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4/08 07:54:28瀏覽407|回應0|推薦1 | |
貴族化健檢盛行,有錢人砸鈔票買健康,醫院另闢健保以外的財源,固然無可厚非,但後遺症卻不能不注意。
現代醫學強調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每個人都想要防患於未然,但醫學檢驗技術再進步仍有侷限,尤其在病症未顯露以前,精密的儀器找到的經常是錯誤的警訊、無傷大雅的數值,徒增困擾。 心身科門診偶而可見被健檢嚇破膽,導致慮病現象的患者。原本好端端的一個人,花幾萬元做健檢以後看到紅字大為吃驚,要求醫師做更徹底的檢查,一定要找出原因。抽血、照片子、等報告,折騰幾個禮拜結果一切沒事,但心中大石頭就是放不下來,焦慮失眠又憂鬱。 健檢的頻率、項目有其醫學根據,應與醫師討論後施行必要的檢查,一味迷信醫學的預測能力,就好像企圖偷翻生死簿、想要與上天對奕,破財又傷神。 醫院也不宜為了吸引富豪族群,過度標榜五星環境、奢華享受,將健檢弄得太商業化。健檢仍是醫療的一環,臨床人員必須謹守醫學倫理的份際,尤其「不可傷害」的基本原則切勿棄守。 從事健檢的醫療人員通常只注意檢驗結果的判讀與詮釋,忽略當事人的心理衝擊。安排健檢項目、解說結果的時候應兼顧病患的心理特質,對於容易焦慮、過度擔心健康的人應特別謹慎。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