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8/21 14:14:46瀏覽895|回應0|推薦1 | |
人類主導了無以數計的毀滅自我及傷害他人的行為,如說謊、欺騙、偷竊、整形、自殺與殺害別人等等。據《生活科學》(LiveScience)網站報導,科學家從實證科學的研究結果,說明為何高智慧的人類會出現如此惡毒、自我毀滅及傷害性的行為。另一方面,科學家也發現人類有行善的本性,施善助人時,大腦呈現的快樂狀態能讓人健康長壽。 1.恃強凌弱 2009年研究顯示,校園的霸凌行為可能起源於手足間的霸凌,父母必須加以管教。不僅是兒童會遭遇霸凌,在美國職場中,30%的員工曾經歷老闆或同事的霸凌,如不提供重要的工作訊息、造謠中傷和蓄意羞辱,霸凌的目的是為獲取權力、地位。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教授崔西(Sarah Tracy)表示,職場霸凌很難預防,最好以理性、明確和一貫的態度來對抗。 2.職場壓力 壓力容易導致憂鬱症,而憂鬱症則可能造成人類的另一項毀滅性行為——自殺。壓力來源很明顯來自職場,尤其是既要工作又要撫養孩子的父母壓力更大。國際勞工組織的數據顯示,全球超過6億的勞工(約22%)每週工作超過48小時。健康專家建議,運動與充足的睡眠是對抗壓力的最佳方法。 3.嗜賭成癮 英國劍橋大學博士克拉克(Luke Clark)認為,病態賭博者非常類似藥物成癮的情況。當他們玩吃角子老虎時,看到兩張圖片快對上,差一點就贏錢,即使最後沒有贏錢,他們大腦的獎賞中樞(reward center)也會釋放多巴胺(Dopamine),讓人感到興奮,這可能是造成他們無法戒除賭博的原因。其次是當人賭博輸錢時,容易失去理性,於是越賭越多。 4.閒扯八卦 研究發現,人們透過聊八卦來建立社會關係和個人自尊,這種行為是經由一代傳一代學習而來的。南佛羅里達大學(USF)心理學教授波森(Jennifer Bosson)說,當兩人在論斷他們共同討厭的第三人時,完全不管談論內容的真實性與正確性,或者對第三者的傷害,只是為了拉近彼此的關係,而犧牲了他人。 5.欺瞞矇騙 據皮尤研究中心(PRC)調查顯示,近1/5的美國人認為逃漏稅並非不道德行為。同時名人與政治人物的偷腥行為愈來愈猖獗,尤其是所謂的道德領袖,言行不一,經常以荒誕的理由來合理化他們的欺騙行為。專家認為,相較於女性,男性為了滿足更多的性慾望,更可能欺騙配偶,特別是擁有權力地位的男性。 6.偷竊成癖 明尼蘇達大學精神病學家葛蘭特(Jon Grant)調查43,000人,其中11%承認至少曾經偷竊過一次,這些人都是有購買能力的,卻以偷竊來取得物品,全然只為尋求偷竊的快感。葛蘭特認為,可以利用藥物降低偷竊的衝動,研究指出,納曲酮(Naltrexone)這種藥物可以抑制偷竊時大腦產生的快感,以減少偷竊行為。 7.暴力傾向 雖然研究曾指出,人類的侵略行為是為了保護伴侶、領土與食物而發展出來的,而且當人採取攻擊行為時,大腦會釋放多巴胺,讓人產生快感;但是從歷史的種種證據顯示,古代人比現代人更愛好和平,不像現代人這麼充滿暴力與憤怒。 8.謊話連篇 美國麻省大學心理學家費德曼(Robert Feldman)的研究顯示,人們經常說謊,在10分鐘的對談中,60%的人至少說謊一次。說謊通常與深層的心理因素有關,當人感到自尊受威脅時,馬上開始說謊。研究發現,人們在職場電子郵件中的說謊次數,高於過去在傳統書信中的說謊次數。其實說謊比說真話多耗費30%的時間,既費時又傷神。 9.整形美容 縱使曾有人死於整形手術,還是有很多人為愛美而整形,完全不顧身體的傷害。根據預測,2015年之前,17%的美國居民將會進行整形手術。研究顯示,外表美麗或帥氣的售貨員能快速吸引消費者目光,招攬更多生意;苗條的人較容易找到工作及獲得升遷。然而心理學家朱克曼(Diana Zuckerman)說,社會的集體意識傾向於重視外表,造成人們以為外型姣好就會比較快樂,自我感覺會更好。 ※科學家相信人性本善※ 即使人類發展出這些的破壞性行為,還是有許多的科學家相信「人性本善」,據網路醫生網站(WebMD)報導,由生命倫理學專家波斯特(Stephen Post)教授主導的50項科學研究發現,利他主義者(施善者)的大腦裡呈現快樂的活躍狀態,可以抵抗壓力,身體健康又長壽。 科學家從基因學、人類發展、神經學、社會科學及正向心理學等不同領域,發現人類天生就有行善的需求,良善行為真的對人類有很大的益處,就像911恐怖攻擊時,那些英勇衝進世貿中心救人的消防員、牧師與紐約市民的無私行為。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