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緣性格的粉絲與選民 ◎沈政男 阿基師上摩鐵被壹週刊逮到, 在當天下午三點召開說明記者會以前,你認為他會怎麼講? 後來記者會轉播出來,你看了又覺得如何? 一般的做法,不是黯然承認與道歉,表情嚴肅寥寥數語, 不然就是全盤否認,嗆聲提告,然後拂袖而去, 但阿基師非常特別,還是跟平常談美食一樣,滔滔不絕,有問必答, 甚至大方地說:「各位媒體,認為我講得什麼地方有衝突點有矛盾的,歡迎提問」, 這在這類緋聞說明記者會,幾乎是難以想像的做法。 阿基師甚至自己附加爆料:「也做到了嘴對嘴的動作」, 等於承認了半套,此外一概否認,「沒有什麼勾來勾去的」。 阿基師半個多小時的解釋,到底可不可信, 他的說明有沒有違背常理,大家心裡各有一把尺, 只是他那講著自己的緋聞,鉅細靡遺,連人家沒拍到的地方都自我揭露, 一副客觀冷靜,侃侃而談的模樣,像極了他平常講解美食的方式, 好像進摩鐵跟熟女接吻,跟進廚房料理一條魚一樣, 每個步驟仔細講解,事無不可對人言。 阿基師在記者會裡多次自稱阿基師, 比如「抱歉,阿基師還是要在這邊很誠心說聲對不起」, 「如果這位小姐看到,阿基師跟妳說很抱歉,阿基師實在很忙」等等, 這樣的姿態,就好像先前在食安事件裡公開道歉一樣, 宛如在處理一件公眾事務。 整個記者會,阿基師展現了掌握全局的企圖心, 對自己的說明非常有信心, 似乎認為「嘴對嘴也還好」這類說法可以讓大眾信服, 這天真到近乎自欺的信心,背後的心理轉折實在耐人尋味。 如果說阿基師準備好了要來說謊,為什麼還要自爆「嘴對嘴」? 而如果是坦白說明,為什麼摩鐵裡的情節與用心聽起來都那麼匪夷所思? 或許他認為承認半套,是最好的損害控管手段吧, 只是「嘴對嘴」是「巧遇」還是「外遇」,恐怕不是他說了算。 阿基師的緋聞傳出以後,有粉絲認為遭到陷害, 也有許多人驚訝,怎麼會跟螢幕形象差那麼多? 還有一些人刻意鎮定地說,這是私領域的事,我只管他煮菜好不好吃! 不管如何,阿基師是當今台灣社會檯面上的公眾人物形象牌, 許多人把心中的理想典範,寄託在他身上, 有人寄託了良心商人的形象, 有人寄託了良師益友的形象, 也有人寄託了顧家男人的形象, 當他出了事,這些形象一一破碎,成了幻象, 大眾宛如洗三溫暖,從對一個人的崇拜,瞬間變成了鄙夷, 好像以後他煮出來的菜再怎麼手藝高明,吃起來都令人作嘔。 這樣的反應,類似心理學上的邊緣性格, 看一個人總是全好全壞,一點點優點就捧上天, 然後一些些過錯,就又拉下神龕, 其實都是大眾自己在那邊投射, 將心裡的無形想像寄託在一個血肉之軀。 人心難免如此,有形的偶像人物,總比觸摸不到的理想典型可親, 總是希望世上真有完美無缺,永遠不會凸槌的人, 永遠像電視節目裡那掌握全局的人一樣,掌握現實生活的所有細節。 這不是公領域私領域的界線問題,而是台灣社會看待公眾人物, 還停留在邊緣性格階段,總是全好全壞,大起大落, 這在政治裡也看得到, 比如這次的九合一選舉,國民黨被打趴,民進黨莫名其妙被捧上天, 輸跟贏兩方,都無法理解怎麼回事, 其實就是選民有了邊緣性格,看到一個新星,就造神, 而當他開始犯錯,支持曲線就會陡降,不成比例地走下坡。 鐘擺效應是什麼意思?這次選這黨,做不好下次選那黨, 當選票合理轉移,叫鐘擺效應, 然而當選票以當事人都覺得莫名其妙的幅度轉移, 其實是邊緣性格。 粉絲與選民,雖然身處不同場域,但集體性格類似, 能滿足我的想像的,就是神, 而神不能有一點點缺陷, 不然你就給我下來,換人! 看待人事物用全好全壞的角度, 成長中的幼兒就是如此, 而粉絲的年齡通常只有三歲。 要一個小孩相信爸爸會外遇, 是一件痛苦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