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4/20 08:23:07瀏覽449|回應0|推薦1 | |
「攜子自殺」的家庭悲劇再度發生,南投某國小女童隨母燒炭身亡,學校、社工搭救不及。這類事件在台灣漸增,相關處理環節實有檢討空間。
學校、社工對於自殺風險的警覺性顯然不足。女童母親罹患憂鬱症、隻手撫養小孩、有感情問題(為外遇第三者)、甚至已透露自殺想法,這些因子拼湊起來就是一幅潛在自殺者的圖像,應立即、強制介入,不能等閒視之。自殺防範寧可過度小心,絕不能因為怕麻煩錯失搭救良機。 社工曾前往女童家中訪視,留下「來訪未遇」的字條。台灣社工人力嚴重短缺,各縣市政府社工員承接超量個案,或許因業務繁忙,無法更積極介入,主管機關應正視此一問題。 此事件也凸顯,日前內政部「接納未婚生子」的說法值得嚴肅討論。輿論對未婚生子仍存有青少女輕率懷孕的刻板印象,其實多數未婚媽媽者都已成年,也有能力撫養小孩,但因社會成見、政策忽視,她們往往只能獨自咬牙承擔。孩子一旦來到人間,無論生長在那一類家庭都應得到良好照顧,單親家庭屬於弱勢,國家更要主動關懷。 這類攜子自殺的母親常因不忍子女獨活受苦,才帶走小孩,這是憂鬱狀態衍生的悲觀思維。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母親若有憂鬱疾患應接受醫療與社政協助,切勿牽連下一代。 女童在兒童節前夕留下遺書,臨死前還對老師同學滿懷感謝,讓人鼻酸。死了一個小孩不只是一個家庭的不幸,更是整體社會的悲哀,大人們應做得更多更好。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