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批貧富差距大 - 選舉的口水, 兼談自殺 文中談過,不在多論。 另一個情緒議題,是台灣最愛,農業議題。 國人對“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有文化上的深刻感情,一提到老農,更是沒人敢說二話,立刻就給,津貼。 老農津貼,在台灣人的情感上,是給含辛茹苦的年老父母的紅包。 沒錢也要給,借錢也要給。 國人又從小被洗腦,什麼“我國以農立國”啊, 一提到這幾個字,就什麼政策都靠邊站了。 (廢話,工業時代以前,那一個國家不是“以農立國”? 你不爭氣,別人搞工業了,搞資訊了,你還在以農立國,有何可拗/傲的!) 因為這感情,台灣一選舉就炒米價,香蕉價,今年還加柿子。 其實,她連柿子長什麼樣都不知道,仍然可以攻擊對方的柿子行銷政策與政績。 實在講不出個究竟,她說不是柿子的種類,或價錢的問題,而是執政黨關不關心農民? (那些汗滴禾下土的,留守農舍的,無依的,老農們!!) 農業,除了是台灣人情感的 complex 外,真是重要議題嗎? 各位,數字會說話: 1951 年, 農業(包牧,林,水產,漁業)是台灣 GDP 的36%。 現在,只有GDP的2.6%。 除掉魚牧,不到一趴。 你說多重要? 各位到農委會去要最新資料,真正的農民,(屏東姓蘇的不算),可能不到總人口的 10%。 問題是我們台灣人,不但重感情,(即非理性),台灣人還最恨,那些剝削(汗滴禾下土,留守農舍的,無依的)老農的菲薄收入的米蟲,菜蟲,與果蟲。 我個人認為,這些蟲是(毛澤東叫臭老九的)左傾文人寫文章時,發明的字眼。 可是台灣媒體卻堅信,這些都是實體生物,三不五時,就引其為台灣農業問題的癥結所在,大做文章。 (台灣媒體,也深信“小三”,“宅男”,以及“日本AV人物“,為實體生物!) 最經典的新聞故事通常是: 蔥價漲了,消費者要不到原來免費贈送的蔥,然而,記者發現,(老)蔥農卻還是吃不飽也餓不死。 媒體,於是大喊有菜虫! 而通常的結論,就是政府即無能,又無感。(政府也是實體生物,要有感!) 然後,就有某大學研究生投書,要“有關機構”提出有效對策,徹底解決云云。 那個投書的大學研究生,如果修過大一經濟學,應該知道這菜蟲,果蟲的學名,叫批發商,或中盤商。 他們,在產銷鏈過程中,或提供資金,或倉儲,分配,運輸,行銷等附加價值服務 (added value service)。 他們賺的錢,也是國家的 GDP 的重要部分,(學名商業)。 他們的所得,也受市場左右,比不是你政府能管的地界。 各位台灣的選民,政治是要理性的。 台灣的農業,不再是1951年的農業,農業雖式微,可是卻造就了不少的資本家,地主,與比你有錢的老人。 而今日的農舍,可很多是豪宅。 最重要的是,政府越小越好。 別讓凱撒去市場。 後記: 讀一在美的格友留言,說韓國的小橘子,已經在加州上市了,這說明台灣農業政策徹底失敗,也是馬英九的錯。 我這的韓國超市,何止小橘子,什麼韓國東東都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