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2/22 23:28:53瀏覽436|回應0|推薦1 | |
文/黃美涓(長庚醫院桃園分院院長) 近幾年人口老化速度過快,使得台灣長期照護的需求非常殷切。但國內長期照護尚未建立完整制度,政府如何結合民間力量加速推動,以解決高齡化對家庭、社會造成的重大衝擊與危機,將是刻不容緩的重要課題。 家,是人類社會發展中最被肯定的生命共同體的組合。由生命的孕育、呵護、成長,乃至受傷、生病、老殘,都由家庭的成員一同分享快樂、共擔困難、彼此照顧、相互扶持而得以滿全。以往傳統社會中,家庭的新生代即使自主門戶,通常仍住在同一個村落、市鎮中,形成家族。家中隨時可以安置病弱或需要照顧的老人。家庭及家族,就是當時最好的保險制度。 由於現代社會的快速變遷,許多子女在年輕時因為升學、就業,遠離家鄉,生活方式、思想理念也漸漸與父母不盡相同。故當父母垂垂老去,通常都寧願留在鄉下老居自在度日,也不願到子女居住的現代社區中當次等公民,從頭適應緊張、繁忙,甚至危機四伏的都市生活。但若因喪偶而淪為獨居老人,或因長期臥病致殘,就不得不依賴他人的照顧。 部分子女因現代社會生活指數節節上升,夫婦均需外出工作打拚,或追求理想、事業的成就,對家中老人病患的照顧,往往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徒增彼此的心理負擔而已。有鑑於此,西方先進國家在20世紀即開始發展長期照顧體系,去支持家庭,解決老、病、殘照護問題,以安定社會。 而台灣地區社會型態由農業轉成工商主體,家庭結構亦隨之改變,加上近幾年人口老化速度過快,使得國內長期照護的需求非常殷切。但台灣長期照護尚未建立完整制度,老人、重度癱瘓、植物人、慢性精神病患的人數統計、服務需求、照顧方式、支出成本、財務機制、支付標準、品質管制等等,均有待建構。政府如何結合民間力量加速推動,以解決高齡化對家庭、社會造成的重大衝擊與危機,將是刻不容緩的重要課題。 *台灣地區老年人口成長概況 ---- 轉載* 近年來,由於公共衛生水準提升、醫療科技進步與人口政策的推行成功,人口成長的趨勢及型態有了很大的改變,這些人口的變化影響整個社會老年人口的成長。 1.國民生育率逐年下降、出生率及自然增加率呈下降趨勢 台灣地區婦女的總生育率隨著嬰兒潮於1951年達到7,040 0/00,之後逐漸下降,1971年降為4,000 0/00, 1981年降至2,660 0/00, 1991年降至1,720 0/00,1993年後仍逐年下降,至1998年降為1,4650/00。亦即台灣地區每位婦女在一生中平均所生育的活產數自1951年的7個降至為1998年的1.465個。1998年底粗出生率為12.430/00(出生總數為270,779人),相對1987年的16.010/00,減少 3.580/00;粗死亡率為 5.640/00(死亡總數為122,806人),相對於 1987年的4.910/00,增加0.730/00;人口自然增加率為6.790/00,相對於1987年的11.100/00,減少4.310/00。 2.國民平均餘命逐年提升 1951年的男性平均餘命為53.38歲,女性為56.33歲,到1998年時男性已延長至72.02歲,女性延長為77.94歲。 以上兩項人口成長的趨勢,使我國人口年齡結構由金字塔型快速轉型為保齡球瓶形狀(請見附件),台灣地區65歲以上老年人口快速增加,於1993年已達147萬餘人,佔總人口的7%,正式邁入世界衛生組織所謂的「高齡化社會」,1998年底為180萬人,占總人口之8.24%,西元2021年時,將增加到14.4%,且其中老老人(80歲以上)也有增加的趨勢。老年人口成長的快速,僅次於日本,較歐美先進國家快二十年以上。快速增加的高齡人口,加上疾病型態的慢性化,將使國人對長期照護的需求遽增。台灣地區在1996年平均每 8.5人扶養一位老年人,至2031年每3人將扶養一位老人,未來的台灣社會將出現幾乎由老年人自己扶養自己的情形,面對人口結構與社會的變遷,政府責無旁貸,應積極推動老人照護之工作。 相關閱讀: 1. 惡水下的老人照養問題 ---- 黃悅嬌 http://blog.udn.com/teddy5422/4488578 2. 花點巧思銀髮家人止跌 ---- 余予真 http://blog.udn.com/teddy5422/4381739 3. 老人愛呆房間易憂鬱或失智 |
|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