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8/03 19:36:41瀏覽261|回應0|推薦2 | |
住在八八風災大愛村永久屋的災民抱怨,來參訪者絡繹不絕,像住在動物園。這是無奈又沉痛的抗議,值得所有慈善團體正視。
援助災民,有形的金錢物資與無形的精神撫慰都很重要,但最容易被忽略的,也是助人者時時必須自省的,是如何讓弱勢者在接受援助的同時,能夠保有尊嚴與主體性。人不是動物,吃飽喝足有房子住只是基本需求,應讓災民完整地決定自己的生活方式、管理自己的新家園。 施與受兩者有其先天的不平等地位,在援助的互動過程中,助人者掌握發號施令的主導地位,容易衍生出家長式的權威心態,將自己的價值觀與文化元素加諸災民身上,而自己渾然不知。「拿人的手短」,對於援助團體邀來的參訪人員、宣揚的教義與生活理念,災民即使不贊同,豈好意思拒絕? 慈善團體可以出錢出力,協助重建,一旦落成就應交由災民自主運作。社區的景觀佈置、接受參訪與否,應由類似管委會的組織自行決定,至於災民的飲食習慣、宗教信仰如何,並不宜干涉。 |
|
( 時事評論|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