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2/18 22:24:32瀏覽1649|回應0|推薦0 | |
許世賢(1908年4月1日—1983年6月30日),臺灣的政治人物,也是嘉義政壇「許家班」的開山始祖。出生於台南市。許世賢的父親許煥章為清朝秀才。許世賢從台南第二女高畢業後,前往日本東京女子醫專就讀;1930年於醫專畢業之後回到台灣,最早於台南醫院服務,之後自行開設泰德醫院、世賢醫院執業。1933年與嘉義的張進通醫師結婚,不久夫婦都前往九州帝國大學醫學部深造,並且專攻婦產科,兩人並於1939年先後取得醫學博士學位,而被人稱為「鴛鴦博士」。1940年許世賢夫婦回到台灣後,於嘉義市開設順天堂醫院。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許世賢出任嘉義女中校長,創辦高中部,積極推動校務。1946年許世賢當選嘉義市參議員以及候補制憲國大代表。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發,許世賢與女兒張博雅前往陽明山避難,之後回到嘉義。1954年許世賢當選臨時省議員、之後當選台灣省議員長達十五年;由於許世賢其犀利、強烈批判的問政風格,與李萬居、郭國基、郭雨新、吳三連、李源棧省議員有省議會「五龍一鳳」之美名。 許世賢長期居於黨外陣營,曾經於1960年參與雷震的中國民主黨創黨活動;許世賢曾經兩度挑戰嘉義縣長落選,1968年當選嘉義市長,成為台灣第一位女性縣市首長,1972年當選增額立法委員,1976年獲得連任。1982年7月1日嘉義市升格為省轄市,許世賢以75歲高齡再度當選嘉義市長,1983年逝世。 許世賢拒絕貪污,推動中山路電路地下化、以及七彩噴水池等市政建設,其對嘉義市政的貢獻,被市民尊稱為「嘉義媽祖婆」。
中華民國嘉邑行善團 (1)行善團精神:量力而為,和氣同心。宏開善緣,安住善良。性存天理,身盡情理。十方來,十方去,共成十方極樂事。萬人施,萬人捨,同結萬人至善緣。 (2)行善團緣起: 緣起於民國四十三年,最初由許世賢、張進通、黃武雄、林理貞、張乃賡、陳松行醫濟世,施藥救貧。當時以開設順天堂醫院的張進通、許世賢夫婦最為熱誠,不但免費為貧苦人家治病,並捐錢救濟他們。許世賢救濟貧苦人家及外出義診的次數不計其數。曾有一次大風災,造成六腳鄉村落淹大水,讓很多村民身染疾病,後來由黃武雄告知情形,許世賢醫師馬上放下醫院工作,到蒜頭村義診,連續一個月不眠不休的為村民看病,比較重病的還送到順天堂治療,他這種為貧困災民付出的愛心,實在令人感動及尊敬,因此許世賢博士在這些村民的心中,就像一個活生生的媽祖婆。 許世賢博士的義舉,讓很多嘉義人都跟隨著她的腳步默默行善,如林柄山、廖寶玉、趙煌、李慕欽、張慶賀、李能三、賴景鴻、蔡泗村、廖春枝、王庭章等數人參與行善濟貧。初期以修補道路坑洞及施米救貧。 民國五十七年,陸續又有陳明德先生及黃春蘭、紅豆婆、郭陳秀紋、柳郭辛卯、李昆山、許文玉、吳英雄、吳鎮銘、張勝亮、呂清棟、林澎湖、趙旺根、蔡陳麗玉、李炳照、陳碧快、蘇連財、王泉松、陳國俊等十餘戶加入,並成立「行善堂」。於是增加補修吊橋及興建便橋的工作,每次工作完所需經費都由參與者平均分擔五至十元,或二、三十元不等。直到民國六十年黃武雄、林炳山先生經友人告知石弄山裡欠一座便橋,組員便商量購買角鐵、木板及一些需要的器具,利用週日,成員數十人騎機車,帶著材料與工具,上山施工完成第一座惠生橋,之後嘉義縣中埔鄉石弄村村民葉慶木告知石弄村藤寮仔有小孩在雨季過溪流被大水沖走,成員發願在此建一座橋,以供當地民眾順利通行。所以由當時讀土木工程且服務於水利會的陳明德先生,負起造橋工程設計,陳明德先生和所有成員扛起此重擔,因而有第二座橋仁惠橋的誕生。 所以當時有人告知哪些地方需要興建橋梁,就由成員騎機車到當地勘察,工程進行方式全是手工,每週日成員們就騎機車相載、搭車或自行開車到目的地,義務工作者數十人,各個分工合作,有挖石的、扛石頭的、翻砂石的、做水泥的、澆水的、做板模的各個分工合作,有說有笑,相互體諒、盡全力完成當天的目標工作。雖然辛苦些,但大夥兒的內心都有一份成就感。 這個團體施設工程各憑己能、各憑己力,完全採取自動自發方式,沒有人監督及拘束,彼此間也無怨、無猜忌,每件工程都是以大家的愛心,出錢出力的完成。所以,這個團的榮譽是屬於大家的。當時參與人數由數百人累增至數千人,後來因為有中華日報記者陳世英先生,首先報導刊登,加上團員們的親朋好友、左鄰右舍,一傳十、十傳百,以致捐助者,增加到上萬人。直至民國六十六年左右,因為林柄山專注施米救濟工作,於是帶著行善堂名號自動離開,此時大多數成員還是持續造橋鋪路的工作,日後行善團因為是在嘉義所組成的,所以就稱為嘉義行善團,後來經過仙佛指示更正為嘉邑行善團。 民國七十二年六月三十日嘉邑行善團的精神支柱:大善人許市長世賢仙逝,享年七十六歲,許世賢博士一生行醫濟世、樂善好施,並獻身民主運動造福人群,尤其她對嘉邑行善團卓越的貢獻,讓全體團員永世懷念。因為有許市長世賢的指導,才有現在舉世聞名的嘉邑行善團,所以故許市長世賢在團員的心中,永遠是一個偉大、永久的榮譽團長。 到了民國七十八年成員約三萬多人,直至民國八十四年捐助者高達八萬多人。由於何明德(陳明德先生於民國六十九年認祖歸姓為何明德)代表該團榮獲菲律賓麥格塞塞社區領導獎,電視及報紙大力宣傳,於是捐款者增至十四萬多人,週日義務工作人數由近百人增至目前二百餘人,義務工作人員來自各地,每次所到行善之處,當地居民都非常配合,茶水、餐點及飲料都很充裕。因大家善心捐助的一百元,可作很大的功德,所以成員高達二十二萬人,共同創造大愛的世界。 嘉邑行善團團長何明德先生,不幸於民國八十七年二月一日仙逝,就此嘉邑行善團成員一分為二:由吳英雄、李崑山等人在嘉義市政府申請社團法人,於民國八十七年三月十四日成立大會;另由何李秋良女士在觸口行圓橋通車典禮時,宣佈成立何明德行善團,嘉邑行善團的力量就此分散,各自從事鋪橋造路的行善工作,因分裂造成團員流失很多,也讓行善團不能像往日一樣造出大橋的成果。 所以身為創團元老的黃武雄先生,就指示兒子黃塗德先生(現任斗六'太昊殿主持,道號六真人)盡量溝通雙方化解心結,團結一起,發揚光大嘉邑行善團,但是經過黃塗德先生多次遊說,雙方不為所動。民國八十七年十二月,創團元老黃武雄臨終之前,交代兒子黃塗德一定要整合嘉邑行善團,把嘉邑行善團的善舉,傳播到全國各地。黃塗德先生答應父親臨終遺願,終於讓很多核心幹部答應團結,並籌備具有代表全國性的組織:中華民國嘉邑行善團。尤其何明德遺孀何李秋良更是樂見其成,答應日後全力支援、發揚光大中華民國嘉邑行善團。 民國八十九年九月十八日籌備成立中華民國嘉邑行善團,由嘉義市郭淑芬小姐擔任籌備主任委員,黃塗德為執行長,祕書陳明輝、廖紫裏、蔡長流、李宗堯、張秋琴等為籌備委員。民國八十九年四月九日,成立雲林嘉邑行善團,由張富誠擔任理事長、黃塗德為創團團長。 民國八十九年七月二十六日成立中華民國嘉邑行善團大會,黃塗德擔任總團長。黃塗德先生是創團元老黃武雄的四公子,十三歲就加入嘉邑行善團的各種慈善活動,他都是默默的行善。黃塗德先生三十歲創辦八卦宮慈善事業,現有信徒三十七萬人,對於黃塗德先生的理念及善行都很支援,黃塗德先生為嘉邑行善團不遺餘力的付出,讓很多團員都很欽佩。 他用一生的心血,扶弱濟貧、造福社會,尤其他把團員當作自己的家人對待,讓很多團員都喜歡跟隨他的腳步行善積德。所以這次要整合嘉邑行善團,很多元老幹部就拜託黃塗德先生出來整合,起先雖然遇到很多障礙,但是最後終於在黃塗德先生的耐心勸說之下,團結嘉邑行善團,並成立一個代表全國性的行善組織,名稱為「中華民國嘉邑行善團」,持續舉辦各種公益活動。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