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1/27 21:51:11瀏覽7030|回應11|推薦26 | |
【三十年後 台灣未必有現在的榮景】 台灣抗疫有成,GDP得以成長,股票也水漲船高,尤其是「護國神山」台積電,於是有人得意地說,這是台灣三十年來最好的時刻!更有人輕蔑地說,還好是這黨執政,如果是那黨,哼,早就如何又如何了。 歹勢,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三十多年前是誰從美國找回來台灣?時任行政院長的孫運璿。現在,台灣的行政院長是誰?格局如何? 三十年前,台灣總統是誰?哲王李登輝。2024呢?我直接告訴你,就是一個依偎國母身旁的政治小兒。 台灣能夠抗疫成功,健保體系居功厥偉,試問,是哪個黨在1995開創健保?如果今天還沒有健保,民進黨有辦法開創嗎?連長照保險該不該辦都搞不清楚。 你以為台灣能夠抗疫成功,是靠誰?不是你想的那位,而是這兩個關鍵人物:陳建仁與張上淳。請問,他們是什麼時候栽培出來?是不是三十年前?又請問,今天台灣的高等教育,還有醫學教育,能夠在三十年後栽培出另一個陳建仁與張上淳嗎?蔡政府是如何打壓大學自主? 1991,廢除刑法一百條運動,至今剛好屆滿三十年,當年大家為了爭取百分百言論自由,前仆後繼,做了多少努力?今天,台灣有新聞台被關了,有人因為民生議題的發言被告了,言論空間已被明顯壓縮,試問,接下來三十年,要如何百花齊放,為台灣找到出路?就只剩一種顏色吧。 《新新聞》紙本下個月就停刊了,三十年前這本雜誌啟蒙了多少民主青年?現在的青年已經不看這些長篇大論了,甚至連文字都不看了,一個大政論時代結束了。我會另寫一文誌之。沒有深刻的思想,不可能有遠大的方案,更不可能有明確的未來。思想,不可能用圖案與影像來承載,就是不可能。 不看文字就算了,更可怕的是,看了一知半解,就在那邊弄個假名,到處搧風點火的人比比皆是,表面上以正義為名,骨子裡就是滿足控制與忌妒這樣猥瑣的心理需求。三十年前,大家以為教育多元開放了,一定能栽培出真正獨立思考的一代,沒想到只是從一種服從權威,換成了另一種跟風與盲從。 2020,台灣對大陸出口達總出口的43%,而1991是多少比例?不到10%。然後你還在那邊說,喔,我們要反中、抗中,不要倚賴大陸!這是不是「嘴巴說不要,身體很誠實」?可笑的是,多少年輕一代竟也相信這種「嘴砲式」仇中,甘願淪為執政者的附庸,急著幫忙「監督在野黨」,甚至贊同關新聞台的作為。何以致之?說是反中、抗中,本質上就是恐共,好像不講點中國、中共的壞話,就是匪諜了。四十年前大家因恐共而擁護政府,沒想到四十年後年輕一代也是如此,只是換了一個顏色。 2050,世界經濟版圖將是如何?很簡單:中國GDP將是美國的1.5倍,而高度倚賴中國的台灣,當然也跟著成長,問題是印度、印尼、越南都會崛起,台灣的競爭者越來越多。 三十年前,我們是看侯孝賢、楊德昌、蔡明亮的電影長大,現在,台灣電影有誰?那時我們聽羅大佑、李宗盛、陳昇、伍佰,現在,台灣流行音樂有誰?我們讀楊牧與余光中的詩、黃春明與陳映真的小說,現在,你們讀什麼?喔,你們說龍應台的評論太膚淺,只是舞文弄墨,拜託,你們有誰可讀?文壇胖虎,還是網紅大雄? 就這樣,不寫了,反正「文長,慎入!」寫多了你也不會看啦。 結論:台灣能有現在的榮景,乃因三十年前奠基,三十年後不見得能夠樂觀。 |
|
( 在地生活|大台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