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後,系裡同學如星雲流散,我也沒入茫茫人海裡,與他們失去了聯繫。
歲月匆匆,不知不覺地,幾十年就這麼悄然而逝。兩年多前,突然接到陳竺筠的email。她高興地說,終於從我一高中同學處得知我的電郵地址,從此我的名字就掛上了她寄來的一長串聯絡名單尾。
翻出畢業紀念冊,將聯絡名單上的名字,與冊上的照片一一比對。看見熟悉的臉孔,塵封的記憶逐漸開啟;看見完全陌生的臉孔,十分詫異,怎會不認識呢?也許系大,許多課分小班制,曾同過班的,自是熟稔些,其餘的,雖說是老同學,那感覺完完全全就像新朋友般。
一聯絡上,紛紛來函致意,一再說待我返台時要好好聚聚。去年十一月趁返台參加「世界女記者與作家協會2012世界年會」之便,陳竺筠與楊嘉雄分別去聯絡同學,為我訂下了紫藤廬之約。
這見面地點——紫藤廬是鄭振煌所選,想起十幾年前,看到他翻譯的《西藏生死書》時,心中十分激動。這是本深入探討如何認識生命本質,如何接受死亡,以及如何幫助臨終者和亡者的書。他在譯序裡提及:佛法的特質表現在通達生死一如、解脫輪迴的智慧上,更表現在「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的慈悲上。也如同他翻譯過程中的心境,此書的每一個章節,每一段文字都讓我感動不已。寒冬,夜深人靜,靈台清明,心思純淨,我邊讀邊做筆記,書中的字字句句鏤刻在心版上。對這位老同學信達雅的譯筆,十分欽佩,更對他的人生境界景仰萬分。從沒想過,相隔千萬里,有朝一日我們竟能再聚!
飛抵台北的第二天,11月2日,即是聚會的日子。近鄉情怯,見故人更是情怯。女人嘛,出門前,總思量著穿著。幾十年不見該穿什麼好?為喚起對過往青春年少的記憶,決定穿件明亮的大紅色短袖上衣,搭配條閒適的牛仔褲。走在前往紫藤廬的路上,邊走邊想:經過歲月的洗禮,以前苗條輕盈的我,從燕瘦變成了環肥,他們會不會認不出我來?還有他們又會變成什麼樣了呢?秋陽淡淡灑下,已非盛暑,不過心裡七七八八地想著、興奮著、緊張著 . . . 額頭竟微微沁出汗來。
先生陪我提前半個鐘頭抵達,在紫藤廬沈靜、素樸、典雅的氣氛下,浮動的心安定下來。我們從容地從院子裡的紫藤花架、池塘裡的錦鯉,看到室內的花廳、大廳、紫青房、佑廳、紫蘇房、紫缘廳。不論是牆上掛的字畫、桌上的插花擺飾及施叔青的一篇「它是台北的文化地標」,都一一駐足於前,慢慢欣賞這具歷史與文化意義的紫藤廬及細細體味它於1981年1月18日開幕時的宣言 —「自然精神的再發現,人文精神的再創造」。
終於響起了人聲,打破了周遭的寂靜。二十來位同學與他們的眷屬相繼到來,都認得嘛,可見變化不大。鄭振煌倒是一頭青絲轉成白髮,閃著銀光,好漂亮,一般人形容這是智慧的象徵。看他沉穩的笑容與睿智的眼神,此言不虛。
唸大學時,他就參加了晨曦社,潛心佛學研修數十年。有三十幾部譯著,以佛學書籍為主,並長年主持佛學講座、研習營及禪修營。終年忙碌地東奔西走,難得有幾天空,特為此次聚會留駐,心中甚為感動。
↑(左起:朱志騫,楊嘉雄,鄭振煌,雲霞)
見到楊嘉雄,因他熱心地常發email給大家並舉辦此小型同學會,於是尊稱他聲班長,他馬上謙虛地說:「班長是郭譽珮。」郭譽珮是我們那屆聯考的乙組狀元,自然成為大家擁戴的班長。我趕緊補句:「郭譽珮是畢業前的班長,而你是畢業後的班長!」
當陳竺筠踏進紫緣廳時,風采依舊,讓我想起第一次見她的情景。那時已經開學,教授領著她進教室,將剛隨同家人自英國遷台的她,介紹給大家。我立即被她端莊大方的氣質及一雙盈盈秋水,卻似起了層霧般,散發出柔和溫婉的神韻所吸引。她一口流利的英語,更教剛進大學還在文法與會話中奮鬥的我羨慕不已。
從同學的來信中獲知,她留校任教,後嫁給了文壇上享有盛名的王文興教授。1965年王教授自美深造歸來,即受聘於台大外文系。我沒上過王教授的課,對他的認識全來自於日後報章網路上的報導,如1973年出了《家變》一書、花了25年完成《背海的人》的寫作、2009年為第13屆國家文藝獎得主、2011年獲頒法國藝術與文學騎士勳章 . . . 。他的作品深具實驗性與創新性。對寫作嚴謹、提倡精讀的王教授洋洋灑灑的諸多介紹中,令我印象深刻的倒是他的自比「寫作過程如同打鐵,一字一句都是打出來的。」陳竺筠優雅嫻靜的神態,散發出一股恬淡愉悅。很明顯地,志同道合的他倆是對神仙眷侶。
↑(左起:陳竺筠,楊玉惠,雲霞,顧雙璧大姐,顧雙璧)
此時一眼瞥見朱志騫步入,臉上飽滿紅潤,他怎會越活越年輕了?想當年,比我們年長十來歲,他的成熟穩重,襯出少不更事的我們更加稚嫩 。如今歲月把他變年輕,卻把我們變老了,這之間曾有的差距被一把抹平。
班上有對姊妹花,顧雙璧與顧雙輝。記得初識打招呼時,明明在身前,怎麼一轉眼,又在身後,以為自己眼花,原來是對雙胞胎。這次顧雙輝沒空,顧雙璧從關島趕來,大姊陪她與會。她大姊是我們同系學長,高我們好幾屆,與白先勇、陳若曦、王文興同班。
(左起:顧雙璧,雲霞)
話不多的楊玉惠,看起來挺斯文秀氣。陳綺紅帶著她的攝影專輯與大家分享,一臉笑容、活潑開朗的朱開芬、還有名字響亮、身材仍保持如少女般苗條的李醒夏與我,三人一起認真地翻閱陳綺紅傑出的作品。有的還獲獎,真不簡單。陳綺紅說有時候為拍張好照片,得在景點守候好幾個鐘頭呢。的確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任何事情的成功,都需付出代價。
曾為人師表的鄭正位遠從台中霧峰趕來,盛情可感。他做事一向認真負責,肯定是位好老師。張重彥,和泰汽車的總經理,精力充沛,毅力驚人,難怪能抗癌成功。他今年八月一日正式退休,相信他必是退而不休。朱貞和,帶來青果運銷合作社2013年的水果月曆,分送大家,這是份實用且有意義的禮物。好喜歡這份月曆,台灣水果在我心目中是世界第一。返美後,即高掛家中牆上,每個月可欣賞到不同的水果畫面,重溫在台時品嚐它們的滋味。
馬承驌,樣貌身材都沒變,還是一副好好先生的模樣。劉信義問我,可還記得他名字?不問還好,因為在email上,看到要來參加者的名字,我都認識。只是臨時給他這麼一問,舌頭突然打結。他不想讓我難堪,趕緊報上名來。我們同過班,當然認識,不過經此一問,今後,他的名字,我可是牢牢記住了。
當年,大家在椰林大道上,忙碌地來匆匆、去匆匆,沒好好聯誼過。或許那時太年輕,覺得有大把青春可供揮霍,還不懂得珍惜人與人之間的緣分。待青春已逝,再回頭,方領悟 ~「佛說: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換今生一次的擦肩而過。」四載同窗,那得回眸多少次才換來如此深厚的同學情誼啊?!
和風式的午餐送來,色澤引人又營養可口。熱絡的聯誼聲,暫且消失。環顧四周,看看這些低頭用餐的老同學,分開那麼久後,還能共聚一堂,心中竟漲滿了幸福的感覺,也深深領會網路上傳來的幾句話:
朋友是琴,演奏一生的美妙;
朋友是茶,品味一世的清香;
朋友是筆,寫出一生的幸福;
朋友是歌,唱出一輩子溫馨的祝福。
無奈曲終,終歸人散。我們步出紫藤廬,請先生幫我們大夥兒來個合影留念。他高喊:「帥哥美女,請看這裡。」都這把年紀了,還帥哥美女呢,大家噗哧笑出聲來,他成功地將歡樂的此刻定格。
同學合影
(前排一:鄭振煌 二排左起:楊嘉雄,陳綺紅,顧雙璧(略後),李醒夏,雲霞,張重彥 三排左起:馬承驌,朱志騫,鄭正位,劉信義,朱開芬,楊玉惠,陳竺筠,朱貞和)
(與眷屬們合影)
接著楊嘉雄還安排就近參訪“殷海光故居”,去向教過我們「理則學」的殷教授致意並緬懷這位令人敬佩的一代哲人。
與不去參訪的同學揮手道別,日後大家還會再見嗎?西藏女詩人扎西拉姆•多多的詩——《班紮古魯白瑪的沉默》浮上心頭,它應是此時心情的最佳寫照:
「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裡,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裡,不來不去 . . . . . . . .」
註:這首詩《班紮古魯白瑪的沉默》被誤以為是倉央嘉措/六世達賴喇嘛的詩——《見與不見》。
2013/08/30 16:41
Dear 雲霞(theresajaw):
特前來恭喜您所發表「紫藤廬之約」一文,已經登上聯合新聞網首頁,生活消費|貼心下午茶,歡迎有空前往觀看。^_^
電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