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7/08 15:44:37瀏覽429|回應0|推薦0 | |
在打進溫布頓八強以後,盧彥勳的世界排名攀升到四十二,創下個人與台灣最佳紀錄。亞洲人的體格先天上不利於網球競賽,盧彥勳能在歐美當道的體育項目出人頭地,這對於網球選手、球迷、甚至一般打網球的民眾而言將有多大的鼓舞作用?
近來有一種說法,認為政府何須拿納稅人的錢去資助個別職業球員?其實從振興國民體育的角度來說,獎助有潛力的職業運動員是一種投資,而非施惠,其效用不下於各類軟硬體的建設。 蓋國際級球場、辦大型運動會固然不易,培養典範級運動員更是可遇不可求,盧彥勳帶給國人的感動與振奮,讓人聯想到當年的張德培。曾有多少身材不高的網球選手,因為張德培的啟示而不放棄努力?更有多少原本不看或不打網球的民眾,將因為盧彥勳而開始接觸這項運動? 明星運動員帶給民眾的不是虛幻的集體光榮感,而是健康的自我認同與激勵,這是運動競賽的普世價值。事實上,盧彥勳的表現連歐美媒體都感到難得,而張德培更已成為美國年輕人的偶像之一。政府是否曾經協助盧彥勳,讓人擔心的不是體育預算的分配政策,而是當局根本沒有拔擢千里馬的眼光。 |
|
( 時事評論|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