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長期照護簡介(4)---- 機構式照護 (1)
2011/06/09 22:11:00瀏覽766|回應0|推薦0

文/黃美涓 (長庚紀念醫院桃園分院院長) 

3.機構式照護 

當個案失能達到某一程度,甚至外展服務到家,也無法幫助他在家中或社區中獨立自主生活時,便需要機構式服務(institutional care)。機構式服務提供全天24小時的照顧,服務的範圍包括醫療、個人、社會生活與住宿照顧。機構式照護包括醫療、護理與社會等專業性服務,老年人的需求可以立即得到滿足。然而由於是團體式生活,難免產生機構化的缺點,在飲食、活動、作息安排等,較難滿足老年人個別需求。必須在設計服務項目時,特別考量個人需求的滿足。提供這類服務之機構有寄宿之家、護理之家、慢性病醫院等。

(1)寄宿之家 

寄宿之家提供的寄宿服務(residential care),是指住宿與照顧;寄宿之家稱之為「老人之家」或「成人寄宿機構」。它不屬於醫療機構,只提供個人生活所需的服務,有簡單的醫療需求時,可藉由居家照護服務得到。

這類機構有別於護理之家,是因為照護對象的需求是以生活照顧為主,對於技術性護理或醫療服務並沒有特別需求,如老年人有尿失禁,但無法自理;使用柺杖或輪椅的個案,住處有安全上的顧慮,需要較安全的居住環境。國外許多小型的寄宿服務機構甚至以家庭為基礎來提供,負責人並不需要具備特殊條件,但大部分仍以有護理經驗者為主。國內類似機構有老人公寓,如高雄縣政府委託辦理的「松鶴樓」,或台北近郊之「潤福老人社區」。 

寄宿服務之功能在提供安全的生活環境及合宜均衡的飲食,其他則鼓勵寄宿者能獨立自主地生活,可稱為機構式照顧的初期階段,期望這階段所提供的服務能延後或避免過早進入護理之家。

台灣地區老年人口成長概況 ---- 轉載

近年來,由於公共衛生水準提升、醫療科技進步人口政策的推行成功,人口成長的趨勢及型態有了很大的改變,這些人口的變化影響整個社會老年人口的成長。 

1.國民生育率逐年下降、出生率及自然增加率呈下降趨勢 

台灣地區婦女的總生育率隨著嬰兒潮於1951年達到7,040 0/00,之後逐漸下降,1971年降為4,000 0/00 1981年降至2,660 0/00 1991年降至1,720 0/001993年後仍逐年下降,至1998年降為1,4650/00。亦即台灣地區每位婦女在一生中平均所生育的活產數自1951年的7個降至為1998年的1.465個。1998年底粗出生率為12.430/00出生總數為270,779),相對1987年的16.010/00,減少 3.580/00;粗死亡率為 5.640/00死亡總數為122,806),相對於 1987年的4.910/00,增加0.730/00;人口自然增加率為6.790/00,相對於1987年的11.100/00,減少4.310/00 

2.國民平均餘命逐年提升 

1951年的男性平均餘命為53.38歲,女性為56.33歲,到1998年時男性已延長至72.02歲,女性延長為77.94歲。 

以上兩項人口成長的趨勢,使我國人口年齡結構由金字塔型快速轉型為保齡球瓶形狀(請見附件),台灣地區65歲以上老年人口快速增加1993年已達147萬餘人,佔總人口的7%,正式邁入世界衛生組織所謂的「高齡化社會」,1998年底為180萬人,占總人口之8.24%,西元2021年時,將增加到14.4,且其中老老人(80歲以上)也有增加的趨勢。老年人口成長的快速,僅次於日本,較歐美先進國家快二十年以上。快速增加的高齡人口,加上疾病型態的慢性化,將使國人對長期照護的需求遽增。台灣地區在1996年平均每 8.5人扶養一位老年人,至2031年每3人將扶養一位老人,未來的台灣社會將出現幾乎由老年人自己扶養自己的情形,面對人口結構與社會的變遷,政府責無旁貸,應積極推動老人照護之工作。

相關閱讀:

1.    惡水下的老人照養問題 ---- 黃悅嬌

http://blog.udn.com/teddy5422/4488578 

2.    花點巧思銀髮家人止跌 ---- 余予真

http://blog.udn.com/teddy5422/4381739 

3.    老人愛呆房間易憂鬱或失智

http://blog.udn.com/teddy5422/3336096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5009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