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召喚漂泊的老靈魂
2014/12/21 17:31:24瀏覽1288|回應2|推薦8

召喚漂泊的老靈魂
沈政男

看老年精神門診的標準姿勢,

因為四分之三的老人家多少都有聽力問題,

經常就是兩手圈在嘴邊,呈一放送喇叭,

對著阿公阿嬤比較靈光的那邊耳朵,

彷彿站在這座山對著遠在對面那座山上的老人家,

湊近,吸氣,丹田運勁,繃緊喉頭,

大聲喊一句:「阿嬤,汝叨位甘苦?」

只聽到「苦」的聲響迴盪在診間,像山谷裡頭的回音,

但阿嬤依舊面露狐疑,抬頭問一句:「汝講啥,我攏聽無啦!」

雖然要跟重聽老人家言語溝通不容易,

但我不會隨便問兩句,就轉頭問家屬,

丟下老人家獨自站在對面那座山,

因為重聽老人家,就好比獨坐山裡那樣孤寂,沒人可以訴說內心話,

來到診間,反而應給予多多關心,瞭解老人家所思所感。

重聽只是看老年精神門診最普通的障礙,

還有語言文化、記性情緒,甚至對精神醫療的成見,

橫亙在我們與老人家之間,等待我們去跨越。

年輕一輩可能不會講台語,甚至聽不懂,

或者你在客家地區不會講客語,

或者像我在南投執業,經常遇到原住民老人家,我也不會講任何他們的語言,

以及最常見的,陪同老人家前來的外籍看護,印尼話越南話,我也一竅不通,

這都是語言的障礙。

至於文化方面,老人家走過的生命歷程,幾十年前的台灣,

我們未必清楚,即使知曉也未必能夠體會當時的生活,

比如「興趣」與「嗜好」,年輕人講起來稀鬆平常,

你去問一生都在種田的阿公,他哪裡那麼好命,知道什麼是興趣與嗜好?

而記性問題,老年失智,當然構成溝通困難,

還有老人家若有憂鬱症狀,對醫療不抱希望,也會意興闌珊,不大搭理。

甚至至今仍有非常多的老人家,沒辦法接受精神醫療,

以為來看精神科,就是腦筋有問題。

凡此種種,都是我們老年精神醫療人員應該克服的問題,

為此,我努力了十幾年,看了十幾年老年精神門診,

才慢慢磨練出穿越這些人際溝通迷障的技巧與用心,

對每一位來就診的老人家,儘量跟他們做最大程度的直接對話,

而不是假手家屬或者外籍看護。

用喊的,用寫的,甚至用比的,

或者嘴型張得大大,誇張出來,讓老人家讀唇語,都可以試試,

要知道世上沒有什麼事情,比能被另外一個人傾聽、瞭解、同理更加快樂,

其他年齡層的病患可以得到這樣的收穫,當然老人家也有權利。

人老了,不只身體機能衰減,心靈也跟著老去,成了老靈魂

不是文青口中的那種老靈魂,而是真正的衰老靈魂,

他們不會寫詩作文,更不能唱歌跳舞,

很多老靈魂因為重聽、失智失能,或者憂鬱沮喪,

只能孤伶伶守著空蕩蕩的老屋,

或者面孔陌生的外籍看護,以及人在心未必在的家屬,

沒有社交,鮮少有人可以交談,

彷彿孤單地飄泊在人世,從這山遊蕩到那山,

從日出呆坐到日落,從春天默然到冬天。

漂泊的老靈魂,只有來到老年精神診間,

當圈著手掌的嗓音大聲呼喊一句:「阿公,汝叨位甘苦?」

才會悠悠回神,轉過來,用著靈魂之窗看著你說:

「無叨位甘苦,我真好,多謝汝!」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hegloberover&aid=19759437

 回應文章

fredyang
2014/12/23 08:09
感謝你這篇文章,讓我能多體會老人的感受,並給予適當的回應!

KittiO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12/22 12:59
老人會越來越多,關懷老人心理健康挺重要。我還發現放慢說話速度很有幫助,因為他們反應變慢了,我說慢了他們有辦法消化剛剛醫生說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