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4/24 08:59:13瀏覽515|回應0|推薦0 | |
屢有性侵假釋犯在電子腳鐐配戴時間之外再度犯案,震驚社會,該裝置的監控效能讓人質疑。電子腳鐐是一種居家軟禁的輔助工具,屬於低階的電子監控儀器,主管機關應思考升級至全天候的監控設備。
目前使用的電子腳鐐,是在性侵假釋犯住家裝設監控主機,並限制其外出時間,如果逾時未歸機器就會通報。其用意在於提供假釋犯漸進式回歸社會的機會,並預防再犯。性犯罪通常有固定模式,電子腳鐐針對危險時段給予監控,其餘時間可外出。 但問題出在,電子腳鐐乃根據假釋犯過去的犯案型態訂定危險時段,而這樣的推測並不可靠,例如新聞中的嫌犯就在許可外出的時間內再犯。其實國外對於性犯罪已廣泛採用GPS監控系統,二十四小時定位假釋犯,而台灣的GPS技術世界聞名,司法單位應考慮採用。 GPS定位系統可以明確劃出假釋犯的「許可時空」,什麼時間可以到什麼地方、什麼場所絕對不能去、該去何處報到與接受治療,都能一目了然,既能預防再犯,也可當作治療輔具。 但即使採用GPS電子監控,國外研究顯示,並無法改變性侵犯的長期犯罪型態,尤其對於合併反社會人格的性侵犯更無嚇阻作用。當電子腳鐐失效的事例再起,相關單位應重新檢討此措施的效能,切勿因迷信電子腳鐐而浮濫核發假釋令。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