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孫中山的豬血湯
2022/11/14 06:49:50瀏覽3032|回應2|推薦13

【孫中山的豬血湯】

每年十一月十二日都會把孫中山的著作拿出翻一翻,今早就看到了他的豬血湯。

那是《建國方略》的〈心理建設〉,也就是「孫文學說」的第一章所提到。「孫文學說」是要講一個知難行易的觀念,以改變中國人,尤其是革命黨人對推行三民主義的抗拒。孫中山在「孫文學說」裡舉了十個例子來說明知難行易,其中第一個是飲食,而豬血湯就被提到了。

孫中山說,中國在飲食文明上領先歐美,既然如此,在文明的其他方面當然可以迎頭趕上,而中國飲食文明的昌盛,中國人那麼會煮菜,是大家都讀了食譜與營養學以後,才想出做菜的方法嗎?

當然不是嘛!而是憑著經驗與直覺,或者人家教你這樣那樣煮,就會了。以豬血來說,中國人憑著習俗吃了千百年,歐美人不敢吃,結果營養學發現,豬血富含鐵劑,是貧血者最好的補充品。

營養學很困難,但豬血湯很容易煮,這就是知難行易的例子。

同理,改造中國成為進步國家的學理很困難,但實行起來很簡單,大家不必因為怕難而裹足不前。

所謂治大國如烹小鮮,而革命,就等於煮一碗豬血湯。

聽起來有道理,只是,有沒有說服力卻是另一個問題了。

孫中山在十個知難行易的例子裡,展現了他的博學多聞。除了飲食,還有金錢、作文、建屋、造船、築城、開河、電學、化學、進化等九個例子,每一個例子都從實用面出發,講述既成的生活經驗,再解釋背後深奧的學理,反覆證明,嘿,知道學理比施行困難多了。

學理,就交給我吧!以飲食來說,孫中山講述了幾個營養成分,包括尚未被命名了維生素,也知道食物熱量的計算與一天所需熱量,甚至整理了消化生理學,從入口一直到小腸吸收,講得深入淺出,一看就知道是醫學院出身。

然而,孫中山對於自己長年消化不良的成因不甚了解,他嘗試從飲食調整,只吃好消化的牛奶與粥都沒有效,後來看到了日本醫生的說法,改採吃硬不吃軟,也就是吃硬飯與蔬菜及少許魚類,竟然就痊癒了。

請問孫中山的胃病是什麼診斷?跟後來的肝病有沒有關係?

三個字:不清楚。

在金錢的例子,孫中山講述了錢幣與紙鈔的歷史,可說嫻熟經濟學史,至於貨幣理論,他至少有了通貨膨脹的概念。

作文的例子只是要說大家不知道文法,卻能寫文章,可見知難行易。在我看來,這應該是最有說服力的例子。

在電學方面,他知道電磁相生,還說磁鐵置諸電場就會自動調整成順向方位,就好像風向雞在風中一樣。在化學方面,他清楚分辨了無機、有機與生物化學。在進化論方面,注意了,不只講了達爾文,而是分成物質進化、物種進化與人類進化,連「以太」都提出來了,這應該是孫中山自己的宇宙觀。其他例子屬於工藝與科技,孫中山信手拈來,也可以講得落落長。

由此可知,孫中山的醫學訓練,以及他靠著自修得來的西方學問,讓他成為一個博學的通才,對人類文明有一個梗概的認識,這在同時代的中國知識份子,尤其是革命份子身上,除了孫中山可說看不到第二人。

孫中山少年時期就出國念書,眼界大開,是別人遠遠不能及的優勢。當然,一個少年可以把握機會,登上輪船,願意去阿兜仔的世界闖一闖,也是他本身的秀異之處了。

在清末民初那麼多仁人志士裡,除了孫中山,還有誰想要學醫?除了一個念不下去的魯迅。

以孫中山念書的能力,成為大學者是輕而易舉,但他志不在此,因為時代的召喚難以充耳不聞。革命需要理論,而理論家與行動派通常是兩個人,比如列寧就是借用馬克思的資本論,自己不必創造。孫中山在那個時代當然也知道了馬克思,但他沒有被吸引過去,而是選擇了民主社會主義。他在那時就知道國家資本與個人資本有一個如何取得平衡的問題,預知了一百年後世界盛行的經濟制度。

孫中山都已經成為臨時大總統了,還要用豬血的例子來說服國人同胞,鼓勵大家一起來為國家的未來努力。從政的人,很容易把失敗歸諸於人民的無知與遲鈍,但孫中山卻是用醫生的愛心與耐心,不放棄中國這個病入膏肓的病人,持續奮鬥不懈,實在令人動容。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hegloberover&aid=177453305

 回應文章

安心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2/11/14 08:48
我高中時的三民主義課本讀的不過癮,還去買了三民主義演講本、建國方略反覆研讀。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2/11/14 07:18

孫文已經是一個離台灣越來越遠去的「記憶」,至於醫生從政,一個是不履行公費義務賠錢從政的陳其邁,還有台獨工作者賴清德,以及IQ157說「你跟人民談論三民主義,他們覺得干我屁事,因為民眾只在意門前的水溝通不通」的柯文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