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紫色手環到生命最初的感動
2008/11/21 09:45:45瀏覽1240|回應1|推薦5

   今年的冬天是個景氣衰退的寒冬。在這樣的季節中,人心不免生出更多的報怨:失業的人報怨老闆,減薪的人抱怨主管,業績差的報怨客戶……好像彌補遺憾的唯一出路就是抱怨。就在這時,美國的鮑溫牧師推出了「不抱怨運動」:用一個紫色的手環扣在你的手上,每抱怨一次,就換一個手帶。

  

  這真是一個太美妙的主意。它把我們內在的一個看不見的心態,轉變成一個我們可以看到的外在表現,因而可以時時發現我們內心的小小邪惡,即時把負面的思緒,作最快的轉化。

  

  鮑溫牧師這麼做,我想後面的深意在於提醒我們每一個人,上帝當初造人的美意,他對自己捏出的泥人吹了一口氣,這就是生命最初的感動。這口氣究竟是什麼呢?讓我們可以從今往後,有別於其他的動、植物?這就是上帝對世人的愛,就像祂在跟世人的約定中所承諾我們的,祂要用永遠的愛愛我們。而每一個信靠上帝的人都知道應該行上帝對我們行的,當祂以這樣永遠的愛愛我們時,我們也應該這樣以永遠的愛愛他人。只有這樣的愛,才能夠終止仇恨。

 

  儘管美國經濟衰退,但是我深信,這些都是暫時的,美國曾經是,也永遠是真正的大國。因為他們的國家有鮑溫牧師這樣的精神領袖。這件事也讓我聯想到,在九一一事件之後,美國國家發出的第一道政策是:保護國內的伊斯蘭教國民。反觀我們的二二八事件,為了選票,每次選舉時都拿來再用一次,只要能換來選票,對有些政黨來說,社會上多一點仇恨又有什麼呢?

  從歷史的角度,從一個更大的視野來看,不在於一個國家發生了什麼事,而在於發生了這樣的事件後,社會以怎樣的態度來看這件事,以怎樣的心態來善後。這真的是可以讓每一位執政者省思的。這樣深入到文化深處,談笑間無意中流露出來的寬容與博愛,是我們永遠的感動,和我們作為人的最尊貴的榮耀。

  我們台灣的社會什麼時候,才能孕育出一個鮑溫牧師呢?如果一個曾經的總統,連法律的底限都夠不到,從板橋看守所到道德上限的距離究竟有多遠呢?

  好,我會把我的紫色手環換兩次!

  

 

 

 

( 心情隨筆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im9&aid=2404054

 回應文章

hon
Re: 從紫色手環到生命最初的感動
2008/12/13 23:11
張系國用「台客」來稱呼生活在這塊台灣土地上的人們,不論是閩南人還是客家人,不管原住民還是外省人,而且,他點出台客的普遍特質:「質樸爽快、純真可愛」。

確實,因為「質樸爽快」,所以台客大概是最好客的,尤其是對旅行在外的人,常給予無限的熱情和方便;但,也許也是因為「純真可愛」,所以台客很容易受政治人物操弄,撕裂族群,好像生活中的任何事,都可以泛政治化。

台客,有時真不知道該說可憐,還是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