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解構正向思考:《失控的正向思考》書評
2012/10/28 19:27:49瀏覽2376|回應0|推薦0

書 評-積極樂觀 真是萬靈丹?(2012-10-27 中國時報)
沈政男(精神科醫師)

 好友近來在臉書推薦哈佛大學的「幸福課」網路課程,內容全是「感激」、「養成良好習慣」、「如何讓愛情持久」這類通俗勵志書常有的實用策略,我邊看邊感困惑,大學課堂為何教這些?直到讀了芭芭拉.艾倫瑞克的《失控的正向思考》才恍然大悟,原來這是目前風行美國的正向心理學。

 「正向思考」意指用樂觀積極的態度來看待自己、世界與未來,聽起來沒什麼不好,但艾倫瑞克親身體驗了「失控的正向思考」帶來的副作用。約十年前,她60歲時罹患乳癌,從獲知病理報告到接受手術化療,身心遭受折磨,焦慮、憤怒、憂鬱種種負面情緒接踵而來,她想訴說發洩,卻引來大批「粉紅絲帶」(乳癌支持團體)成員的皺眉反應,因為她們堅信「正向思考可以戰勝癌細胞」,「乳癌讓心靈昇華、是女人一生最好的禮物」,何需愁苦怨懟?

 艾倫瑞克感到荒謬,於是開始探究歷史脈絡。她發現正向思考起源於19世紀的「新思想運動」,此派人士受夠了強調辛勤工作、自我檢視的喀爾文教義(即新教倫理),轉而相信「只要取得精神無窮力量,就能掌控物質世界」的理論。當時美國社會盛行神經衰弱這種新興疾病,「新思想」聲稱能利用談話治療讓患者康復,逐漸吸引大批信眾。

 到了20世紀邁入工商社會,皮爾牧師寫了暢銷書《積極思考的力量》(世潮),並且馬不停蹄到各地宣揚正向思考,開啟了「激勵產業」先河,許多公司行號、機構組織紛紛請來口才便給的勵志演說家,以催眠式的口號、教練般的加油手勢,灌輸員工只要有乾淨明亮的思維,「連被解雇的絕望感都能管理」。甚至某些教會也採用了類似作法,揚棄苦難與救贖的故事,將佈道會辦得絢爛熱鬧。

 正向思考經過學術包裝就成了正向心理學。傳統的兩大心理學理論
──精神分析與行為學派,偏重探討病態想法、負面情緒;正向心理學反其道而行,要脫離月之陰暗面,教導人們「更快樂」的方法。正向思考的「吸引力法則」說,「只要觀想渴望的事物,堅信不移,最終就能獲取」,這信條亦成了暢銷書《祕密》的主軸,吸引廣大讀者,連脫口秀名嘴歐普拉都極力推薦。

 2002年至2006年間,美國從網路泡沫與911事件復原,房價與股價飆漲,樂觀主義開始在商界蔓延。民眾以為房價只升不降,獲利可期,加上正向思考鼓勵大家「實現物質渴望」,於是連還款能力不佳的人都紛紛進行借貸,「把房子當成提款機」,十年之內二次房貸膨脹了數倍。甚至連一向冷靜的金融業也無免疫能力,雇用起勵志講師,灌輸交易員、分析師熱情與美夢。

 其實在2007年金融危機出現之前,早有部門主管提醒雷曼兄弟的執行長泡沫化的可能,但馬上被炒魷魚。經濟蕭條以後各界開始反思,負責把關的管理人、監控單位何在?後來才知公部門深信樂觀教條,評等機構亦因而掉以輕心,喪失踩煞車的功能。艾倫瑞克在《失控的正向思考》一書裡,即因此試圖將正向思考的罪過強化,以支撐「瓦解美國」這樣的書名副標,但金融風暴成因複雜,此部分立論稍嫌薄弱。

 艾倫瑞克是美國著名的專欄作家、社會評論家,擁有生物學博士學位,曾寫了不少暢銷書。在《失控的正向思考》一書裡,她從田野資料、歷史沿革到理論批判,層層鋪排,兼有記者的細膩眼光與社會學家的宏觀反思,寫作功力可稱紮實。中文版流暢可讀,譯者功不可沒。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hegloberover&aid=6992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