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照顧好自己才能照顧好摯愛親人
2016/10/08 22:51:33瀏覽1553|回應0|推薦5

照顧好自己才能照顧好摯愛的親人
沈政男

照顧失智失能老人家或身心障礙親人,是一條漫長又孤單的路。沒錯,愛有多深路就有多長,但光靠對親人的愛與責任感,並不足以應付經年累月、日以繼夜的照顧重任,還得熟悉相關照顧知識與技能,而其中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顧者的自我照顧。

我從事長照工作十幾年,接觸過數以千計的長照家庭,長期累積的經驗告訴我,只要家屬臉上充滿疲憊、無奈或者怨懟的神情,被照顧者絕對不可能過得好。

照顧好自己才能照顧好摯愛親人。家庭照顧者首先必須學習自我察覺,知道自己處在怎樣的狀態,才能尋找因應之道。在照顧初期,照顧者最常見的反應是「為何是我?」困惑、怨懟與氣憤等情緒油然而生,大約要半年到一年才能慢慢接受與認同照顧角色。而如果對被照顧者的病情不熟悉,比如無法了解失智長者為何反覆詢問,也可能以為對方裝病、故意找碴,而更加不悅。

認同照顧責任以後,接下來進入學習期,這時照顧者開始摸索各類照顧知識與技能,也慢慢累積照顧心得,而隨著照顧工作逐漸上手,照顧負擔也會減輕一些。然而這通常只是暫時狀況,等到失智失能長者出現新的照顧問題,比如不睡覺不吃飯或者激躁不受控制,便又產生新的困擾。此外,也可能因為其他家屬的批評與挑剔,而對自己的照顧能力產生質疑或厭惡。

照顧難關一重接一重,度過去以後,又能每天守著摯愛親人,在難以成眠的夜裡等待天明。一年又一年,連過年都不能休息,何時才能穿過似乎永無止境的隧道,看見光亮的未來?許多照顧者即使可以應付各類照顧問題了,沒有什麼重大照顧挫折了,光是日復一日把別人需求放在自己前頭的長期犧牲,就可能造成身心疲累,甚至心力交瘁。

照顧工作進行三、五年,大部分家屬都有失眠、焦慮、沮喪、洩氣等狀況,調適得好可以繼續走下去,而如果嚴重到影響體力與專注度,無法再勝任照顧工作,甚至出現想要結束自己生命或者送走被照顧者的念頭,都代表照顧負荷已經破表,不能再獨自撐下去了。

當照顧者警覺到身心俱疲、照顧品質下降,或者經常討厭自己或被照顧者時,一定要向心理與照顧專業人員求助。有幾種資源可用。一是家屬支持團體,也就是照顧者們定期聚會,聊聊照顧甘苦,相互打氣,再回去走漫長的照顧之路。這類組織帶來的鼓舞效果相當巨大,值得醫療與長照單位大量發展。

其次是學習照顧技能。不少家屬以為自己日夜照顧,應該是世上最了解被照顧者的人,「如果我處理不來,也沒有更好的方法了」,其實這正是一種照顧疲累的徵兆。讓專業人員來幫忙分析照顧困境,提供最新照顧技能,可以減輕照顧負擔。比如失智長者半夜不睡覺,處理上必須增加白天活動量,減少打瞌睡,而非一直增加安眠藥,才不會搞亂睡眠周期,弄得更難照顧。

此外,也必須引進照顧資源,一起分攤照顧工作。有些照顧者會有「救世主情懷」,寧願獨自承擔,不想麻煩其他家屬,或者畏懼親友鄰居眼光,即使瀕臨崩潰也逼自己要撐下去,這些心態其實都無必要。讓其他家屬分攤照顧責任並非為自己著想,而是為了更好的照顧品質。當然也別忘了善加利用公共長照資源,可向縣市政府長照窗口接洽,或者致電長照專線412-8080

照顧親人七、八年後,度過了種種照顧挑戰,又會重新找回平衡狀態。這時看著日漸老去的親人,難免想到自己怎麼最近老是忘東忘西,會不會跟老爸一樣也開始失智了?門診偶而會遇到擔心自己罹患同樣疾病的家屬,大部分給予說明以後都能寬心。事實上照顧者熟悉了被照顧者的疾病,反而容易避開相關危險因子。

照顧責任在被照顧者過世後結束,但那份時時擔憂警戒,連吃飯睡覺也不安穩的心情,還需時間調適,才能逐漸平撫。有的家屬覺得卸下照顧重擔,鬆了一口氣,也有人對被照顧者滿懷思念,一想到就淚眼潸潸。如果始終不能從悲傷情緒裡走出,可能是憂鬱情緒的徵兆,應尋求心理專業評估與協助。

------------------------------------------

這篇文章是《今周刊》的長照專刊邀稿,編輯透過臉書找上了我,因為我寫了非常多的長照文章,發表在網路上頭。

這類長照專刊一一出現,但都是集體書寫,因為鮮少有人可以隻手貫通這個主題。

寫老化,寫失智,與寫照顧甘苦的書籍越來越多,但以長照為主題的專書,一個人所寫,兼顧實務經驗與宏觀制度的作品,還沒出現。很奇怪,出版社似乎不覺得這是個值得以專書撰寫的主題。當然,能夠兩面兼顧的寫手,也是鳳毛麟角

( 興趣嗜好偶像追星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hegloberover&aid=7712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