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卓著的【音樂工作者】—悼念林宜勝
2011/09/21 07:41:28瀏覽1711|回應4|推薦89

大學甫一畢業﹐同學們即各奔前程﹐自此天各一方。沒想到這一別﹐竟四十幾年﹗數月前﹐方與他們聯絡上。

筑筠居間負責﹐傳送給我已聯絡上的同學名冊。因我們系大人多﹐且時間久遠﹐當我邊看名冊邊回憶時﹐有些名字看似熟悉﹐卻又陌生﹔有些人的臉龐清晰現前﹐有些卻又模糊不清。

今夜﹐在數則電郵中﹐看到嘉雄送來的一則消息︰

林宜勝追思紀念音樂會

永豐金控音樂廳

地址:台北市八德路2段306號

日期:8月26日 晚上7點30分

我愣住了﹐遠居海外﹐不能去參加這追思會﹐為什麼會寄來﹖突然靈光一現﹐再唸一遍名字﹐哦﹗是他﹗班上那瘦瘦高高﹑斯斯文文﹑有點兒靦腆﹑又有點兒憂鬱的男生﹐比我們年長﹐看來成熟內斂些。趕緊去信確認﹐馬上收到回音︰「沒錯﹐就是他﹗」嘉雄還告訴我︰他是末期肝硬化﹐於2月15日清晨走的﹐並附上一篇陳義雄先生寫的悼文《打了美好一仗﹐得勝!林宜勝老師安祥的走了》。

很慚愧﹐宜勝是我同學﹐卻得借助陳先生的這篇悼文﹐才對他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也許在我們那年代比較保守——上課共聚一堂﹐下課各自分散。男女同學之間的課餘互動﹐並不頻繁。即使能增進彼此互相了解的郊遊與舞會﹐大學四年﹐我們也僅辦過一次。如果時光能倒轉﹐相信我們會比那時候懂得珍惜與守護這難得的同窗情誼。

從悼文中方知︰宜勝誕生於花蓮﹐中學時受音樂老師郭子究的影響﹐開啟了心靈的音樂之窗﹐遠赴屏東向鄭有忠老師學習小提琴﹐成為台灣史上第一個交響樂團〔 有忠管弦樂團〕的演奏團員。

他是台灣大學交響樂團的創立功勞者﹐並任第一屆樂團團長。

當年台灣第一本音樂雜誌《愛樂月刊》面臨停刊狀態﹐因無稿酬﹐無外來稿﹐宜勝與陳先生不眠不休﹐用許多筆名撰寫文章﹐苦苦支撐出刊十年﹐為台灣樂團提供音樂新知與資訊。宜勝還在月刊上開〔Hi-Fi 漫談〕 專欄﹐翻譯《大提琴泰斗卡薩爾斯的悲歡歲月》﹐使《愛樂月刊》成為台灣第一本音樂兼音響的雜誌。

音響界龍頭洪建全家族接受宜勝的建議﹐由他策劃創立了台灣第一座以音樂為主的視聽圖書館〔 洪建全視聽圖書館〕。於1975年9月開館的同時﹐任館長的宜勝還翻譯了《高傳真音響系統》(High Fidelity Systems by Roy F.Allison ) 和《再生音響》(Edgar Villchur原著)﹐這是台灣第一次中文音響專業書籍的出版。

因當時國立藝專(今為國立台灣藝術大學) 並無音響課程﹐受音樂科主任史惟亮教授之邀﹐前往演講 。後並在東吳大學與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簡稱〔北藝大〕) 開課﹐是台灣史上第一位音響學講師。亦在東吳加開台灣史上前所未有的課目——〔音樂欣賞〕及在北藝大增授 〔音樂文獻探討〕。

他很早就涉獵〔提琴製作藝術〕,並蒐集提琴的修理修護名著研習,使他成為優秀的提琴修理和修護名家。他常為音樂界人士和學生做免費的服務。

早年﹐他還在啟明學校教過盲生演奏提琴族系弦樂器﹔在音樂班教過小提琴﹔被文建會禮聘擔任〔電視導演訓練班〕講師﹐評審過金曲獎與地方文化中心的演藝節目﹐對各地許多演藝廳的音響工程之設計也付出過極大心血。他對音樂的熱忱與在這領域的殊勝才華可見一斑。

他有這麼大的貢獻﹐可是過世後﹐媒體卻於《台灣音樂百科辭書》裡找不到他的資料。 此書編撰時期﹐許多音樂界人士千方百計提供浮誇資料﹐希冀列名辭書永垂不朽﹐而宜勝卻拒絕提供個資給辭書編委﹐因為他是一位不求聞達﹑不在乎名利﹐默默地﹑紮實地﹐耕耘本土樂教推展的先驅者。

對宜勝我不禁肅然起敬。在今日社會﹐許多人為名利削尖了腦袋鑽營﹐像他這樣的人真如鳳毛麟角了。對未能親口告訴他——「雖沒列名《台灣音樂百科辭書》﹐仍永垂不朽﹗」而深覺遺憾。相信我們全班同學皆會以他高貴的人格特質為榮﹗

所居新墨西哥州﹐現為季風降雨時節﹐此時﹐窗外雷電交加﹐風狂雨驟﹐似伴我同聲哀悼。夜已深﹐我卻了無睡意﹐腦海裡全是宜勝那瘦瘦高高﹑斯斯文文﹑有點兒靦腆﹑又有點兒憂鬱的模樣。台灣音樂界損失了一位功業卓著的【音樂工作者】——他從不以音樂家自居﹐真教人痛惜。我知道﹐緬懷他﹐今夜將是個不眠夜﹗  

註一﹕林宜勝生平事跡參考陳義雄先生的悼文《打了美好一仗,得勝 ﹗ 林宜勝老師安祥的走了》

註二﹕ 圖片摘自網路﹐如有侵權﹐請通知﹐即刻取下。

( 心情隨筆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heresajaw&aid=5658463

 回應文章

~大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默哀
2011/09/24 05:44
向無名英雄致敬!
生榮勝於死哀,
也希望我們能對認識的人在生前有多些關懷互動。
雲霞(theresajaw) 於 2011-09-24 06:24 回覆:
當開始聽到朋友及同學的死訊時﹐就體認到妳所說的應於他們「生前多些關懷互動」﹐以免造成未能及時的遺憾。

阿鍾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1/09/23 07:57

天不假年

不過 他 打過

一場美好的仗


雲霞(theresajaw) 於 2011-09-24 05:27 回覆:
這一生﹐能從事他喜愛的工作﹐打了一場美好的仗﹐雖天不假年﹐他仍是十分幸福的﹗

傅 孟麗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感慨
2011/09/22 12:12

的確在大學時期的許多同學

從無交集

我們卻在他們離世後

才開始認識他們


雲霞(theresajaw) 於 2011-09-22 12:25 回覆:
妳說得對極了

正因為在他們離世後

才開始認識他們

更加深了心中的追悔與遺憾


老查居士新書4-明月依然在心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夜安
2011/09/21 12:08

雲霞吉祥

很惋惜

痛失英才

祝福妳 如意


<鏡煙湖>
山水田園詩
詠物懷人詩
佛宗禪理詩
抒情憶愛詩
鏡煙湖的世界,沒有亂耳的絲竹,亦無勞形的案牘,只有不愧對美好時光的詩,靜靜相伴……
雲霞(theresajaw) 於 2011-09-21 12:23 回覆:
他人雖然走了﹐留下的典範卻長存我們心中。

感謝您為此痛惜﹐也祝福您吉祥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