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1/11 09:44:27瀏覽517|回應0|推薦1 | |
●主動學習/只要有興趣,就能學得又快又好!
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一個現象,我們這一代的人,學習英文是從國中開始,直到國中一年級,我們才開始唸:「Aa, Bb, Cc」。但因為時代快速的變遷,讓我們體認英文對下一代的重要性,所以當我們成為孩子的父母時,大多讓孩子從小學,甚至從唸幼稚園時就開始學習英文。
算一算,我們自己學英文的時間,從國中到高中,只有六年的基礎時間,但現今我們卻提早讓我們的孩子學英文,從雙語幼稚園開始,小學、國中到高中,甚至到進大學之前,孩子就己經學了十幾年的英文,足足比我們年輕的時候多了八年的時間。照理講,多八年的學習,應該可以讓現今孩子的英文程度比我們要好很多才對,但看一看這幾年的英檢結果,高中生的英文能力普遍都比我們那個年代進大學的時候還差。最近三年,台灣學生的托福考試成績也年年倒退,甚至低於韓國學生的平均分數。
這不是很奇怪嗎?為什麼我們的孩子,學英文的時間比我們久、唸英文的時間也遠比我們年輕的時候多,但英文能力竟不及我們年輕時候的表現?
問題就在於,孩子對英文沒有興趣,沒有興趣,即便他花再多的時間學習,效果也有限。事實上,要讓孩子學好英文,並非一件難事。真正要學好英文並不需要花那麼長的時間,國外研究分析,一個完全不會說英文的人,如果到英語系國家去生活,只要八個月的時間,他就可以說一口流利的英文。此前提在於,他有沒有打從心裡認為英文是他生活上必要的工具、對英文產生學習興趣,自願地去學習英文。只要存有這樣的心態,父母其實不用花太多精神,孩子自己就會學得又快又好。
但是我們還是看到很多父母無法跳脫強迫孩子學習的迷思,想以「給孩子一個說英文的環境,孩子的英文就會變好」的方式,讓孩子學英文。幼教專業學者,也是台北師範學院兒童英語教育研究所長張湘君老師的親身經歷,卻足以讓天下父母省思。
由於張湘君相當清楚英語的重要性,為了讓女兒學得一口好英文,她採取「浸泡式學習法」,認為把女兒「泡」在一個全英語的環境,她的英文想不好也難。於是,她的女兒從三歲開始就送到全美語的幼稚園,雖然她和女兒說中文,但家中電視卻只看英語頻道。
這樣「浸泡」在全英語的環境中,對她的小女兒產生極大的文化衝擊,因為待在幼稚園和外籍老師相處時間太長,女兒個性變得非常外向,在肢體上喜歡擁抱,也會要求大人說「Sorry」。久而久之,英語變成她的母語,講中文時,反而是用英文的思考來翻譯成中文,她會說「念我一本書」(Read me a book)、「你好嗎?今天」、「我肚子很餓,現在」。到後來,張湘君的小女兒越來越不喜歡中文,覺得中文很難,甚至認為自己不是中國人,對西洋文化如數家珍,對中國文化全無興趣,自我認同出現混亂。
看到女兒身上的怪現象,張湘君反問自己:「我們究竟是要培養一個英語流利的庸才?還是培養一個英語說得通就可以的專業人才?」因為這個慘痛的教訓,如今張湘君非常明確地反對全英語的幼兒學習環境。大多數的父母只是讓孩子花很多時間學英文,卻忽略要引導孩子自己對英文產生興趣,讓他自己去主動學習。同時,父母也忽略了孩子學習中文的重要性,一個連中文(母語)都說不好、表達不清的孩子,外語能力怎麼會好呢?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