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對越新政,「入心」為上(1) ---- 黃宗鼎
2016/09/18 10:29:06瀏覽178|回應0|推薦0

2016-09-17  政大東南亞研究中心協力研究員;暨南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特約助理研究員

在那個「西進」即是「反攻」的年代,「南向」便已開始。1956年,「中華民國東南亞經濟訪問團」於返國後擬定了「加強自由中國與東南亞各國經濟合作方案」。方案明確主張,應使台灣工業與東南亞的經濟資源相互配合利用,例如,台灣的輪胎工業可吸收越南之橡膠,再以成品滿足該國所需。自此以降,台灣每一次的南向政策,基本上都不脫「經貿連結」的概念。即令是今次強調「把東協當成台灣內需市場延伸」的新南向辦公室,還是有意開設「台灣窗口」的「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無不如是。

1988年台越兩國開啟漁業談判以前,雙方的經貿連結因南越淪亡之故,於是中斷了13個年頭。台越經貿關係之所以能夠恢復,一方面與越南自1986年改革開放後,採取「廣交友、少樹敵」之外交政策有關,一方面則與台灣在外交戰略上改弦易轍,以「務實外交」 取代「零和外交」(與所有承認北京之開發中國家斷交) 有關。

根據許文堂教授研究指出,從1990年代初期到2011年,台越兩國幾乎年年簽署協議。不過自2011年至今年7月,台越間僅增加了4項協議而已(「外交部條約協定查詢系統」所示)。在兩國合計42項的雙邊協議中,與經貿事務直接相關者,大概就有25項,其中又以投資為大宗。

1988年至20167月底,台灣在越南投資案共2,541 件,投資金額達3194,382萬美元,在所有外人投資中排第4位。在對越投資金額上,台灣與排首位的南韓,相差了1686,406萬美元;與排第二的日本相差了829,566萬美元。

其實,台灣曾經蟬連了20餘年的對越投資王座,那段時間,大抵就是年年幾乎達成協議的時段。直到政府從2008年「開始專注於中國市場,誤以為ECFA能帶來巨大利益,以致對台商輔導不足」,才使得台灣的對越投資總額,至2011年轉而落居日、韓之後。儘管2012年底至2013年初,台灣在越累計投資金額一度回到第2位,但在2013年的6月與10月,又接連滑落了一名。從該年10月至今,台灣就再沒離開過第4名的位子。

反觀南韓自2014年越南爆發513反中運動後,對越投資持續增加,包含「三星電子」在太原省高科技園區第2期之興建、「三星亞洲公司」在胡志明市園區設廠、「三星顯示」在北寧省設廠等大案,相偕推升了南韓排名,進而使其在2014年底躍居外人對越投資額之首位。

以三星為例,便可看出南韓在對越佈局上的深謀遠慮。三星雖認定中越南海爭端具有潛在風險(如中越邊境關閉,將會妨礙三星越南手機廠向廣東零部件廠的採購),但卻維持在越投資,甚至予以加碼。此舉固然可使三星在越南內部更能靈活供貨,關鍵是,這也讓河內政府感受到三星於越南進出口貿易戰略的配合態度,也就是不僅讓越南在手機零部件採購上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並且能提高越南手機成品的出口數字。

三星此種思考,正是筆者近來強調的「入心」概念。神經科學家告訴我們,透過「學習」,神經元之間的連結性與訊號串接能力,便得以壯大。筆者所強調的「入心」,也正是一種向越南學習的過程,透過「學習」,我們一方面能夠深入了解越南的真正需求,一方面才可能創造出台灣被需要的價值。

( 時事評論國際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74756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