絕壁,從江邊拔地而起直衝雲霄,形成一道500多米高、200米寬的巨大石門。 怒江第一灣位於丙中洛南方,昨天來丙中洛的路程中曾經經過,但是因為夜暗而沒有停留,今天座車爬上山頭,從山上俯瞰這峽谷中有「怒江第一灣」稱號的峽谷。怒江因受碧螺雪山山脈阻擋,被迫繞行270º大彎而形成。 在遠方的碧羅雪山山頂也已經白了頭,山的那一頭就是「三江併流」的瀾滄江流域、金沙江流域。 難得的全團大合照 因為已經是藏族居住的區域,沿途可見的瑪尼堆。 從山上俯瞰丙中洛鎮所在的台地 下午的最後一個行程是桃花島探秘 從居住的旅館要走下深深的怒江峽谷,過了吊橋之後再爬上村落,因為歷程具有挑戰性,全團有三分之二的團員選擇放棄,留在旅社休息。 下山谷吊橋前,眺望對面桃花島上的村落。 這一條小徑是桃花島出入的唯一道路,路上遇到頭頂著籃子要到鎮上去的母女。 怒江上的的吊橋 巧遇一隊駝運建築砂石的驢隊,為了興建房屋,所有的建材就依靠這最原始的運輸隊伍,走過崎嶇的山徑運進村落中。 爬上高高的台地,來到村落大門。 太陽已經下山,所以並未在村中多做盤桓。 吊橋下的怒江河水已經呈現碧綠色,聽導遊說每年河水變綠的秋冬季節,是怒江沿岸最美麗的觀光季節。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